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科学概念总复习提纲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304630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科学概念总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科学概念总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科学概念总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科学概念总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科学概念总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科学概念总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科学概念总复习提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植物部分科学概念1、植物茎的特征:植物有茎,茎上多有节、叶、芽。2、植物茎的分类:从软硬区分为木质茎和草质茎;从形态区分为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缠绕茎。3、植物茎的功能: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还有一些植物的茎有繁殖的作用。4、植物根的分类:分为直根和须根。直根:有一条比较粗壮的主根,主根周围有几条比较细的侧根。须根:根很细,没有主根,好像一把胡须5、植物的根的功能:能够支持和固定整棵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6、植物果实的基本构造: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7、植物果实的分类:肉果和干果。肉果:果皮肥厚多肉的果实。干果:干瘪无肉的果实。8、解剖植物果实的方法可以分为:纵切和横切两种。9、植物

2、叶子的形状。常见的有七种叶形:掌形、针形、披形、扇形、带形、卵形、心形。10、植物叶子的构造:叶片、叶柄;叶片上有叶脉。网状脉:像桃叶那样,叶脉成网状。平行脉:像小麦那样,叶脉成平行状。11、植物叶的功能。光合作用:植物的叶子能龙水分和二氧化碳,在阳光下制造养料,并放出氧气的过程。蒸腾作用:植物中的水动叶面一水蒸气的形式放出的过程。12、制作叶标本的步骤:采集、压制、上台纸、固定、贴标签。13、植物花的基本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完全花:像油菜花那样,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个本分组成的花。不完全花:像黄瓜花那样,比油菜花缺少一些组成本分的花。14、植物种子的基本构造:胚根和胚芽以及种

3、子、子叶。胚根:将来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将来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15、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土壤、光、水分、温度等。16、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风力传播、动物传播、弹力传播、水流传播。17、植物的繁殖。植物一般是用种子繁殖的。此外,还可以由植物的茎和根来进行繁殖。(二)动物部分科学概念1、生物:植物和动物都是生物,它们会生长、产生后代。2、昆虫:凡是成虫的身体均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3、软体动物:像蜗牛、田螺、河蚌这样身体柔软,外面有壳的动物。4、鱼:像鲫鱼那样,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的动物。5、爬行动物:身体外面覆盖着鳞片,用肚皮贴地爬行,一般卵生的动

4、物。6、两栖动物:像青蛙、蟾蜍、蝾螈那样,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岸上生活,用肺呼吸的动物。7、鸟:像麻雀那样,身体分为头、颈、躯干、脚、翅、尾六个部分,体表长有羽毛,有喙,卵生的动物。8、哺乳动物:身体一般可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外表长着毛,都能直接生出小动物,小动物吃母奶长大的动物。9、动物的运动方式:在路体上生活的动物大多数靠腿和足走路;在水中的动物是靠鳍或蹼脚游泳的;鸟和昆虫靠翅膀在空中非行。10、动物的吃食方式:哺乳动物靠牙齿吃食;昆虫吃食物主要靠口器;鸟吃食的方式是吞食。11、动物保护自己的方式:盔甲、尖刺、奔跑、保护色、装死、拟态、舍去身体一部分等。12、动

5、物过冬的方式:卵或蛹、躲藏、冬眠、洄游、迁徙、换毛等。13、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食物等因素。(三)空气、水部分科学概念: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它占据一定的空间。2水:在常温之下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3、水的蒸发:水慢慢变成水蒸气的现象。4、水蒸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5、水蒸气快慢的条件:温度的高低;水的表面积的大小;水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6、溶解:高锰酸钾能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颗粒,均匀的分布在水中,如果水分子不减少,高锰酸钾就不会自行沉淀出来。7、溶液:水里溶解了什么物体,就叫什么物体的溶液。8、水的

6、净化方法:沉淀、过滤、消毒。9、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10、风:在地球上,有的地方受太阳照射较多,地面上的空气较热;有的地方受太阳照射较少,地面上的空气较冷。热的空气上升,冷的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空气流动形成风。11、空气的成分: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氦气、水蒸气等多种气体组成。12、氧气: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气体。13、气象观测的主要仪器:百叶箱、风向杆(风向标、风杯)、雨量器、蒸发皿等。14、水的三种形态:液体形态的水、气体形态的水蒸气、固体形态的冰。水有一定的体积,但随着容器的变化而变化。水蒸气的形状和体积随着所盛容器的变化而变化。冰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7、。15、熔解:从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凝固:从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的过程。汽化;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液化:水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升华: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凝华:水蒸气直接直接变成水蒸气。16、云:陆地水和海洋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受热后不断地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在高空遇冷便凝成小水点或小冰品,浮在空中。17、雨:云在随风飘动过程中,小水点不断凝结、碰撞合并成较大的水滴,当水滴增大到上升气流拖不住时,就从云中降落至地面或海洋。18、雪:当高空中温度较低时,水蒸气在空中直接变成固体的小冰晶,降落至地面或海洋。19、水在自然界循环的原因和过程:江、河、湖、海中的水,吸收了太阳光的热,不断地蒸

8、发成水蒸气,后者在空中受冷凝结成云,又变成雨、雪落了下来,回到陆地和海洋。落到地面上的雨、,有的蒸发了,有的流进了江、河、湖、海。水就是这样日夜不停地在海洋、天空、地面之间循环运动着,这叫做水在自然界的循环。20、人工降雨:根据不同的云层,撒入适当的化学药剂如干冰、碘化银、盐粉等作为冰冻凝结剂,就能加速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增大凝结成雨、雪降落下来。(四)土壤、岩石部分科学概念:1、土壤的成分:沙、粘土、腐蚀质、水分、空气等。2、土壤的种类:沙质土壤、粘质土壤、壤土。3、花岗岩:花斑状,岩粒组,主要由三种不同的矿物质组成,有白、黑和肉红或淡黄等颜色。很硬,用小刀刻不动。4、玄武岩:黑色或暗褐色,

9、颗粒密而细,坚硬,常有圆形或接近圆形的孔洞,有的表面有杏仁状的斑点5、砂岩:由粗或细的沙粒构成。黄色、灰色或绿色,很硬。6、砾石:由一粒粒大小不等、圆状或接近圆状的卵石构成,也有的由带棱角的碎石构成。7、石灰岩:俗称“青石”,灰白色或灰色,粒细而密,硬度不大,能用小刀刻,遇盐酸起泡。8、煤的形成:大约在二三亿年前地球上的气候又湿又热,植物长的非常茂盛,形成了大片的森林。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大批森林被沉积的泥沙覆盖起来。被埋在地下的树木与空气隔绝,并长期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逐渐变成了煤。9、石油的形成:是由古代时代生物的遗骸在地层中经过几亿年的变化而形成的。10、火山的形成: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

10、,会沿着岩石的裂缝上升侵入岩层之中。有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形成岩石,有的岩浆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11、地震的形成:火山活动,地壳中岩层的断裂的陷落等都会引起地震。(五)声、光、热部分科学概念: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发出振动产生的,固体.气体液体的发声都与振动有关。2. 物体振动的情况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如尺子伸出桌子的边的长度长,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低,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长,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高。3. 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向四面八方穿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4. 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固体.液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比气体大,如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的心脏跳动情况,就是

11、利用固体比气体传声本领大的原理。5. 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通电的灯炮.点燃的蜡烛.莹火虫等,都是光源。6. 光的传播: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7. 光的反射:当光到物体表面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反回来的现象叫光的反射。如灯光照在书本上,光又从书本上反射到我们眼里,使我们能看到书上的字。8.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本领不同。表面光滑,浅色(白色)的物体反射光的本领大;表面粗糙的则象反。9. 彩虹:夏天,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天空,有时能看到一条弧型的彩色光带,这就是彩虹。10. 彩虹的形成条件:雨过天晴阳光斜射在小水珠上。11. 热传播的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辐射。12. 热传导:热

12、从较热的一端沿物体一直到较冰的一端的现象。13. 对流:液体或气体中较热部分之间不段循环流动,使湿度刍于均匀的过程。14. 幅射:在阳光下人们感到热,这种热是从太阳这个发热体直接射出来的,热方式叫幅射。15. 液体,气体,固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热胀冷缩是一般物体所具有的共同性质。16. 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17. 温度表:温度表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温度表有:玻棒式温度表、壁挂式温度表和体温表。日常生活中,一般用摄氏度表测定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如水沸腾时的温度可读作100摄氏度;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在数字前用“”号表示。(六)力、机械、金属部分科学概念:1、风向杆是测风力

13、大小、风的方向的仪器,风向杆的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风的方向)。如箭头指北是北风。风向杆的风杯转得快,表示风力大。2、物体的弹性: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当作用力撤除后,物体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物体的弹性。3、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人们通常把物体的重力叫做物体的重量。4、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5、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常用的测力计叫弹簧秤。6、弹簧秤是根据弹簧受力越大就伸得越长的道理制成的。7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在滑动摩擦中存在着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

14、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8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9水的浮力:水对浸在水中的物体,都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水的浮力。10浮力的方向:物体受到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11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方向向下;另一个是浮力,方向向上。物体的浮与沉由这两个力的大小决定。当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当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当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停留在水中,既不上浮也不下沉。12改变物体的重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如潜水艇就是利用了物体的沉浮规律。13能升空的热气

15、球是利用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和空气具有浮力的道理制成的。古代的“孔明灯”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14物体的惯性:物体保持原来静止或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15物体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平动和转动。抽屉从桌内拉出、刨床上刨刀的运动叫平动;钟表上指针的运动叫转动。在生活实际中物体的运动常常是平动和转动的复合,平动和转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如曲柄连杆可以把活塞的平动变成轮子的转动;齿轮与齿条的结合,可以把齿轮的转动变成齿条的平动。16杠杆:像撬棍这像的机械叫杠杆。17杠杆的作用:杠杆不仅可以省力,还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支撑点离物体越近,离用力的地方越远,就越省力。如铡刀、剪刀、镊子等都是应用杠杆的实例。18斜面:是一种省力的机械。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如盘山公路和大桥的引桥就是以长长的爬坡来减少坡度,达到省力的目的。螺丝钉也是根据斜面可以省力的道理制成的,它是斜面的变形。19轮轴:像方向盘那样,把一个轮固定在轴上,当轮转动时,在轮上用力可以省力。如自来水龙头旋钮、自行车把手都是利用轮轴的实例。20滑轮:滑轮一般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21滑轮的作用:使用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如旗杆顶端的滑轮。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