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3052359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9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XX市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XX市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XX市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XX市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市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要1第二章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2.1 必要性32.2 可行性6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93.1 种子产业93.2轻工原料产业103.3果蔬产业123.4草畜产业14第四章 项目所在区域的基本情况144.1 社会经济概况144.2 农业生产资源154.3 农业环境质量现状及分析164.4 项目实施单位的基本情况17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情况185.1 基本情况185.2 其它条件19第六章 项目建设目标196.1 经济产业发展目标196.2 科技成果创新目标196.3 资源环境保护目标196.4 社会文明进步目标20第七章 项目建设内容207.1绿色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

2、207.2绿色农业保障体系建设217.3绿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23第八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24第九章建设期限和进度安排259.1 项目建设期限259.2 建设进度安排25第十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2510.1 项目组织管理2510.2 项目保障措施27第十一章 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3011.1 经济效益3011.2 社会效益3111.3 生态效益31第一章 项目概要1、项目名称 XX省XX市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2、项目主管单位 XX省XX市人民政府3、项目承担单位XX市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4、项目建设地点XX省XX市5、建设期限2008年-2010年6、建设内容及规模6.1绿色农业基础

3、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标准农田、能源循环利用、农业机械、养殖基础、农产品贮藏保鲜等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配套,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6.2绿色农业保障体系建设。建成绿色农业良种繁育、绿色农业技术创新、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绿色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绿色农业服务与管理等5大保障体系。6.3绿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建设40万亩绿色蔬菜、180万亩绿色粮油、60万亩绿色杂交玉米种子、40万亩绿色酿造原料、50万亩绿色果品生产、920万头(只)绿色畜禽等6大生产示范基地。6、项目建设目标6.1经济产业发展目标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推动我市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达到年可增收绿色蔬菜16000万公斤、粮油18

4、00万公斤、玉米杂交种子600万公斤、酿造原料400万公斤、果品2500万公斤、畜禽产品500万公斤,节约生产成本4400万元,年新增产值33900万元,新增效益92400万元。6.2科技成果创新目标项目区将全面开展节水农业科技示范,畜禽改良科技示范,绿色农产品技术推广示范,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技术示范,优势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示范,新品种引进示范。6.3资源环境保护目标通过项目实施,使项目区内水质进一步改善,大气状况良好,绿色产品原料资源多样化、丰富化,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控制。6.4社会文明进步目标通过项目管理,树立科研、信息、人才、市场诸多方面的超前发展意识;推广高新技术,使我市

5、绿色食品原料由初加工、粗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良好循环。7、项目投资和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761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46680万元,银行贷款17900万元,自筹11520万元。8、项目的效益分析年可增收绿色蔬菜16000万公斤、粮油1800万公斤、玉米杂交种子600万公斤、酿造原料400万公斤、果品2500万公斤、畜禽产品500万公斤,节约生产成本4400万元,年新增产值33900万元,年增效92400万元。将会加快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的有机统一,使三农问题得以根本解决

6、,社会发展更趋和谐。突出综合技术优势,使产业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施秸秆还田,粪肥无公害处理等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再生利用,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与发展的目标。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必要性2.1.1 发展绿色农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二七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 “继续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依法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严格执行转基因食品、液态奶等农产品标识制度”。农业部也明确提出了“十一五”农业发展目标,就是要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为中心任务,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

7、目标,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努力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转变”战略,就是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是实施转变战略的着力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理念要加快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要加快升级,资源利用方式要加快转型,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加快转移,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方式要加快创新。实施“拓展”战略,就是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来筹划。要拓宽工作思路,拓展发展空间;要摆脱传统农业的局限,跳出农业抓农业;要改变就农村论农村的思维定势,跳出农村抓农村。主要是拓展农业功能,拓展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产品市场,拓

8、展社会化服务领域。实施“提升”战略,就是要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核心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支撑能力。主要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提升农业安全保障水平,提升农业政策支持保护水平,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绿色农业就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绿色农业这个理念提出以后,可以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捋清我们农业发展的思路,创造一个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我们通过这个理念可以把我市农业提升到一个新

9、的高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农业问题。2.1.2 发展绿色农业是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性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绿色农业”是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把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植物、动物、微生物融为一体,形成安全、优质、高效和良性循环的生产经营体系。“绿色农业”涵盖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流

10、通、消费的全过程,涉及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绿色农业”是个系统工程,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不仅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根本途径。XX市人口多、可耕地资源少,资源与环境压力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循环更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2.1.3 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如何从我市市情、农情出发,在小农户、大市场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履行好农产品安全监管职能,必须确定新思路、采取新措施。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充分运用标准作为管理和技术的结合体这一独特优势

11、,用标准来规范各责任主体在农业产地环境治理、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收获、农产品包装上市各环节的行为,以标准为手段,向农业各行业、各环节渗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用标准化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这篇大文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行政职能强化的有效途径和具体体现。我市自2002年以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到2007年,全市落实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220万亩。在巩固甘州区部列,临泽、高台省列“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和民乐、临泽省列“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无公害蔬菜、马铃薯、甜菜、啤酒大麦、油料、中药材、种子等农产品标准

12、化生产示范区27个,示范面积达到60万亩,辐射带动全市推广56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的面积达到174.67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6.2%。为发展绿色农业,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 “绿色农业” 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2 可行性 2.2.1 地理区位优势:XX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代农业的发源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要道和西北五省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312国道、兰新铁路贯穿全境,市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畅通,通信网络覆盖全市。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经济建设重点西移,XX市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对发展绿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2.2 生态环境优势:XX市是国家级商品粮大市,

13、属寒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境内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灌溉条件好。市内没有工业“三废”污染,产地环境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要求。特别是通过几十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生态环境更适宜农业生产,产量逐年提高,产品品质优良,是发展绿色农业的理想区域。 2.2.3 技术服务优势:我市现农业、林业、畜牧三个技术服务部门,具有一大批农业、林业、畜牧技术服务型专家队伍,各部门技术服务体系相对独立,且自成体系,有市、县、乡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各部门通过各类培训,还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特别是通过几十年的探索,推广了一大批高产高效的综合组装配套技术:如全膜覆盖技术、农作物测土施肥技术、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机械施肥播种及收获技术、新型节水技术及无公害生产技术;果树高接换头、果实套袋、温室葡萄栽培等;畜牧品种杂交改良技术、畜禽标准化饲养技术、暖棚养畜技术、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引用,对全市农牧业生产发展,农产品质量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2.2.4 政策扶持优势 :近年来,我市继续坚持全面落实中央、省上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支农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补贴。2006年,全年落实发放粮食直补资金3802万元,成品油价格调整、柴油、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直补资金35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