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专业临床教师行为特质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3092027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护专业临床教师行为特质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医护专业临床教师行为特质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医护专业临床教师行为特质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护专业临床教师行为特质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护专业临床教师行为特质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护专业临床教师行为特质分析 医护专业临床教师行为特质分析 【摘 要】 医护专业临床教师从医院到学校,从业的转变对他们的行为特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这些行为特质才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医护 临床教师 行为特质 医学和护理院校的大部分临床课程教师,从拟从事医院医疗或护理工作的专业毕业,走入学校,致力于医学或护理学新人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他们只有面对和克服,才能具备作为临床教师的行为特质。 1 内外环境转变 从学校到学校的转变,外部环境改变是一方面,实质的改变是内部环境,特别是角色的转变。角色不同,环境的影响也不同。作为学生,环境是学习的环境;作为教师,

2、环境就是工作的环境;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学习的环境要求校园、教室和教师。校园优美生活方便;教室和实验室设备齐全;教师学富五车。工作的环境要求校园、教室、学生和团队。校园整洁优美;教室和实验室设备较好的辅助教学;学生尊师好学;特别是团队积极向上,有胆识辨英才的领导、团结协作的同事、进取发展的平台。这些差异,与临床教师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要求他们去面对和努力。 从医院到学校的转变,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有迥异。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面对的是病人;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场所,面对的是学生。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团队有很大不同。从医生或护士到教师,角色有了质的转变。紧迫感、压力感、成就感、荣誉感都有很大的差别

3、,自身的社会价值也有不同方式的体现,这也要求临床教师去逐渐适应,正确定位。 2 自身心态转变 从学校学习到学校工作,是从学生向教师的转变,也是从学到教的转变。前者,学生身份形成了“要”的心态:向父母要,向老师要,向学校要,向社会要;后者,教师身份必须培养“给”的心态:给自己,给家庭,给团队,给社会。任务和责任的不同,要求临床教师心态迅速转变,尽快从社会财富的消费者转变成为社会财富的供给者,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从医院到学校,是从医生或护士向教师的改变,也是从救死扶伤到教书育人的改变。医生或护士是负医疗责任的医务工作者,是生命的守护者;教师负责传授知识、传承文明,是塑造年轻一代灵魂的工程师。社会

4、价值方向和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要求临床教师心态的快速转变,从救人者成为育人者,培养更多能够救人的人才。 3 专业能力转变 医护院校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掌握专业知识。而临床课程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也要能传授知识。而教育教学能力又是临床教师所欠缺的,他们大部分没有经过师范院校的专门培训,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教学理论知之甚少,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也不太了解,而且基本是从医护院校毕业直接进入教学,缺乏严格规范的教学培训,自身的临床工作经验也不够丰富,因此存在着教学安排不够合理,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等问题【1】。他们必须面对问题、克服困难,苦练基本功,积极

5、参加继续教育活动,虚心求教,勇于实践,逐渐磨练,才能成为称职的教师。 除了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开拓创新、更新知识,为教学提供新鲜的能量。临床教师要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学会科研的方法和技巧,研究、探索及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和总结教育经验,将新的方法和理念应用于实践,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 职业素养转变 从医生或护士向教师的转变,意味着整体角色和社会身份的转变,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知识修养、能力修养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已经基本具备,教学能力和技巧也可在不断的实践中丰富,但是师德修养是内涵建设,需要漫长的过程。教师承担着传道、释疑、

6、解惑的重任,更应重视自身的师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作为临床课程教师,首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对学生高度负责,并尊重学生;其次,要热爱医护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爱伤意识和敬业精神;再次,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团结协作,对学生起到良好的角色示范作用【2】;最后,要有热情、有耐心,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失败和挫折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即要求临床学科教师有较高的情商,有较好的压力应对,建立良好的人格特质,以培养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高素质医护人才【3】。 5 学科跨度转变 科学知识的发展出现了分化越来越细、学科门类越来越多和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的趋势和特点。医学和护理学

7、的分科,学科之间互相的渗透,使很多临床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面临着学科跨度。医学人才越来越多,社会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困难度增加,而社会需求的增加使护理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很多医护院校缩减了临床医学专业,增加了护理专业的招生,原来从事医学临床课程教学的教师的教学重心转向护理学临床课程教学。 医学临床教师从事护理学临床课程教学,学科的交叉和跨度转变使他们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一知识结构改变,教师不仅传授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知识,还要进行疾病护理方面的教学。他们要通过理论学习、教育培训、临床实践等途径,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二临床思维改变,医学专业学生要培养诊断、治疗疾病的能力,护理学专业学生要培

8、养发现护理问题、实施护理措施的能力,临床思维的方向和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进行治疗或护理。三科研方向改变,医学或护理学教学内容的差异,出现问题不同,科研的选题也不同。这要求临床教师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科研创新,以服务于教学。 6 结语 医护专业临床教师均从医院转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角色的转变对他们各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只有正视问题,具备临床教师的行为特质,才能培养出优质的医护人才。 参考文献: 【1】梁茜,张万红.构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意义J.医学教育探索,2010,9(7):986-988. 【2】王静,高敏,张会敏,等.护理临床教师现存问题及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5):236-237. 【3】吕岩,于艳秋.本科护理专业临床教师行为特质评价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5):4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