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3156911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作者:朱建方王栋梁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也是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转变的几个关键问题,概括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和趋势。 为全面贯彻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于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世纪之交启动了,这次改革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超过了前几次改革。中国当前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

2、文拟从阐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转变的几个关键问题出发,剖析其基本走向和趋势,为更好地认识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一点思路。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转变的关键问题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转变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以革除传统教育体制中的种种弊端。 1.课程目标从单纯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向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的方向转变。新的课程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传授学习方法的“应试教育”思想,应该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能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同时,注重在科技启蒙教育中发展儿童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能力,加强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教育的统一。 2.课程体系从单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向学科体系、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相统一的方向转变。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变学科过多过杂的现状,加强课程与社会需要、科技发展、学生发展的联系,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各种知识,在学习书本知识时能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3.课程内容从强调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向多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和基本能力的“五基”转变。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只

4、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应强调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原理和基本事实的全面掌握,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4.课程评价的转变。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评价方法要多样,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改变以考试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劣的方法,建立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使学生、教师和教学实践水平同步提高;课程评价指标应多元化,建立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的评价体系。必须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积极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功能。 5.课程管理的转

5、变。改变只由国家来决定课程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让各地区能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特点来决定使用什么教材,做到因地制宜。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 1.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养成、潜能开发、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素质的提升,以有利于中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将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课程,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 2.强调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

6、在21世纪,仅仅坚持双基的课程与教学是不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还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具有未来公民应有的基本观念和态度,尤其是理想与道德观、纪律与法制观念、民主与参与意识、使命与责任感等。所以学校课程实际上已经由双基发展为“四基”,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学习力和创造性学力。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大人文学科课程的比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目光投向了加强道德和人文学科的教育。科技发展越是迅速,就越需要人文精神的牵引。人们需要人文精神来指引并确定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国际上近年出现了加大人文学科课程分量的趋势。因此,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是新时期我国基础

7、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4.注重综合化课程,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化,以克服分科教育的缺陷。发展综合课程是当今各国初等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可以防止学生把各门学科的知识割裂开,为学生提供整体的观念,使知识具备完整性。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小学以综合化学科课程为主,初中实行综合和分化学科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加强综合课程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5.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更贴近时代脉搏,改变传统教材内容陈旧、脱离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

8、系,教学内容与现代科学文化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将有利于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给基础教育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 6.强调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课程个性化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因材施教的问题。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课程既要体现共同性,又要体现差异性、层次性。课程的多样化是在坚持统一的基本前提下,明确发展多种多样教材。但多样化不等同于地方化、数量化,多样化教材必须与差异性、层次性结合在一起,以适应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 7.实现课程体系三级管理。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保证国家规定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由于我国政治、

9、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不平衡,因此,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三级课程”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模式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8.强调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赋予新课程新的内涵与时代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日益在学校教育领域应用的局面,给学校教育带来发展机遇,也使学校教育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信息的社会化,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科技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并把科技启蒙教育作为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趋于法制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必将进一步沿着法制化

10、的轨道健康前进,致力于探寻和遵循客观规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处理好继承、改革、创新、发展的关系,使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与改革的体制更加健全,队伍更加巩固,机制更加合理,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总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继承和革新并存的过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顺应了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趋势,同时也回应了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注释 张华.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2(1):1-6. 何英惠.中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共同点J.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2003(12):58-59. 包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04

11、(7):6-7. 季浏,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6-58. 郭荣学.基础教育改革应树立创新意识J.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19):33-34. 吕达,等.试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00(2):1-5. 张廷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J.小学自然教学,1999(10):5-7. 许波.新课程、新方法、新理念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J.保山师专学报,2004,23(2):82-84. 卢利亚.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趋势J.求索,2004(2):157-158.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

12、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

13、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

14、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

15、、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