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高职科研基金申报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309174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高职科研基金申报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高职科研基金申报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高职科研基金申报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高职科研基金申报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高职科研基金申报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高职科研基金申报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高职科研基金申报书(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收件日期: 受理编号: 项目类别学科代码编号重点740.5011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申请书学科门类:语言学项目名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申请者:王云霞所在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申请日期:2009-5-23常州市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制二九年 五 月填 表 说 明1申请书各项内容应实事求是,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明全称。2“学科代码”,请使用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1月1日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封面上的学科门类填该项目所属的一级学科,简表上所属

2、学科填该项目所属的学科领域,即三级学科,没有三级学科的填到二级学科。封面右上角的项目类别和学科代码与简表相同。3封面右上角的项目类别和学科代码由申请者填写。4“项目名称”应简洁明了,字数不超过25个字。5申请书、活页一式两份(一律用计算机填写、A4纸双面打印),活页单独装订;申请书、活页电子文档发送至。6凡递交的申请书及附件一律不退还。7常州市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地址:常州市常武中路801号,邮编:213164。 2 基本信息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项目类别B重点A.一般 B.重点C.重大研究类别C基础研究、应用研究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AB

3、预期成果C论文E其他A.专著B.译著C.论文D.产品E.其他学科代码740.5011学科名称英语起止年限2009年 6 月申请金额2万元2010年 6 月申请人姓 名王云霞性 别女出生年月19648身份证号320411196408230620民 族汉学 历本科学 位学士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办公电话0519-86336551移动电话13641506837/13813661299传 真0519-86336551电子邮箱申请者所在单位学校名称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所在院系外语系合作单位一合作单位二主要研究内容(不超过400字)随着全球贸易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随着江苏省由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跨越

4、,我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急需培养既通英语又懂有关纺织服装方面的国际商务复合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个极其复杂系统的工程,本课题切入点就是研究高职教育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服务,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理论和实践方面作一定的探索与研究,彰显专业特色。拟解决以下几个方面主要问题:1.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将依据泰勒(R. W. Tyler)课程原理,围绕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构建TEB-P课程体系(T-Textile纺织服装;E- English 英语知识技能;B- Busin

5、ess 商务商贸;P- Practice实践应用能力),创立校企结合、课证合一的高职商务英语主干课程标准体系。 2. 探究纺织服装行业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新需求,研究分析纺织服装行业中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实施“盯岗、轮动、复合、融通”的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通英语+会商务+懂纺织”的复合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服务我省纺织服装等涉外商务领域;3. 构建具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参考国家和我省高职高专品牌、特色专业标准,在对商务英语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及其评价方式存在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构建具有科学性、发展性、综合性

6、和指导性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关键词(分号隔开,不超过5个)高职;商务英语;特色;培养模式项目组主要成员(不包括项目申请人)编号姓 名性 别职 称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研究专长项目分工每年工作时间(月)1杨善江男副教授420624196710100030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法理论与调查研究102宋雪霜女讲师420106197405214829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教学问卷设计与分析103吴吉东男讲师320924196612264819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比较研究104刘云霞女讲师320223198008134860常州纺织服装

7、职业技术学院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教学课题秘书10总人数高 级中 级初 级博 士硕 士本 科52332 10 一、 课题设计论证(限4000字以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全球化,我国对外经济、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企业的涉外商务英语专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涉外企业的关键性人才,我国各大院校相继开了商务英语专业,以满足对外贸易、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领域所需外语复合型人才。一、选题依据(一)课题研究现状随着高校外语专业形势的新发展,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就提出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各大院校外语界专家、学者和教师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

8、理论与实践方面都作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代表,初步形成了南北两大区域、六种模式的专业教学改革态势,即: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方向、外语+专业、专业+外语、非通用语种+英语、双学位等六种教学模式(高翔等,2002)。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界的学者和教师也开始对本层次的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模式等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黄中习(2003)认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应走跨学科的复合型的专业路子,课程设置与教学应贯彻“强化基础、注重能力、多专多能、重在应用”的指导思想,突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宽、厚、活三维能力”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语言能力+

9、商务知识+综合技能”课程模式。许海兰(2006)结合自身院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商务运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同时,增加“特色套餐”农牧业知识和词汇的尝试。王云霞(2007)在对江苏六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构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界的学者和教师的研究拓宽了对本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思路,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和人才的定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刘黛琳(2009)指出高职高专英语“复合型人才”与普通高校本科英语专业相比,应具有明显的职业教育特征,培养的是能在特定的经济社会、行业经济一

10、线用英语从事服务、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一个英语类教育(应用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英语教育),在发展规模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据统计,在全国1000多所高职院校中,每20个高职生中就有一个英语类的高职生,其中商务英语类的高职生占英语类的高职生52%(旅游英语9%,应用英语21%,英语教育18%)。然而该领域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培养模式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导致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很好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总体现状:1、课程体系不完善,没能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职业能力入手,设置建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

11、系,具体体现在课程目标不清晰、学科型痕迹明显、课程内容定位不明确等(王云霞,2007);也没能按照人才定位原理,实现动态优化、无缝对接的具有行业背景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2、专业特色不明显,不能体现高职办学理念。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服务地方经济、行业经济一线用英语从事商贸活动和涉外活动所需的复合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中国地域很大,各个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有很大的差异,所需的商务英语人才的规格大不相同。由于相当部分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没有明显的特色优势,从而导致该专业在这些高职院校是一个“边缘化”的专业;3、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很多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处于“一厢情愿”和“单

12、相思”,未能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全方位、多元化的开发研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形成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双边多赢的教育环境;4、师资比较薄弱,“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很多专业课的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或经历过“下厂实习”,无法有效指导学生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5、缺乏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对象、手段、过程过于简单,没有形成一个具有科学性、发展性、综合性和指导性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本课题组此次研究将聚焦这些问题,探索研究具有高职特色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其研究成果将为科教城乃至全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范式,为我国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

13、实证理据和方法论指导。(二)选题的意义本课题组把以纺织服装行业为背景,探索研究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及其评价体系作为本次研究的切入点,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本课题组将以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为载体,围绕未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和企业共同研制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创立校企结合、课证合一的高职商务英语主干课程标准体系,丰富发展现存的课程理论;2、本课题组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其研究成果将为科教城乃至全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范式,为我国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实证理据和方法论指导。3、本课题组在反思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基础上,构建商务英语

14、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将填补我国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方面的空白。二、课题研究内容(一)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本课题组首先依据泰勒课程原理,和纺织服装相关的企业行业合作,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分析该领域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共同开发、研制、设置、建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其次,本课题组依据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新理念,从工作实践出发,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探索以纺织服装行业背景下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即“盯岗、轮动、复合、融通”的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通英语+会商务+懂纺织”的复合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第三,本课题组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内涵特征分析入手,采用定量(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的研究方法,探索、研究、构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二)课题内容1、本课题研究将依据泰勒(R. W. Tyler)课程原理,围绕职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和企业共同研制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TEB-P课程体系(T-Textile纺织服装;E- English 英语知识技能;B- Business 商务商贸;P- Practice实践应用能力),创立校企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