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安塞腰鼓素材汇编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3157311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安塞腰鼓素材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版安塞腰鼓素材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版安塞腰鼓素材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版安塞腰鼓素材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版安塞腰鼓素材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安塞腰鼓素材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安塞腰鼓素材汇编(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安塞腰鼓素材汇编 刘成章的陕北风情散文,在自己的生活历程和游踪中取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同时在表现上借鉴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神韵,通过诗化的形式,进行简约而巧妙的构思,语言幽默,富有情趣。他的散文几乎篇篇都是精心酿造的美文佳作。著名散文作家郭风言:“刘成章同志的成,给予陕西的散文创作以引人注目的地位。”贾平凹先生亦言:“刘成章的散文在当代中国散文界是*的,而且是*的鹤,不是鸡,立得很高。”然而,正如文学评论家阎纲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他的散文,五彩缤纷,很善于着色,西北风骨,黄土气韵,有醉倒人*。可惜宣传没有跟上” 本文以刘成章的陕北风情散文为例,对其散文的情感世界和艺术特征

2、进行解析。 从1981年创作第一篇散文转九曲到90年代末,刘成章创作的焦点大都集中在陕北题材的散文上。1994年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刘成章散文集,全书收录了98篇散文,其中60篇左右是写黄土高原的;1996年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羊想云彩,关于陕北风情的散文也占了一半之多。刘成章的散文,将黄土高原的山水沟壑,风物人情,尽收其中。而且,他的获奖作品大都是有关陕北的风情散文。如获首届散文月刊作品一等奖的转九曲;1987年获散文选刊一等奖的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1989年获人民日报“燕舞杯散文征文”二等奖的山峁;1995年获“首届韩愈杯散文大赛”二等奖的穷山饿石间的生命;等等。 为什么刘成章把散文创

3、作的视点较多地集中在陕北题材上?因为,陕北是刘成章的生身热土,生于斯,长于斯,恋于斯,作家对故土陕北爱得深沉恳挚。早在80年代,他在我的三秦散文中这样吟唱道:“我爱我们的这一片土地。在这儿,一棵小草的萌动,一粒石子的滚落,都会触发我的诗情。”“我希冀我的心,从三秦的每座峰峦、每条河流、每棵树梢上亲昵地擦过,哪怕擦出血来,我都不喊一声,因为这对于我,是最愉悦、最幸福不过的事情了。”到了90年代末,他仍不改初衷,在羊的絮语中说:“我出生在陕北,我眷恋着那块土地,我是羊散文是我的歌。” 刘成章的陕北风情散文,既有自然景观的描摹,如老黄风记、黄土写意、山峁、壶口瀑布、清凉山、市场沟、扛椽树、稀世星空等

4、,也有陕北风俗人情的展示,如转九曲、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安塞腰鼓、米脂赋、陕北剪纸、河畔的枣儿、榆林、定边、陕北民歌、水等;既反映出陕北这块黄土高原上的人格秉性,如去看好婆姨、奇崛的一群、穷山饿石间的生命、这边风景、野物启示等,也细腻地表现出自己对土地、对童年岁月的怀念,如海、老虎鞋、压轿、我们像珠珠蛋蛋的时候、草色呐喊连绵的鲜碧等等。刘成章的笔端,弥漫着无尽的黄土气息,激荡着黄土、黄河与它们儿孙们顽强生命的立体混响。腰鼓、黄土、乳汁、剪纸、高跟鞋、老虎鞋、枣儿、老黄风、唢呐等等,成为表现风俗人情的意象符号。这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情感意象,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作者对黄土地的深深挚爱。这种挚爱,是用

5、生命去紧贴着这块黄土地,是作家心音与地音碰撞而产生的火花。 对于“陕北”这一概念,作家有自己的理解。“陕北”这个特殊*地理文化名词的内容,至少应该包含这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陕北古代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结合部,民族战争与民族融合贯穿古代陕北的始终;二是陕北在中国现代史上有过辉煌*,陕甘宁边区曾经是*中央的所在地。陕北这块土地虽然是穷山恶水,拥有众多的苦难,但在地理地貌、风土人情等方面呈现出“这一个”的风采。如陕北的黄土高坡、陕北的民歌、陕北的腰鼓、陕北的男女恋情等,具有广泛的文化传播性。这里尤其要指出的是,在陕北这块土地上生存的“陕北人”,已不是一个地域性、社会性的生命群落,而是一个文化

6、性的生命群落。因此,刘成章的陕北风情散文,由80年代初自发地表现陕北的风情民俗,在逐渐的探索过程中,到90年代上升为一种自觉营构“陕北”的文化意象,表现“陕北人”的生存与文化状态了。正如萧云儒先生所言:“他大量而详实地写到陕北的艺术文化、民居文化、时岁文化、婚丧文化、宗教文化、衣饰文化和饮食文化,但这些都不是他走笔行文的焦点,他的焦点在于描述陕北人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征。”因此,刘成章通过笔下那连绵不断的黄土群山、这边风景中的大黄风、野菜野果,转九曲的灯火、压轿的甜蜜、唢呐的旋律、民歌的韵致、腰鼓的节奏,高原上粗犷的汉子、漂亮灵秀的女子以及他们纯情率真的儿女恋情,进一步展示“陕北”独特的文化特征

7、。 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到“羊”这个在刘成章陕北风情散文中较多出现的意象。如“我出生在陕北,我眷恋着那片土地,我是羊”“羊儿老矣,羊儿备尝世事的艰辛,黑毛落上了白霜,白霜冰冷着抑郁的思绪”“羊”是陕北高原常见的一种食草动物,性格平和、温顺。以此作比,一方面道出刘成章对陕北的依恋;另一方面道出他平和的性格。刘成章既为陕北高原之子,又客居省会城市,远离陕北,生活角色的转换,使其拥有独特的审美视角。他热爱陕北高原,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既炽烈又深沉。他的思维空间里,陕北是美好情思与愿望的负载体,不允许蒙染一丝一毫的杂尘。因此,在其散文创作中,他既“卖的是生活”,又对生活进行过滤,滤其杂质,取其精华。也

8、正如他自己总结的“捕捉记忆深处的亮点”那样,陕北的山水沟壑、人情风物,均被赋予美好的意义。可以这样说,刘成章散文世界中的“陕北”太完美了,完美得连“老黄风”这样丑恶的物象,也成为审美的对象。王愚先生曾经说过:“对一片黄土地的热恋,对陕北的一草一木,包括落后、包括先进的都有新感受,对乡土的那种恋情令人难以理解,但这也是他的成功之处。”黄土之色、黄土之恋成全了刘成章,使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发掘,自己的描写,他的作品承载着美的事物,流溢着美的情思,因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既为美文,内容与形式必须高度统一。对于刘成章来说,“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陕北是刘成章的生身热土,他对

9、陕北有常人无法想象的情结。因此,他在试图通过散文来传达对故土之爱时,必须选择一种他所最熟悉、最得心应手的表现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汲取“信天游”的营养,把握其神韵的方式。 早在80年代初,刘成章就说过:“散文是洋的居多。我就想了:我们能不能开辟点新天地?”“我出生在陕北的山沟里,小时候经常演秧歌,本身就是土的,发展散文又有这个需要,于是我就追求土了。我追求有诗意的土,有灵光的土,开着花长着草的土。我想让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拢我想,什么时候我把信天游的艺术较多地揉合到我的散文里,我的散文就成功了。”直到90年代末,刘成章仍不改初衷,“歌有个性才有价值。十多年前我这样说过:我追求土,追求开着花长着草的土

10、,有诗意的土,有灵光的土。现在我依然坚持如故。我一直想让我的歌具有信天游的旋律。”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主要形式,它在创作方法上,几乎全部采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以物比人,或直抒衷肠。生于陕北、长于陕北的刘成章,耳濡目染着信天游的节奏、旋律,对这种民间的诗歌样式有深刻的体认。1966年,他由陕西师大中文系调入延安歌舞团,长期从事诗歌、歌词、剧本的创作,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和艺术体验。这种艺术体验,即使在新时期之始他再次调回省城时也刻骨铭心。因此,刘成章在不断寻求自我、调整自我、定格自我的过程中,在散文的表现形式上,更注重对民族化与地方特色的认同。可以这样说,刘成章对“信天游”的借鉴,不是简单的模仿

11、,而是对其情调与神韵的把握。他在陕北风情散文中,注重对陕北的山水物貌写意,对陕北风情的展示与渲染。他的散文让人一看就是刘成章的,而且只能属于刘成章。正如阎纲先生所言,“要是说散文以诗魂为上的话,刘成章散文的诗魂就是信天游,大胆浪漫的、纯朴实诚的、情意绵绵的、悲凉苍劲的、妙语连珠的、七色斑斓的、琅琅上口的、高亢悠长的、此起彼应的、白到家又短到家的、如天籁自鸣、声声拨动心弦的信天游。” 在对“信天游”情调与神韵的追求上,刘成章陕北风情散文的艺术形式,首先闪烁着诗意的美。通览其陕北风情散文,不难发现几乎篇篇都是构思精巧的“诗的锦彩”。刘成章具有相当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敏锐的艺术感觉。他身上有股激情的火焰

12、,以诗人的心灵感受生活,捕捉生活的美和心灵的亮点。因此,无论是记忆深处的人和物,新生活中的人和事,甚至很少引人注意的土的东西,在他的眼里都是闪闪发亮的,是有诗意有灵光的,能唤起他的乡情,激起他的创作欲望。他的散文从自己的生活历程和游踪中取材,更多的是自己亲身的体验,血肉的感情,火热的心肠,捧起生活中激情的浪花,抓住心灵中一次不寻常的颤动,揭示人生的底蕴。刘成章散文写其成长的土地,乡土气息浓郁,表现出对陕北这块生身厚土的无限眷恋之情。其散文的发轫之作转九曲,是一篇记叙延安附近赵家沟村民“转九曲”迎新春的散文,这篇佳作流溢着诗的情韵,表现出激荡心灵的诗意美。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从陕北高原的绥德县

13、城姑娘们穿着高跟鞋“笃笃笃”的响声中,捕捉到生活中的诗意美;老黄风记通过对陕北地区特有景观“老黄风”的精彩描绘与渲染,写出在这种恶劣环境中生存的陕北父老的精神风貌;安塞腰鼓是一曲陕北人生命与活力的火热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山峁、这边风景、黄土写意、奇崛的一群等篇什,也都是用诗的旋律吟成的陕北颂歌。浓烈的诗意美,使刘成章陕北风情散文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 其次,丰富而大胆的想象与联想,构成了刘成章陕北风情散文的绚丽色彩。想象与联想,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想象与联想的能力,是衡量一位作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对于刘成章来说,长期的文学创作实践,和对色彩斑斓的陕北民

14、间文化、民间艺术营养的很好汲取,使其在陕北风情散文中,表现出大胆、奇谲、浪漫的想象与联想,让人为之感叹。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是建立在比喻句的大胆使用上。如他的代表作安塞腰鼓中的腰鼓,像“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的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的山崖上,山崖变成牛皮鼓面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在这奇伟的想象中,刘成章攫出了陕北人的元气和精魂。散文水中有这样的句子:“南方是踏碎了的镜子,镜子的碎片是湖,是塘,是河,是水田;碎片与碎片之间的一些缝隙,才是泥土。”“望天,云彩是晒干了的

15、手帕;望地,山峁是烤糊了的面包。”清凉山中有“石崖是仙家的宽银幕,神仙把它绷起来了;神仙在宽银幕上,放映的是云,是霞。”在奇思妙想之中,在丰富而生动的比喻中,刘成章呈现于读者的,不是一般的风景写生画,而是饱含着作家情思的、色彩斑斓的一幅幅陕北风情画,令人为之陶醉、沉迷。 第三,幽默与诙谐的情趣,表现出刘成章陕北风情散文的情趣美。从科学角度考察,幽默是一种心理机智,也是人生达观精*体现。陕北是中国黄土最深厚的地区之一,这里贫瘠的土地,锻铸了陕北人奇崛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陕北人对待苦难,善用幽默的方式化解。陕北人解“心焦”的方式便是吼信天游,便是自我嘲解。在刘成章的眼中,陕北人,憨厚中透出幽默。透过幽默,“看见了性格的自在,精*舒展,心灵的洒脱。他们贫穷,他们乐观;他们劳累烦恼,他们超尘脱凡。这要归功严酷的环境和多种文化的交汇。前者磨练了他们,后者优化了他们。”基于对陕北文化的特殊理解,刘成章的陕北风情散文中呈现出幽默、诙谐的情趣美。而这种幽默,是通过夸张、拟人、比喻等运用娴熟的修辞手法来具体表现的。如其散文名篇去看好婆姨,描写了七个揽工修桥的青年农民,到离工地三十多里地的小镇看漂亮媳妇“小飞船”的事。他们来到小镇时,“这帮如狼似虎的后生,却忽然变成了兔子。狼的勇气没有了,虎的勇气没有了,有的只是兔子的畏畏缩缩。他们互相看看,笑笑,没人敢于继续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