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精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316381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精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说 一修辞的性质和任务 1. 语言的内部规律: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系统和规则 2. 修辞的性质:修辞学就是烟具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是由语言本体的交际功能所决定的,并贯穿语言运用的全过程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3. 修辞的任务:学习修辞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修辞的方法和技巧,并注意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自觉的应用这些知识。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很有帮助,而且对提高阅读欣赏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也很有好处。 4. 修辞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语言要素。从功能着眼研究这些语言要素的特点,规律经过综合作用后所能体现出来的表达效果。 5.修辞研究的领域:修辞研

2、究应当涉及语言表达的一切领域,在字词句之外,像句群、段落、篇章、修辞方式以及更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一切逻辑学和风格学。 二修辞和语言规范 1.修辞的基础:把话说通,做到文从字顺。所谓把话说通就是要求用词造句必须合乎语言规范。 2.语言的规范,是指语言运用中明确一致的标准。 3. 修辞和语言规范的关系:从整体来说修辞也应当遵循语言规范的制约。文从字顺,应当是修辞的基础。当然这也不排斥在特定的场合,由于某种特殊表达需要,故意突破规范,临时作一些创新。但这跟五十约定俗成的原则,任意破坏语言规范,或者限于表达能力而出现错误,违反了规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三修辞和语言要素 1. 决定句子,文章正误优劣的

3、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什么? 答:1. 事理,逻辑。就是说要看他的内容和不合情理,和不合思维规律。 2.规矩,习惯。就是看他合不合词汇语法的规范,合不合大家说话的习惯。 3. 情味,色彩。看他的玉体风格合适不合适,感情色彩对头不对头。4. 声音,语气。就是看他读起来顺口不顺口,听起来悦耳不悦耳,口气合适不合适。 2.修辞研究的重要课题:怎样运用这些语言材料及其规律来完美的表情达意。 3.修辞同语音,语汇和语法三者的关系。 答:1. 汉语音节分明,并且有声、韵、调之分,这些语音特点为修辞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除了可以直接构成拟声,谐音等修辞方式之外,更常见的是在语言中组成大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对帐押运的句式,

4、使得语言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有很强的音乐感。 2. 修辞同词汇的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需要研究词汇多方面的表达作用,如:词语同义形式,反义形式的选择运用。词语的感情色彩和风格色采,词语借用和活用的修辞等等。 3.修辞同语法有更直接的联系,充分研究同义句法形式以及各种不同句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应当是修辞的重要任务。比如,一般叙述和论说采用陈述句和判断句必较多,但也可以夹杂一些疑问句或者反诘句。比如,词序是汉语的一种重要形式,改变瓷壶往往就改变了意义,但是有的句子成分语法也允许他们在句子中有比较灵活的位置,强调语气产生某种特殊的情况。 四修辞和逻辑 1. 修辞和逻辑的关系: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

5、效果的逻辑学则是研究人们思维形式和规律的,两者分属不同的学科。语言是思维的表现者,两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修辞应当以合乎逻辑为前提,如果表达的内容连事理都不合,文辞再美,也站不住,逻辑和语言表达的关系比较复杂。 1. 不合乎语言习惯的话多数也是不合乎逻辑的,如“弟弟月饼吃”等。 2.有些习惯的说法从形式上看不大合乎逻辑,但大家都不会误解都能听明白,而且也是正确的表达形式,如,看医生,吃大碗。 3. 同一种思维内容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而同一种语言形式有时候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思维内容。如今天天气真好和今天天气不赖。 4.有时候,同一个意思设置可以用互相对立的方法来表达。如,差一点摔跤和差

6、一点没摔跤。 5. 也有特殊的情况,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由于修辞上的某种需要语言表达也可以在形式上突破思维规律的某些限制,但不能引起误会,不造成思维混乱。如“我的鞋子比你的鞋子大”可以缩写成“我的鞋子比你大”。 6.也要防止歧义和误解,要防止片面的追求辞藻华丽,或者不适当的选择修辞方式二忽略了语言的准确性。要避免一组句子或者一段文章的逻辑联系失当。 五修辞和语境 1. 语言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本体的环境,如句子中瓷壶之间的关系,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以及篇章内部关系。第二种,是指语言的社会环境,包括时代民族地区社会的特点说话时候的具体情景,对话双方的关系和情况等。 2. 语言

7、本身的环境和修辞的关系: 答:a.语言本身的环境是语言表达的土壤无论积极修辞还是消极虚词都离不开语言本身的环境。 b.词语的搭配问题,是句子每部的语言环境问题,而就句子本身来说也还有一个语言环境问题,这个语言环境就是上下文或者叫前后话。 c.前言后语之间的意思衔接的合适不合适语气顺畅不顺畅,情调和谐不河西也是修辞的重要课题。 3.语言的社会环境和修辞的关系: 答:社会语言环境对语言的表达影响也很大,也是方方面面,不同时间地点身份心情目的等等都会影响说话人用不同的词语句式声调,口吻来说话。 六:修辞的同义形式和变异形式。 1. 同义的语言形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些基本意思相仿而修辞色彩上各有

8、差别的语言形式。挚友他的基本意思相仿,才使得“同义的语言形式”的选择和运用称为可能,只有在修辞色彩上各有差别才使得“同义的语言形式”的选择和运用有了必要,这也许就是修辞学和同义语言形式之间的根本出发点。 2. 广义的同义形式:在某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表达基本相同的意思的语言形式都是广义的同义形式。 3. 狭义的同义形式:只包括一般的同义词语和句式狭义的同义形式:只包括一般的同义词语和句式。 4.同义形式的选择的作用:按照表达的需要恰当的选择和安排同义词语和句式,是修辞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a为了避免行文呆板,在需要重复某个概念时候,往往选用同义词语。 b.问精确得充分了的表现事物情态的复杂性,往

9、往需要在同义词语的选择和连用上下功夫。 c.从修辞角度看,更应充分注意的是同义词语在感情色彩和风格色彩上的细致区别,词语选用优劣得失往往在这方面体现的最突出。 d.有时,句子的松散形式和紧缩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修辞色彩。 5. 语言的变异现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采用某种小变化,小创新,故意突破语言表达的常规,语言词汇语法的的一般表达习惯和规范,以及通常的事理逻辑,文体风格方面的要求。使得他产生某种特定的修辞效果的做法,我们称之为语言的变异现象。从修辞的角度看也可以称为语言的变异形式。 6. 语言变异的条件: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变异形式的运用必须使得他在表达基本意义的同时能额外增加某种修辞色

10、彩。 7. 语言变异的形式:分为三个范畴:A逻辑范畴的变异:有时候,为了某种修辞的需要故意说一些不和事理,不和逻辑的话,造成事理上或者逻辑上的某种变异。传统修辞格如:拟人,接待,比喻反语都是修辞的变异形式。B风格范畴的变异:有意利用风格上的不协调来取得某种修辞效果,那就称为在风格范畴内的某种变异。主要有两种:一是句式风格的变异。一是词语风格的变异。C语法范畴的变异:涉及词语的组合和实用等哥哥方面,最常见的是词语的活用,合理的创新。 第二章词语 一丰富词汇和辨析词义 1. 丰富词汇的入手点:一方面是熟悉人民群众的口语。一方面是从书本上,从阅读中学习。 2. 辨析词义的方法:一种是把词放到具体的句

11、子里或者词组里,从他同相关词语的搭配关系,或者从上下文来了解他的含义。另一种辨析词义的方法是把意义相通或相近的词放在一起比较。 二.同义词的选择和运用 1. 同义词:意义绝对相通的词。包括语言词汇里核心意义相通或者基本相通但有各种各样细微差别的同义词,和在一定的上下文和语言环境里构成同义关系的词,前者是语言里约定俗成的同义词,不以语言环境为专一,可以称为语言同义词。后者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不一定有同义关系,可以称为言语同义词。2.同义词特点:同中有异,大同小异。 3. 同义词有的三种差别:意义,情味和用法。A意义上的差别:表现在概念,内涵只有细微的差别,宝货适用情景,词义轻重,范围宽窄有所不

12、同。如:领略,领会。逐步,逐渐。B.情味上的差别:a主要表现在次的附加意义说带的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和语体风格上。例如:偏向指示正确的倾向,有贬意。倾向,泛指事物的发展趋向,是中性词。b由单纯表示概念意义的词跟相应的带有形象色彩的词所构成。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在于,前者表示抽象的概括和概念意义作用于人的理性。后者表示概念意义之外,还有关于那个概念的形象感觉,作用于人的感官。如少先队员和红领巾;再如:祖国和江山。c同义词在语体风格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具有个子的同义词语表达手段,他们既又共同的核心意义,又有不同的附加情味色彩,适用在不同的场合:如母亲和妈妈。 C.3.同义词在用法上的差

13、别:主要体现在此行,构词能力和语法功能上。如,领导,引导都是动词,但领导却有名词的意义。如生命,性命,生命可以扩充为生命线等词汇,性命却不能。 4. 同义词的修辞作用:就是增强语言的表现能力。a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着意推敲同义词细致的同中之异,挑选最适合的词汇来应用,是常用的词汇锤炼的修辞方式。语言的精确性和表现力,往往借助这种微妙而难以察觉的同中之异来表现。b 古今文章都避讳词语“重出”,在一个句子或句群里,重复用同一个词指称同一事物或者表达同一个概念就会显得呆板,单调,让人厌烦。如果在上下文里交替适用变换选用的合适的同义词,不仅可以避免文章单调重复,而且也可以使得意思的表达更加精密圆满。

14、c由并列的同义词语形成的联合结构,有下述修辞作用a利用同义词意义上的同中之异,互相补充,使得内容表达更加周密,更充分,更圆满。B利用同义联合形成对偶,排比的结构形式。C利用同义联合使得语句音节匀称平衡。 三.反义词的选择和运用 1.反义词:一种是: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应的词。如真假,对错,这种反义词表达的概念意义相互排斥,是客观事物矛盾对立现象的反应。另一种是:成对的经常处于并举对立位置的词,有鲜明的对比特点。如,黑白,春秋。 2.反义词的特点:a 组成反义词的一对词属于同一个意义范畴。b只有矛盾对立或者对立现象的事物才有成对的反义词,以形容词最多,其次是动词。c多义词可以有几个跟不同意项相

15、对的反义词,如快慢,快,钝。 3.语言反义词:概念意义表示对立关系的反义词和经常用来对举的反义词是约定俗称的不受语境或者上下文为专一,称之为语言反义词。 4.言语反义词:概念意义并没有对立裹着对待关系,作者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临时用来表示对立或对待的现象,离开上下文就失去这种对立或对比关系的反义词是一种用词上的变异,是言语反义词。 5. 如何选用反义词? a表对比关系的反义词跟同一个词相配的词可以布置一个,对举时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根据语境和上下文来选用,入老对少,幼,小。b在构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双音合成词是由一对反义词构成的,如日夜,买卖,方圆,天地。c现代口语词汇和文言词汇里的反义词不尽相

16、同。如,现代说真假,原来说真伪。 6. 反义词的修辞作用:每一对反义词本身都是一会特殊大宗词汇统一体,他把互相对立互相对待,互相依存的两种概念并列了起来,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对立或对待的关系,口语鲜明有力的突出事物的特点,使之在对比和映衬中互相映发,取得强调突出效果。反义词还是形成对偶,反语,警策等修辞方式的重要语言手段。 四词语的搭配 1. 影响词语搭配的三个因素:a词义上的选择。词汇意义上搭配不当,一般在事理逻辑上也说不通。b语法上的选择。往往和词性,作为述语的动词及物不及物,不同的动词要求不同的宾语有关。c 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如果不合习惯,会让人感到生硬别扭。 五词语的规范化 1. 词语的规范化包括哪几个方面?方言词,文言词,新词和生造词。a 现代书面语里适用的文言词汇有两种。一种是现代汉语里有概念或语法功能上能与之向对应的词语。另一种是,没有对应的词语。b适用文言词要先看有没有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