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3048492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某某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某某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某某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某某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名称】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可研报告 云南天辰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二0一二年一月批 准:审 核: 校 核: 编 写: 说明书目录1 概述3 线路路径方案选择4 设计气象条件5 机电部分6铁塔及基础7 通信保护8 节能措施9 线路抗灾措施10 生物多样性附件1:【客户名称】:设计委托书附图1:【工程名称】平面布置图附图2:路径平面示意图附图3:铁塔型式一览图附图4:基础型式一览图1、概述1.1 设计依据1、【项目名称】方案设计报告编制委托书;2、【项目名称】可行性研究报告;3、【项目所在地的当前年份】电网发展规划;4、【项目所在地的当前年份】配电网规划。1.2可研范围根据设计委托书要求

2、及我公司系统提资,可研内容为【项目名称】送电线路路径方案选择研究、设计构想及工程投资估算。1.3 可研执行标准(1)本可研报告编制按照云南电网公司文件云南电网公司110kV-220kV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修订)(QG/YW-JH-04-2010) 的要求进行。(2)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3)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4)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5219-2005)1.4 工作情况简介云南天辰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于2011年10月12日10月23日开展了本工程的可研设计并到现场进行

3、踏勘及收资工作。在踏勘阶段共对东、西两个路径方案进行现场查看, 了解线路沿线情况并适时修改路径,还向沿线所经县的有关部门汇报线路走向情况及征求意见,综合各专业的情况并结合政府部门意见,本阶段推荐东方案作为线路推荐方案。1.5 送电线路概况1.5.1 路径及特点【线路走向概述】。本可研阶段共有东、西两个路径方案,其中东方案全长约7.4km,西方案全长约7km。推荐方案为东方案。推荐方案路径均在【市县名称,最好能具体到乡、村】境内,沿线海拔在400600m之间,沿线具有地形起伏不大、地处山洼坝子、靠城区近等特点。1.5.2 推荐方案主要技术特性:(1)线路名称:【项目名称】线路;(2)起迄点:线路

4、起于【地点】,“T”接在【线路名称,最好具体到某个杆号】线路上,全长约 km,曲折系数 。(3)回路数:单回合架设。“T”接点至 线路导线截面120mm2改换为240mm2 。(4)设计气象条件:全线划分为云南气象区级气象区(C=5mm,V=27m/s)。(5)地形情况:沿线地形较为平坦。最低处为【地名】,海拔约400m;最高处为【地名】,海拔约500m。全线地形比例为:丘陵占100%。(6)导线型号:导线均选用JL/G1A-120/25型钢芯铝绞线(7)地线型号:一根地线为24芯OPGW复合光缆,型号暂定为OPGW-50;另一根分流线暂定为LBGJ-50-20AC铝包钢绞线. (8)绝缘水平

5、:根据沿线海拔情况,1000m以下,悬垂串和跳线串采用8片,耐张串采用9片。(9)绝缘子及金具串型:悬垂串采用70kN级单、双联。耐张串采用70kN级双联、70kN级单联(龙门档)。跳线串采用70kN级单、双联。(10)导、地线换位:导、地线均不换位。(11)导线排列方式:导线采用三角形排列方式。(12)铁塔:铁塔采用呈三角排列的猫头塔和羊角塔。全线预估共用杆塔21基(承力塔7基,占33%,直线塔14基,占67%)。(13)基础:全线拟采用现浇斜柱式基础,铁塔与基础的连接采用地脚螺栓的连接方式。施工基面较大的塔位采用长短腿与高低基础相结合的形式,以减少塔位处对环境的破坏。1.5.3 推荐方案主

6、要经济指标见下表表1-1 送电线路主要经济指标表项目指标【项目名称】1线路长度(km)2导线(t/km)3地线(t/km)4绝缘子片/km5金具(t/km)6钢材(t/km)7混凝土(m3/km)8基础钢材(t/km)9接地(t/km)10本体投资11动态投资12光缆总投资3、线路路径方案选择3.1 两端变电站进出线【起点情况、线路情况及导线选择、终点情况的描述】图3-1 站址地形情况110kV变电站:主变为120000kVA,110kV部分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最终出线4回,备用2回,已建2回,分别至 变,110kV 变。本期“T”接点至110kV 线路导线截面120mm2改换为240mm2。图

7、3-2 “T”接塔现状图3.2 路径方案拟定原则(1)根据电力系统规划要求,综合考虑施工、运行、交通条件和线路长度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比较,使线路走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2)尽量靠近现有国道、省道、县道及乡村公路,改善线路交通条件。(3)尽量靠近航空线附近寻找线路路径。(4)尽量避让险恶地形、洪水淹没区及不良地质地段。(5)尽量避开森林密集区、水源林区、珍稀树种地区,减少森林砍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6)避让军事设施、开采的矿产及石场、油库及重要通信设施。(7)尽量避让严重覆冰地段,以提高线路可靠性。(8)尽量避免跨越民房。(9)综合协调本线路路径与沿线已建线路(包括规划路径)及其他设施的矛盾

8、。3.3路径方案说明根据沿线踏勘及收资情况,结合两端变电站位置、线路经过地区地形、交通、障碍物等情况,本工程路径拟定了东、西两个方案做比较,推荐方案为东方案。线路起于【地名】,“T”接点至【地名】线路,总长度约 km,总体呈东南走向。线路路径叙述如下:东方案:线路从升压站出线后直接跨过 路,向在坝子内农田走,跨越 ,最终绕开民房到T接塔,海拔近510m,相对高差达50m内。该方案线路长度约 km。西方案:线路从升压站出线后沿 路绿化带走,跨越 河,最终绕开民房到T接塔,海拔近510m,相对高差50m内。该方案线路长度约 km。因此该方案需用较多的钢管杆,造价较高详见路径平面示意图。3.4路径方

9、案比较路径方案比较见表3-1。表3-1 路径方案比较表序号方案内容西方案(推荐方案)东方案(比较方案)1线路长度(km)77.42曲折系数1.271.353 海拔高程(m)480-550480-5504地形概述丘陵占100%,地形较好,进线困难。丘陵占100%,地形较好,进线相对容易。5地质情况线路沿线地貌分为丘陵地貌。岩溶地貌分布广泛。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软弱夹层、滑坡、蹦塌等。同西方案6地震烈度VIII度同西方案7交通情况交通条件较好。位于农田内交通条件稍差,其余较好8重要的交叉跨越35kV线路2次、10kV线路3次、二级路2次、河流1次、通信线3条。110kV线路1次、35kV线路1次、1

10、0kV线路4次、二级路2次、河流1次、通信线3条。9对规划影响对规划无影响。同西方案10森林分布情况该方案未经过森林 ,耕地地1公里,耕地地5公里,香蕉地4公里11沿线矿产及设施情况沿线无矿产沿线无矿产12通信保护对电信线路无危险和干扰影响对电信线路无危险和干扰影响13气象条件1级气象区(C=5mm、V=25m/s)I级气象区(C=5mm、V=25m/s)14优点(1)线路长度比东方案短0.4km;(2)交通更便利。(1)造价较低。 15缺点(1)由于沿路边走,只能使用钢管杆,造价较高。(1)线路长度比西方案长0.4km;(2)占用耕地协调难度大;15政府意见同意同意17设计推荐意见不推荐推荐

11、比较结论:两方案总体上在交通、地形条件上都较好,东方案线路长度比西方案长0.4km,经过农田,所以总体投资上优于西方案。两方案交叉跨越差不多,西方案有利于线路施工协调及长期运行安全,但沿公路绿化带走只限于使用钢管杆,故造价将高于东方案较多,所以设计推荐东方案作为本阶段的推荐方案。3.5 推荐路径方案描述3.5.1沿线地形及地质情况本工程在【地名】地区,【该地区地理情况描述】。本工程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侵蚀和溶蚀作用是该地区地貌形成的主要营力。近代和现代的侵蚀作用以河流迅速下切、溯源侵蚀为主要特征,因而高原面受到强烈破坏残存无几。侵蚀作用则受新构造运动间隙性上升的影响,表现为多期性、呈现出复杂多

12、变岩溶地貌景观。根据成因与形态相结合的原则,该区域地貌分为构造侵蚀地貌,岩溶地貌,溶蚀构造地貌等类型。3.5.2 地层岩性该段线路地层岩性主要为三叠系砂岩、页岩;二叠系玄武岩;局部为三叠系灰岩、白云岩,夹角砾状白云岩。覆盖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坡残积、坡洪积成因,以黏性土、碎石、角砾等为主,局部为砾石、块石。多分布于山麓斜坡地带,黏性土一般呈硬塑状态,碎石土多为松散稍密状。覆盖层厚度一般1.06.0m不等。基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多破碎呈碎石状、块石状,完整性差,强风化。3.5.3 地质构造及地震1. 地质构造简介【项目名称】属滇西横断系切割山地峡谷区南段的深切割中、低山地形地貌。主要由两大类地

13、貌类型构成,即中下游区为浅深切割构造剥蚀低中山残丘地形地貌,多分布表层风化剥蚀破碎的石灰岩,分布有溶洞、暗河、漏斗、泉水等。电站工程附近,山高坡陡,河深谷窄,河床下切侵蚀强烈,多呈V型河谷2.地震基本烈度与地震动参数【详细的地震信息】3.5.4 地下水根据线路路径沿线地下水的贮存条件和特点,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溶水、裂隙水及孔隙水。碳酸盐岩分布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水,受岩溶发育规律控制,具有水量分布不均、蕴藏丰富、水位埋藏较深和分布规律不易掌握的特点。在基坑开挖深度内很难见到,可不考虑碳酸盐岩岩溶水对线路杆塔基础的影响。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基岩节理裂隙中,受大气降水及上覆松散堆积物中孔

14、隙水补给,沿各类节理所组成的裂隙网络运动,向附近冲沟、山间盆地排泄。埋藏较深,在基坑开挖深度内很难见到,可不考虑基岩裂隙水对线路杆塔基础的影响。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具有埋藏浅、随季节性变化大等特点。山麓斜坡地带常以泉水形式出露,一般流量较小,水量有限,位置与含水层的分布有关。对杆塔基础的影响,视具体情况而定。3.5.5 矿产及砂石料1. 矿产经向【地名】县国土资源局矿产股了解,新建线路未压覆已经探明具有开采价值或者正在开采的矿产资源。2. 砂石料经沿线踏勘及调查,该线路上无砂料厂。3.5.6 不良地质现象沿线不良地质作用,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发育的不良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岩溶、高陡边坡、冲沟、采矿区、软弱夹层、滑坡、蹦塌等。1)岩溶岩溶为线路沿线最主要的不良地质作用。在碳酸盐岩分布区广泛发育,主要表现形式有溶沟、溶槽、石芽、溶蚀漏斗、溶洞、落水洞等。对于溶沟、石芽发育地段,杆塔基础应考虑岩土组合地基的不均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