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体化战略加快建设“1小时经济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304526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一体化战略加快建设“1小时经济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施一体化战略加快建设“1小时经济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施一体化战略加快建设“1小时经济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施一体化战略加快建设“1小时经济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施一体化战略加快建设“1小时经济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施一体化战略加快建设“1小时经济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一体化战略加快建设“1小时经济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施一体化战略 加快建设“1小时经济圈”2006年12月,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用10-15年建设“1小时经济圈”,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城市群的重要战略部署。重庆“1小时经济圈”是以主城区为核心、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包括主城9区、渝西走廊12个区县以及涪陵区、长寿区。建设“1小时经济圈”,是增强我市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关键举措,是提升重庆在中西部地区战略地位和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强大动力。而高度一体化发展的圈内各区县是支撑经济圈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主要载体。“区域一体化”这个概念最初始于20世纪50年代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指区域内各地域单元主体,整合成一个发

2、展共同体的过程。实施一体化战略的目标,是加快推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圈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各区县共同的科学发展、平衡发展、和谐发展。一、实施一体化战略的必要性实施一体化战略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突出趋势。从国际来看:相继涌现出纽约、多伦多与芝加哥、东京、巴黎与阿姆斯特丹、伦敦与曼彻斯特等五大高度一体化城市群;从国内来看: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珠潭、武汉城市圈等城市群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诸侯经济与经济发展趋势不相融。在城市群或经济圈内,只有消除壁垒、全面对内对外开放,走一体化发展之路,才有可能实现双赢、多赢的局面

3、,单打独斗的发展是没有出路的。今后一个时期,将是加强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关键时期,圈内各区县一体化发展是顺应这一趋势的客观要求。实施一体化战略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在经济圈建设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有效地突破城乡分割、各自孤立发展造成的体制障碍和结构矛盾;需要有效地拓展经济集聚的载体空间,强化对域外资源的吸引和集聚,提高圈内区县的经济的联动性、整体性;需要有效地形成城乡一体、统筹布局、功能互补的区域空间结构和系统架构,完善以城市体系为依托的区域连接网络和运行机制。而打造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圈,可以有效地实现上述需求。实施一体化战略是发挥整体效应的现实需要。根据“整体大

4、于部分之和”的现代系统理论,一体化发展的“1小时经济圈”作为一个多城市的开放性经济系统,其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将改变目前重复建设严重,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资源分散使用等现象,解决生产要素封闭式流动和低层次配置问题,实现统筹规划,使经济圈内的各区县由相互竞争走向相互合作,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借势发力,共赢共兴,从而增强经济圈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施一体化战略是拉动库区发展的迫切需要。库区是重庆立市之本。库区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快速发展,单靠个别产业和个别城市是无法承担的,必须依靠主导产业体系及其所在的或者对其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大城市群。打造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圈,培育库区经济“增长极”,在产业上形

5、成能够带动库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在空间上形成对库区辐射能力强的“经济高地”,成为拉动库区发展、建设“动力三峡、生态三峡、文化三峡、和谐三峡”的“发动机”。二、实施一体化战略的基础交通体系完善。经济圈内有横贯我国东中西的长江黄金水道,辅之以嘉陵江、乌江;已形成以主城为核心的“一环五射”的高速公路,“一环五射”的铁路骨架;江北国际机场是国家干线机场。经济基础较好。2005年,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386.6亿元,占全市的7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342.6亿元,占全市的9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2.6亿元,占全市的78.4%。经济关联度较高。经济圈内的各区县依据资源优

6、势和资源互补,已初步形成特色较明显、相互联系较密切的多条产业链;与此同时,人员和生产要素在经济圈内的加速流动增强了经济圈的经济关联度。同时也应该看到,实施一体化战略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圈内区县之间缺乏紧密的横向联系,双边和多边合作关系发展的还不够,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还比较突出,经济融合有待加强。二是圈内城市发展不协调,城市结构欠合理,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三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经济圈内环境保护问题比较突出,生态建设压力大。三、一体化战略的主要内容(一)综合交通一体化中医有语:“不通则痛”,经脉不畅会导致多种机体功能障碍。交通是城市和区域的经脉,交通不畅将会对严重制约城市

7、和区域经济发展。交通一体化是实现经济圈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要以实现高速化、网络化为目标,加快圈内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圈内新型综合运输体系,夯实“枢纽重庆”的基础。加大港口建设和航道整治力度,打通圈内区县到主要港口码头的快速通道,利用优越的水运条件,充分发挥水运成本低廉的优势,大力发展长江航运,有序发展嘉陵江、乌江航运。加快空港改造,创造各种吸引客流和物流的条件,充分发挥航空运输快捷的优势,积极发展航空运输,着力打造西部航空运输中心。推进圈内高速环线建设、县际公路改造、县乡公路和通村道路建设,完善公路运输网络;优化交通“软环境”,降低交通运输成本,充分发挥公路运输渗透作

8、用强的优势,努力发展公路运输。抓好铁路路网建设,提高重庆在全国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充分发挥铁路运输运量大的优势,稳步发展铁路运输;适时开通圈内城际列车。(二)产业布局一体化产业是经济的载体,具备了强大产业支撑,才可能具有强大的集聚辐射能力。产业布局一体化是经济圈一体化的核心,要按照产业集群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区域产业特色化的原则合理选择和布局圈域产业。着力发展六大重点产业。一是以微电子、软件、系统集成、生物医学、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以军事装备、汽车、摩托车、仪器仪表、环保成套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机械及大型结构件等为主的现代制造业。三是以金融、商贸、物流、旅游、房地产以及文

9、化、信息服务、商务会展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四是以化工、能源、冶金和特色农副产品及生物资源加工为主的资源加工业。五是以轻纺、皮革、饲料、陶瓷、造纸、烟酒等为主的轻工业。六是以花卉、蔬菜、水果、优质粮油等为主的现代农业。图1 经济圈产业布局总体构想示意图精心构造“一区两带”产业布局。经济圈产业布局的初步构想为“一区两带”,即:以主城核心区为载体的经济圈中部都市型产业区,主要发展符合现代都市特点和要求的产业关联度高、集散能力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耗低、清洁无污染型产业,如: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以长寿、涪陵、南川、万盛、綦江为载体的经济圈东部资源型产业带,主要发展以化工、能源

10、、冶金和特色农副产品及生物资源加工业;以江津、永川、合川等九个区县为载体的经济圈西部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带,主要发展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等非资源依赖型机械制造,皮革、造纸、轻纺、建材等轻工业和花卉、优质粮油等现代农业。(三)招商引资一体化“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招商引资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是实现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招商引资一体化就是要实现经济圈的招商要从“政策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从源头上为经济圈产业发展积蓄潜能,奠定产业布局一体化的基础。完善项目储备机制。项目储备是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提升经济圈抢抓机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国

11、际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完善项目储备机制。一要策划、储备一批能促进圈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的工业骨干项目,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二要策划、储备一批能够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经济圈综合服务功能的国际贸易、休闲旅游、航运物流、商贸会展等方面的重大项目。三要策划、储备一批能够提高城市载体功能、解决瓶颈制约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四要策划、储备一批能够显著改善城乡环境、促进社会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大项目。改进招商引资方法。方法决定成败。面对新形势,在建设经济圈过程中,应着重从以下两方面改进招商引资方法:一要树立整体招商理念,以重庆“1小

12、时经济圈”的名义在国内外市场上开展联合招商引资工作,塑造经济圈的品牌形象,共享招商引资成果;二要实施特色招商战略,按照经济圈产业布局结构,及各区县自身特色和优势,统筹安排招商引资重点。创新利益分配机制。要从两个层面创新招商引资利益分配机制:一是区县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各区县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来的项目落户到什么地方,完全由客商自主决定,如果不是在引进者的所在区县落户,则通过税收分成的办法对其利益进行补偿。这样既避免了恶性竞争,也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创新市与区县利益共享机制。基础设施建设要投入,税收优惠要让利,外出招商也要成本,区县为招商引资背了不少包袱。因此,一方面市级财政应分担招商引

13、资项目在、土地、场平以及由此造成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等方面投入的费用;另一方面,对新增税收部分,加大区县分配比例,以充实区县财政实力,加快区县发展步伐。(四)城镇布局一体化城镇体系是经济圈的骨架,是经济圈产业发展的依托。经济圈城镇布局一体化,要充分发挥主要交通干线沟通圈域内外经济联系的重要通道作用,发展“一核三片五轴”的城镇结构,形成以主城核心区为中心,中心城市为支点,中小城市为骨干,中心城镇与中心村相结合的五级城镇体系,实现圈域城镇布局一体化。“一核”:即主城环线高速以内以及其沿线的区域,该区域应重点加强旧城改造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图2 经济圈城镇布局总体构想示意图“三片”:即嘉陵江以东

14、、长江以北、内环高速和二环高速(规划)之间的东北片区;嘉陵江以西、长江以北、内环高速和二环高速(规划)之间的西部片区;长江以南、内环高速和二环高速(规划)之间的东南片区。按照“北上西进、东扩南移”的思路,重点加快位于“三片”之中的两路、西永、白市驿、西彭、渔洞、蔡家等近郊组团的城市化进程。“五轴”:即沿渝武高速、渝遂高速(规划)、渝遂铁路、襄渝铁路、沪蓉客运专线(规划)方向的西北轴;沿渝邻高速、渝宜高速、长涪高速、渝怀铁路、渝利铁路(规划)方向的东北轴;沿成渝高速、成渝铁路方向的西轴;沿成渝铁路、渝泸高速(规划)方向的西南轴;沿渝黔高速、渝黔铁路、渝湘高速(规划)方向的东南轴。沿“五轴”方向:

15、着力打造涪陵、江津、永川、合川四大中心城市,重点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打造区域性集聚“洼地”和辐射“高地”。加快发展长寿、南川、万盛、綦江、壁山等中小城市,增强其在经济圈网络式开发中的重要结点作用。努力培育中心城镇,从扩大城镇规模入手,增加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城镇集聚程度和建设水平,改变空间上“低、小、散”的格局。有序整合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按照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公共绿化集中,村落组团集中的布局原则,引导农居向集中化、城镇化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要素保障一体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如果把建设“1小时经济圈”比作一场特殊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的粮草就是要素资源。要素保障犹如一张多米诺

16、骨牌,一旦倒下,环环相扣经济链条将会土崩瓦解。在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中,需要在人才、金融、能源、技术、信息等方面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服务于经济圈生产与生活需要的一体化要素保障体系。人才保障。以实现人才资源的集聚和自由流动为目标,推进人才保障一体化。一是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健全人才信息交换和发布机制,实现人才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人才的跨区县配置。二是建立人才培养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共同培养稀缺人才,探索形成人才共育的新格局。金融保障。以强化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为目标,推进金融保障一体化。第一,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推动区域货币市场和票据市场建设,支持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发展,推进圈内性金融市场建设。第二,鼓励联合组建实力强、机制活、管理规范的圈内性非银行金融机构,成立圈内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加强创业风险投资,构建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