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308699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范文活动五:比较角的大小,探究与角的大小相关的因素1、玩角让学生拿出活动角,玩一玩,拉一拉角的两边,看看角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小组探究,最终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有关,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就小。2、比一比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是这样突破难点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二、探索新知:1、说角:角在我们生活

2、中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很多很多的角,比如剪刀、圆规、钟表的角谁愿意说一下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角?2、画角:学生尝试在纸上画出所喜欢的角发散:如果老师写的不是1而是2的话,怎么办?6、用手势说角:7、学习角的画法:回忆老师画角的过程,怎样画角呢?学生说画法,教师演示。8、重新画角:学生重新按顺序画角,三、实践与应用:1、出示活动角。师:这是一个可以变化的角,请大家自己操作一下,注意看它是怎样变化的?2、学生操作,探究。3、学生汇报: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的边的长度有什么变化?4、小结: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5、比一比:学生操作,讨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没有关系。6、去掉1

3、个角,是不是还剩两个角?7、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小秘密,请你试着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表示角,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两个人合作,我们比比看谁找到的角最多。学生合作在身体上找角。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五、拓展:展示角构成的图案,鼓励学生用角画出更美丽的图案。六、课外延伸:请同学们回家后再去找不同大小的角。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4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角”。2、教材分析:在生活中,许多物体中存在着“角”,学生对它也是相当熟悉,我在课前也了解过,他们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一个

4、物体的边沿,或是转角的地方,就是角。”而这些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是本课的学习起点,正确选择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于数学学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以交流与研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3、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4、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动手实践直观认识角。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的。教师的教需要通过

5、学生的学来体现,而学生的学则是需要教师引导的。本课我一改传统式的教学方式,把获取新知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三个阶段。问题解决的过程,正是学生们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

6、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体现生本的理念“先做后学”,达到“教少学多”、“无为而为”的教学效果。三、说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能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当代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终生受益,达到“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的目的。因此,本课时主要进行指导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如:我先让在情景图中找角,说生活中所见到的角,再在课桌上找角,最后,根据学生的汇报共同在黑板上画出角。并在以后的练习中加深角理解,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四、说教学程序:本节

7、课我一共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激趣引入;二是从实物中抽象角,丰富学生的感知;三是共同观察讨论,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四是寻找生活中的角,巩固对角的认识;五是动手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六是比较角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思维;七是设计综合练习、提升学生能力。(一)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激趣引入。课始,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的活动,直观感知“角”。这个活动学生喜欢,既能唤起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二)从实物中抽象角,丰富学生的感知。本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

8、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三)共同观察讨论,建立角的正确表象。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然后及时设计“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

9、特征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四)寻找生活中的角,巩固对角的认识。由于学生已经形成了角的正确表象,为了加深对角的特点的认识,我们又安排了“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的体验活动,让他们在身边寻找角,并通过同桌互相指一指、摸一摸的活动过程,既能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识,还能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性,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也能及时对某些错误的认识进行纠正与弥补。(五)动手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动手做一个角”是本课浓墨重彩的部分,这里,提供给学生好多的材料,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材料

10、做出角,学生展开活动时,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做出了一个角,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六)比较角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角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设计了“比较角的大小”的环节,这里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与语言来描述比较的方法,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与小结,将学生的方法加以及时提升,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水平。从教学的情况来看,孩子们的比较方法很多,也很有创意,从中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层次性。(七)设计综合练习、提升学生能力。经过多样性的活动过程,学生积

11、累了对角的正确认识,最后,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综合练习,意在引发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迈进,这三个层次的练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思维的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整课的设计,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指一指、做一做、比一比”的活动过程,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与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5一、 设计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

12、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数学活动应该是以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或得对数学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二、 设计思路“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新课标

13、中提出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过程。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针对以上思路 ,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让学生结合生

14、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法与学法: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动画演示,突出“角的样子”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动手操作的方法,感悟由三根小棒可以摆出很多个角,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观念。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室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与角大

15、小有关的因素。教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现代数学教学观念要求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本课从定理的发现到定理的应用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能主动地去观察、猜测、发现、验证,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三个注重:1、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乐趣。2、注重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提高。3、注重知能统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灵活应用。三、 教学程序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由几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导入新课1、观看闹钟,三角尺,数学书三种物品,说一说都看到了哪些图形,从而引入角。2、观看生活中的物品中的角,感受角的特殊形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