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管理规范(完整版)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3.65KB
约7页
文档ID:433070850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管理规范(完整版)_第1页
1/7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管理规范1.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指医院在为畅通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 程、挽救患者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 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 服务2.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救治范围各种急危重症需立即抢救 患者;“三无"人员(患者无姓名、无家属、无经费)需要进入“急 救绿色通道”的患者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6 小时)内危及患者生命分类如下1) 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 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眼外伤、气道异物、 急性中毒、电击伤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重度休克、急性颅 脑损伤等2) 心脑血管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 脑卒中、各种昏迷等3) 妇产科绿色通道:意外紧急产程、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 出血等4) 其他危及患者生命的绿色通道: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水 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重症 酮症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等3.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工作程序(1) 院前急救:急诊科工作人员接到院前急救后,询问患 者数量及病情,如为成批患者,立刻报告急诊科主任协调全科力量做 好抢救准备,力量不足时汇报医务处或医院总值班,启动成批患者抢 救预案。

派出医护人员和救护车现场急救,具备转运条件后转医院院 内处理转运前应先与急诊科联系,做好“绿色通道”启动准备 工作2)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衔接① 急诊科与'T20”患者转接流程:急诊科接市120急救中心电 话后做好接诊准备一双方交接(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单位、 受伤经过、诊断、处置情况、目前病情)并签字一交接完毕;② 如为患者自行入急诊科,接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需启动"急诊、 急救绿色通道”时,上报所在专业二线班及急诊科主任,如为工伤需 同时上报医务处(非正常工作时间报总值班);③ 接诊科室遇成批患者时,应立即汇报医务处(或医院总值班)、 主管院长,动员全院力量抢救,各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 医院指挥和安排3) 急诊科患者的处置:① 接诊护士负责5分钟内完成患者体位摆放、吸氧、心电监护、 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等) 备用,建立急诊抢救病历② 接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初步判断患者病情,下达抢救医嘱、 会诊医嘱、检查医嘱、手术医嘱等抢救患者生命时可下达口头医嘱, 由护士记录并复述,医生确认后执行,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如实补记③ 必要时通知相关专科的专业人员到急诊科急会诊(接后院 内10分钟、院外20分钟内赶到急诊科)。

4)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与病房、基层医疗机构转接流程:① 复合伤患者,接诊医师应汇报急诊科主任,按威胁患者生命的 疾病顺序收治到相关专科,如有异议,由急诊科主任组织相关科室会 诊后决定收治科室,收住困难时报医务处或医院总值班协调解决② 经急诊科急救处理后收入院困难,医院协调仍无法处理但需收 入院治疗的患者,或应患者本人要求转其他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时, 转接流程:急诊科联系其他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告知病情,交 代需准备事项一携带必要物品,将患者送到其他医疗机构一双方交接 患者(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受伤经过、诊断、目前病 情)并签字一交接完毕4.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相关科室职责、配合流程(1)急诊科:①与XX市“ 120”、各基层医疗机构、各级医院 联系患者接诊、转诊事宜②“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患者分诊、接 诊③急诊科主任负责启动急诊绿色通道①指导患者家属办理住院、 急诊付费相关手续⑤患者初步急救处理,完善必要检查项目⑥通 知相关专科医师急会诊⑦必要时汇报科主任、总值班⑧组织拟定 诊疗方案并实施,决定患者下一步去向⑨通知住院收费处、药房、 相关医技科室进入“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服务。

⑩组织做好医患沟 通,做好相关记录砂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临床科室做好患者交 接工作⑫做好接诊登记,完善医疗文书记录2) 重症医学科:①执行重症医学科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 急诊科、手术室、各相关临床科室做好患者交接工作②患者收住重 症医学科时,除做好患者生命支持治疗外,注意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 征,负责请相关专科会诊,落实会诊医嘱③其他重症医学科的日常 诊疗、医患沟通工作3) 手术室:①安排患者急诊手术,保障麻醉安全②与急诊 科、重症医学科、各相关临床科室做好患者交接工作4) 导管室:①保持急诊介入24小时畅通②应邀急会诊,做 出专科意见③与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临床各相关科室做好患者交 接工作④配合完成急诊心、脑血管介入诊疗,保障患者安全5) 各相关临床科室:①接急会诊后在规定时间内前往急 诊科进行急会诊②提出本专业内检查、诊断、治疗建议,做好专科 处置,提出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建议并实施③患者收住本科室时, 如有其他专业疾病,负责请相关专科会诊、处置或转科治疗④按照 专病专治及首诊负责原则,负责非本科患者的查房、提出诊疗意见或 手术等,直至患者病情稳定⑤应所在科室邀请,前往会诊6) 各相关医技科室:①实行24小时服务。

②为“急诊、急救 绿色通道”患者提供先抢救后结算服务③与临床保持有效沟通7) 药房:①实行24小时服务②为“急诊、急救绿色通道" 患者提供先抢救后结算服务③与临床保持有效沟通8)住院收费处:①实行24小时服务②优先为“急诊、急救 绿色通道”患者办理入住院手续,并提供先诊疗后结算服务③与临 床保持有效沟通④抢救结束后与临床科室沟通,为患者补办住院手 续5.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的要求(1) 急诊科实行24小时接诊,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接诊人员 要严格把握“急诊、急救绿色通道”适应证2)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患者实行病情分级分区管理依据 急诊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急诊患者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根据患 者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I级为濒危患者、II级为危 重患者、III级为急症患者、IV级为非急症患者① I级:濒危患者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 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临 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无脉 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的 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进行急诊抢救② II级:危重患者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I级,或可能 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患 者就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 视,患者有可能发展为I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 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为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 属于该级别③ III级:急症患者指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 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患者就诊患者病情进展为 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性 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 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④ IV级:非急症患者指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 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W1个)的患者如需 要急诊医疗资源N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III级3) 启动绿色通道后,超出执业范围、权限或个人能力所限时, 要严格请专科会诊,执行请示汇报制度4)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① 急诊科接诊人员遇大批量患者等处理困难需医院协调时,应逐 级汇报至急诊科主任、医务处或总值班、值周院领导② 急危重症患者及重大事件中的患者实行急会诊、优先收入院抢 救各相关专业人员接急诊科急会诊通知后,10分钟内到场;夜班要 求专业二线班,必要时同时通知相关专科科主任到场参加抢救急诊 科对于需要紧急人院治疗患者,及时办理相关入院手续,接急诊科“绿 色通道“通知后,住收费处应优先办理入院手续,相关科室优先收治, 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抢救。

③ 所有进入“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患者来不及办理相关手续时, 实行“先抢救、后付费“制度④ 抢救涉及的住院收费处、药房、医技科室、麻醉科、重症医学 科等需全力配合,不得以各种理由推诿患者各相关医技科室要给予 优先检查、优先报告检查结果⑤ 手术室接急诊科手术通知后,要求在10分钟内做好手术接诊 准备⑥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患者术后若需送重症医学科,重症医 学科接手术室通知后10分钟内做好接诊准备⑦ 抢救结束后患者所在科室负责协助补办住院手续5) 紧急抢救患者生命但患方无法履行患者知情同意手续时, 接诊医师应汇报医务处处理6) 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由抢救医生完成急诊抢救病历和补记 口头医嘱7) 急诊科要认真登记“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患者接诊情况8) 急诊高危患者(符合住院指征的外伤性脑血肿、外伤性腹 腔内出血、开放性骨关节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 在“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平均滞留时间要小于60分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