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2982941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北街小学 王艳红所谓的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 指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有其独特的特 点,如求异性和逆向性,具备创新思维,要求能够从不同角 度、突破性的打破常规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所应当具备的创新思维,并不是科学史上惊天动地的创 造和发明,而是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点滴表现所积累起来的思 维方式。作为教师,需要发现小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通 过各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一、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在新课改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第 一,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将课堂范围

2、进行拓宽,在课堂中引入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行为,引 发学生的思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生在读中有思、行 中有思。第二,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课堂主体中走出来,把课 堂还给学生,而教师扮演的应当是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大方向,与学生一同探 寻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的手脑 得到充分利用。第三,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进行转变。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多采用激励性 的语言,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 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信任,对学生的不 同意见认真的倾听,对学生的成功由衷的鼓励和分享,并且

3、分担学生的困难,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心理支持,小学 生没有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心理支持就是他们形 成完善人格的基础,也是培养他们创新潜质的思想基础。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 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教 师要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 合需要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将课题转 化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设疑、激疑,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多种多样,关键是让学生从情境中激发求知欲,从情境中产 生问题。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以

4、旧引新,沟通引趣;提示 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 趣等。教师只有努力创设情境,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 做到教学民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与学氛围,才能打 开学生的“问题闸门”,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三、教给发现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关于如何产生问题意识的思 维方法,形成提问技能,并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中分 别提出要求,使学生产生不同水平、不同种类的问题意识, 并加以引导训练,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思维的空间,引 导学生敢于怀疑,善于发现,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著名科学家李政 道教授说过:“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 教师精心指导。在教学中,可要求学生从仔细观察入手,引 导他们观察事物可以有步骤、多侧面、分层次进行,在此基 础上,再对观察对象进行联想、思考,并反复质疑,从而发 现存在的问题。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 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对于培 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具有重要 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