【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十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316558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十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十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十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十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十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十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十篇(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十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教学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教学方法】导、学、练。【教学手段】CAI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整体感悟、精心导入:(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出示紫藤萝瀑布的视频片断,定格于一丛灿烂的紫藤萝花,并以此画面作为整个课件的背景)美好的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紫藤萝

2、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感知内容:检查预习练习。字词教学:读一读,写一写。配乐范读。明确要求:听一听全文的内容,从中感受那花的色泽,花的神采和花的气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本文学习什么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学生听读后讨论,再简要回答。学生相互评论、补充。二、研读赏析、教师导学:整体感知,只能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要具体把握文章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必须研读好的章节、段落、精彩片段。、自主探究:投影出示问题,

3、学生思考并体味。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赏析语段中好句子的用法,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教师小结。、学法指导: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投影出示朗读方法:朗读文章有感情,重音、语速及四声。佳词妙句细品味,内容中心都理清。简单的内容归结:看花繁花似锦忆花思绪万千生命的永恒思花振奋精神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教师小结:理解时代背景,才能理解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感情的变化。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

4、的写照对人生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赏析语段中的好句子,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的感悟。教师小结:文章里提到的“生死谜、手足情”是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对生命的长久都要保持坚定的信念,不能被厄运压倒,要振奋精神。面对新的生活。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彻悟,对生命的感悟。、合作探究: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的语言魅力,从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性赏析。小组合作交流。三、体验反思、质疑交流:学生

5、质疑,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教师向学生质疑: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拓展延伸:类文欣赏:生命就是奇迹提供材料(如野菊花),学生口头作文:我看野菊花。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像一首深沉的歌,是一幅绚丽的画,它不与群芳争艳,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的为自己的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象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

6、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四、延伸作业观察花草树木,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题目自拟。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2理解重点句。(l)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2)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

7、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四)美育渗透点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想象。(二)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感情朗读。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二)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疑点小女孩死后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她真的能飞到“没有寒冷,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吗?(四)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有感情地朗读加以深化理解。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抓重点,悟情感,通过析词句,议内容,领悟中心

8、,引导感情朗读,升华学生情感。(二)学生活动设计讨论重难点问题,听录音、看投影、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桌交流)2检查自读情况。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

9、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三)学习“卖人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交流(反馈)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b课文中对女孩

10、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4指导朗读。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5.总结扩展。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

11、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讨论交流。(体现在:(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四)布置作业l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五)教师巡视,学生质疑。第二课时(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生答)(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2指出学法。刚才学习这一段

12、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4小结自学情况。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5指导朗读(读出

13、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1读后思考。(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2指导朗读。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1回忆课文内容,归

14、纳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2前后桌讨论,.总结写法。(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3学习表述。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