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悲剧心理学有感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314444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悲剧心理学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读悲剧心理学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悲剧心理学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悲剧心理学有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学中的悲剧的净化读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悲剧心理学是我国较早的一部研究现代戏剧美学的专著。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悲剧快 感的审美本质及其特性问题。他运用西方现代美学的知识与观念,广泛考察了从亚里斯多德 到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欧洲各种关于悲剧快感的理论,批驳了违背艺术和审美规律的诸 多错误观点,作了大量去粗取精,剥伪存真的理论辩析工作,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见解。 正如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所提到,悲剧的作用是“激起怜悯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 的净化。”朱光潜在“净化”与情绪的缓和一章中也表示:“悲剧比别的任何文学形式更 能表现杰出人物在生命最重要关头的最动人的生活,它也比别的任何文艺形式更能使我

2、们感 动,它唤起我们最大量的生命能量,并使之得到充分宣泄”,不仅如此,“悲剧不仅引起我们 的快感 , 而且把我们提升到生命力的更高水平上。” 在现当代文学中,有较多的悲剧作品,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月牙儿,曹禺的雷雨, 茅盾的子夜,萧红的呼兰河传等,这些作品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悲 剧形象,读起来令人叹息扼腕,也令人愤愤不平,但更多的是读完后陷入深思。无论是月牙儿的女主人公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还是年轻善良的祥子在命运的屡次捉 弄下终于自甘堕落,行尸走肉般的活着,还是呼兰河边的小团圆媳妇悲惨的生活,那些剧中 人物的悲惨结局,使我们不由得产生不寒而栗的恐惧,并对这些人物给予深深的同情和哀怜

3、。 读完他们的作品,会更多的对社会、对人性进行反思,同时也对自己进行反省。 以雷雨为例,曹禺在雷雨中通过周、鲁两个家庭的纠葛,写出了礼教下的悲剧。30 前周朴园和侍萍相爱,但是周家为了另娶别家小姐,将侍萍逐出家门,但是30 年以后侍萍 的女儿四凤又成了周家的仆人,并且也爱上了周家的少爷周萍,而侍萍也阴差阳错的和周朴 园相遇,然而这一切我们只能把它归结于命运,就像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无论如何挣 扎,都无法逃脱命运的罗网。朱光潜先生说:“对悲剧说来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 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 蘩漪被称为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因

4、为在众人屈服于命运之时,蘩漪毅然地企图反抗命运。 在周公馆里,周朴园带有封建家长制的色彩,他专制、自私、虚伪,希望所有的人都屈服于 他。但是蘩漪是“五四”的新女性,接受过新思想,追求解放,追求自由,希望得到真正的 爱情。但是周朴园要求她唯命是从,为儿子做一个服从的榜样,纵然蘩漪拼命地反抗,仍然 不能改变这一切。所以当周萍向她示爱时,她奋不顾身地爱上他,当她发现周萍移情别恋, 并准备摆脱自己时,蘩漪想尽一切办法来挽留他,甚至对周萍进行胁迫。可是,当这一切都 付诸东流的时候,她开始对周萍进行报复,甚至最后破釜沉舟,然而这样的做法最终也导致 了自己的毁灭。蘩漪的悲剧在于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被扼

5、杀,她毅然地反抗过,甚至不惜毁掉别人 的幸福来追求,但是她最终还是失败了,事情的真相是她所不能承受的,事件的发展是她所 不能掌控的,周萍自杀,周冲触电而死,层层的打击压向她,她最终不堪重负倒下了。 我们对蘩漪的命运感到悲愤,感到同情,这样的命运经历,使人感到恐惧,但是也引起一种 崇高感。读者感受到蘩漪的悲剧中,带有对封建家庭罪恶的控诉,封建家长制压抑人性的控 诉,这些引起了读者的悲悯情怀,使读者感受到自身的净化和提升。巴金在蜕变后记中曾这样描述了他初读曹禺雷雨时的感受。他说“我想起了, 翻读雷雨原稿时的情形,我感动地一口气读完它,而且为它掉了泪。不错,我落了泪, 但是流泪以后我却感到一阵舒畅,

6、同时我还觉得一种渴望,一种力量在我身内产生了。我想 做一件事情,一件帮助人的事情,我想找个机会不自私地献出我的微少精力。”朱光潜先生 说:“任何伟大的悲剧都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是悲观的,因为他表现恶的最可怕的方面,而 且并不总是让善和正义获得全胜;但是,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蒂又必然是乐观的,因为它 的本质是表现壮丽的英雄品格,它激发我们的生命力感和努力向上的意识。”我们对悲剧人 物的怜悯、同情,但是他们也带给我们一种向上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情绪缓和的同时,也 感受一种奋发的力量。朱光潜反复指出:“要是看悲剧而没有感觉到为人类的尊严而生的振奋之感,那就是没有把握 住悲剧的实质。”在情节激烈的冲突中

7、,我们可以体会到剧中的人物的张力,不屈服于命运, 毅然地进行反抗,让人体会到一种“生命力感”。就像老舍的月牙儿中的女孩,她在母亲被生计所迫走上卖身的道路后,她不愿走母亲所 都的路,她想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养活自己。为此,她宁愿离开母亲,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她在学校帮人抄写文字,给学生们织些针线活得点零用钱,她只是想要体面地赚钱养活自己。 可是命运将她小小的愿望死得粉碎,为了生存下去,她最终也只能沦为暗娼。就算悲剧中展现的是痛苦失败,甚至说是对命运的无力感,但是我们也会因为剧中人物对生 命的坚强,对命运的反抗,而感受到一种激昂的生命力,因此悲剧在形成我们的快感的同时, “把我们提升到生命力的更高

8、水平上”。在悲剧中我们感受到在主人公身上所体现的乐观和 努力向上,感受到他们在与命运抗争的时候那种信念,感受到他们生命的价值和“人类的尊 严”,甚至说,在阅读悲剧时,在怜悯和恐惧之下会产生一种崇高感,让我们去仰望,去崇 拜,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感受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因此我们才会涌起一种振奋的力 量,使自己得到情绪的缓和和自身的提升。正如朱光潜先生在文中说“悲剧使我们接触到崇 高和庄重的美,因此能唤起我们自己灵魂中崇高庄重的感情。” 悲剧给人所带来的悲剧快感就是一种情绪的缓和,或许是本能欲念的满足,或许是怜悯与恐 惧的转化,又或许是分享中的痛感转化而成的快感。它同时也带给我们巨大的力量,在悲剧 中我们感受到高尚而庄重的美,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它带给我们一种精 神的满足,也是我们的生命得到提升。参考文献: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年杨菊.从悲剧心理学看朱光潜对悲剧快感的创新性论述J.阴山学刊.2007(05)赵越.朱光潜美学思想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王妍.折衷而论从心而语一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