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第四册课文全翻译A+B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310076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第四册课文全翻译A+B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第四册课文全翻译A+B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第四册课文全翻译A+B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第四册课文全翻译A+B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第四册课文全翻译A+B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第四册课文全翻译A+B》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第四册课文全翻译A+B(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U1人在自然界人类生活在大自然的王国里。他们时刻被大自然所包围并与之相互影响。人类呼吸的空气、喝下的水和摄入的食 物,无一不令人类时刻感知到大自然的影响。我们与大自然血肉相连,离开大自然,我们将无法生存。人类不仅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同时也在改变着大自然。人类把自然资源转变为各种文化,社会历史的财富。人类降服并控制了电,迫使它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服务。人类不仅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转移到不同的气候环境,也改变了他生活环境的地貌和气候并使动植物因之而发生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直接依赖越来越少,而间接的依赖却越来越多。我们远古的祖先生活在大自然的威胁及破坏力的恐惧之中,他们常常连基本的生

2、活物资都无法获取。然而,尽管工具不甚完备,他们却能同心协力,顽强工作,并总是有所收获。在与人类的相互作用中,大自然也发生了改变。森林被破坏了,耕地面积增加了。大自然及其威力被看成是和人类敌对的东西。譬如,森林被认为是野性的和令人恐惧的,因此人类便想方设法使其面积缩小。这一切都是打着“文明”的旗号进行的,所谓“文明”,就是人类在哪里建立家园,耕耘土地,哪里的森林就被砍伐。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类越来越关注的是在何处得到和如何得到生产所需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的问题。科学与人类改变大自然的实践活动已经使人类意识到了工业在改变地球的进程中对地质产生的重大影响。目前,人与自然以及自然与社会整体之间过去

3、存在的动态平衡,已呈现崩溃的迹象。生物圈中所谓可替代资源的问题变得极为尖锐。人类和社会的需求,即便是简单得像淡水一样的物质,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清除工业废物的问题也变得日益复杂。现代技术的特征是生产和使用日益丰富的人工合成产 品。人们生产成千上万的人工合成材料。人们越来越多地用尼龙和其他人造纤维把自己从头到脚地包裹起来,这些绚丽的织物显然对他们无益。年轻人或许很少注意到这一点,他们更关注的是外表,而不是健康。但是上了年岁之后,他们就会感受到这种有害的影响。久而久之,这些合成物质转变成废弃物,那些原本毒性不大的物质在自然循环中变为极其有害的物质。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如今都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人

4、类对生物圈的破坏难道是无法避免的吗?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的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理性而明智地协调生产和对大自然的关爱之间的关系,这不仅要依靠个人、企业或者某些国家的力量,而且要依靠全人类的力量。解决人与大自然关系危机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资源,以及其他尚不为人所知的宇宙中的自然能。但是,回到我们原先的主题上,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是那些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了生物圈和谐的人类行为将会带来灾难,而这种灾难也许是全球性的。古代智者的话讲得真是恰如其分:朋友们,你要是亲近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用那永恒不变的规律永远呵护你!1B1|物种灭绝 过去和将来| 理查

5、德利基 我在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东岸工作时度过了生命中最激动人心的一些日子,寻找我们人类祖先的化石残骸。我们并不总是想找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但是,除了我们祖先的遗迹外,每天都会发现更多的东西。那些化石,有些相当完整,有些仅是碎片,道出了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约150万年至200万年前,许多今天非洲哺乳动物的祖先漫游在肥沃的草原和森林边缘。当时的环境与现在非洲雨水更多的一些草原没有太大区别,但那里当时到处生活着今天早已灭绝的令人称奇的动物。2不仅非洲如此,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化石记录下来的一 切,都是一样。据估计,在过去的6亿年中,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物种,有95以上都已灭绝了。3工农业不断的扩展加速了

6、当前物种灭绝的步伐,因此,我们该不该关心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必要尽力去减慢这个永不停止的过程呢?4我认为是应该的。我们知道,人类的健康发展与其他许多物种的健康发展紧密相关,而我们不能确知哪一种生物对我们的生存最为重要。5但是,解决物种灭绝的危机问题决非易事,因为世界上许多生物多样性地区位于最贫穷的国家,尤其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些国家划拨土地,兴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而禁止人类侵入甚至接近它们,人们能接受吗?当一个国家相当大一部分人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去花大笔钱挽救一些物种,这样做是否合适呢?6这些问题令我对倡导在贫穷国家中推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感到不安。然而我相信我们能够而且也应该做大量的

7、工作。这是一个改变侧重点的问题。大量资金已投入到对濒危物种的野外科学研究和会议上。但是,能不能给那些保护野生动物使之不被偷猎的公园管理人员提供些胶鞋和车子?能不能为那些靠伐木和种地为生的当地人提供别的经济出路,帮助他们发展?这些资金很难获得。7我们不应该要求贫穷国家的人们在自己的短期生存和长期环境需求之间做出选择。假如他们的政府愿意保护环境,所需的资金应由国际组织提供。我认为,答案是明摆着的:要么富有国家现在就伸出援助之手,要么整个世界将遭受巨大损失。8为此,我们需要在全球筹集专门用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资金,这些资金应该主要由工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援助机构提供。9至于如何使用这些资金,人们可能会无

8、休无止地争论下去。是应该由当地社团决定工作事项,还是由外面请来的专家控制这些资金?野生动物园里应该允许有限制的打猎呢,还是禁止入?错误总是难免的,自然外貌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物种仍旧会继续消逝,但是这项工作的困难不应该使我们放弃希望。地球上的许多自然栖息地已经永远消失了,但是也有许多栖息地可以挽救,并最终得到恢复。21世纪的一个主要挑战是保护尽可能多的自然栖息地。让我们全力抵制任何减少现有野生物种天然栖息地数量的行为。让我们号召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提供资金,使这个抵制行动成为可能。这并不是对慈善事业的捐赠,这是对人类未来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一项投资。U2技术与幸福20世纪的美国人、欧洲人和东亚人都

9、享受到了过去历代人都无法想象的物质和技术进步带来的乐趣。譬如,在美 国,从1950年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了3倍。人们的寿命大幅度提高。二战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商品变得价廉物 美。诸如乘飞机旅游和打长途等曾经是奢侈的事情成了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根据大多数标准衡量,你会说,现在的美国人比上个世纪中叶富裕多了。不过,奇怪的是,如果你问美国人有多幸福,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比1946年时幸福(1946年正式开始对幸福状况进行调查)。事实上,那些说自己“非常幸福”的人所占的比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稳中有降尽管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人的收入在他们的工作生涯中平均增长了116。你可以在大多数

10、发达国家找到相似的数 据。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幸福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社会批评家和哲学家们长期研究的课题,然而,基本上还没有受到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的关注。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在经济繁荣和幸福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具有开拓性的研究,并于1974年发表了一篇题为“经济增长改变人类命运吗?”的著名论文。伊斯特林表明,就发达国家而言,一个国家的收入和国民的幸福之间没有真正的相互关系。伊斯特林认为,金钱买不到幸福,至少在(金钱)达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是如此。伊斯特林认为,尽管贫穷与苦难密不可分,但是,一个国家一旦达到稳定的中产阶级水平,富有似乎并没有让其国民感到更多的幸福。这好像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实际上,

11、研究幸福的学者们最重要的观点之一是:人们对好消息很快便习以为常。拿彩票中奖者为例。一项重要的研究表明,尽管买彩票中奖的人中奖时会感到非常非常幸福,可这种兴奋很快就消逝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心情和幸福感与中奖之前没有什么两样。人们对待技术的态度也是一样的:无论一种新事物多么引人注目,也无论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么舒适,人们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技术世界,你每天都会看到这一原则起作用。曾经一度被视为非常神奇的东西很快就变得习以为常,更糟的是,当这些东西运转不正常时,还会令人沮丧。要把新技术问世之前的情形牢记在心原来是如此困难!那么,我们对技术进步的快速吸收是否意味着技术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呢?不

12、,决非如此。不论好歹,这只是把技术影响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先从负面影响谈起。在某些方面,技术显然使得生活更加糟糕了。譬如,我们马上会想到推销、交通阻塞以及身份资料失窃等情况。这些都是让人们明显意识到不幸福的现象。可是,现代的技术评论文章多半都没有把焦点集中在具体的、有害的技术上,而是集中在了技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上。在联了网的数据库世界里,隐私变得越来越脆弱。在许多工作场所,诸如按键监控和全程录音之类的技术使得对员工的监视变得更加容易。人们对电视的攻击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技术扰乱了人际关系、破坏了社区交往。一些人甚至说,电视是美国人逐渐相互疏远的罪魁祸首。同样也有人认为,互联网的负面影响进一

13、步使人远离了我们常说的“真实世界”。这种广义上关于技术影响人际关系的批评颇有趣味,尤与幸福的问题相关,因为我们真正有把握说清楚的事情没有几件,但其中之一是:人们的朋友越多,关系越密切,就越幸福。今天的技术变化异常神速,购买某种产品时你就知道,再过几个月,比这个产品性能更好、运作更快的款式就会问世,而你却还得使用旧款式的产品。换句话说,别人买到的产品要比你的好。这种失望感仿佛从开始购买这件产品时就已经存在了。日常生活的压力,一种令人烦恼的失望感、对政府知道你的情况超出你所希望程度的恐惧感这些显然都是技术降低了人们幸福感的几个方面。然而,技术对人们的幸福感最重要的影响是在医疗保健方面。工业革命以前

14、,每三个欧洲人就有两个的寿命不足30岁。今天,西欧妇女的寿命差不多是80岁,而且还会继续提高。道理很清楚:绝大多数人很乐意活下去,他们在地球上生活的时间越长,感觉就越好。可是,不久前,绝大多数人还过着龌龊不堪、畜生般的生 活,而且生命非常短暂。技术改变了这种状况,至少对于富裕国家的人们来说是如此。我们在该为医疗保健费用的提高和没有参加保险的人们的问题而担忧的同时,也应该记住,医疗技术带给我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好处是多么有价值。从更深的层次上说,我们在健康和长寿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却强调了在国家和全球层面讨论幸福问题的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即使人们不会更幸福,即使他们更加富裕并拥有更多技术,他们还会像以

15、前那样渴望长寿。这就像那个古老的笑话一样:食品也许并不好,可我们都想让自己得到的那一份尽量大。U3知识彩虹我这辈子四分之三以上的时间(50年中有39年)是在纽约的中小学或大学里度过的,不是在上学,就是在教学。于是,你或许会认为,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我应该了解一些情况,确实知道一些东西,对知识和对生活该会积极地予以把握和肯定了。可是,我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事实 上,我知道的东西越多,反倒越觉得自己无知。当然,说自己知道的东西越多,反倒越觉得自己无知,这种说法是矛盾的。然而,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现实世界本身就是矛盾的。科学家们对物质现实世界研究得越多,就越无法对它进行把握。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了解的越

16、多,知道的就越少。知识本身就是矛盾的。打个比方,假设你的知识是一个点,就像这个句子末尾的句号一样。请注意这个句号微小的圆周,假设它代表我们已知和未知的分界换句话说,就是你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的认知。但现在想象一下那个小小的句号在渐渐扩大,它的黑色部分占据页面越来越多的地方。随着它的扩大,它的周缘也跟着扩大。如果那个正在增大的黑色部分代表你的知识的 话,在知识增长的同时,你会意识到自己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也就是说,你知道的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无知。你在求知过程中肯定有过类似的经历。起初,你甚至并不知道还有某个学科的存在。当然,这个学科是早就存在 的,只是你以前没有注意到而已。1988年有了第一台电脑以后,我去杂志店,想找一些关于电脑操作方面的书,结果发现这类书琳琅满目,让我吃惊。同样,当我有幸获得讲授电影分析这门课的机会时,我发现有关这个领域的专著也多得令我眼花缭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