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297819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经济发展状况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常州市经济发展状况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常州市经济发展状况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常州市经济发展状况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常州市经济发展状况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州市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经济发展状况调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州市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班级:11城11 学号:11251023姓名:时金婷【摘要】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近代工业之父盛宣怀的故里,以经济发达、工商比翼而著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常州成为闻名全国的工业明星都市,以乡镇工业发达为时代特性发明了出名的“苏南模式”,是全国最早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都市”和“对外开放都市”。 如今,常州市以农机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汽车及配件制造业、新型纺织服装业四大支柱产业为龙头,带动电子信息、新型材料工业、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三大新兴产业的发展,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规模和品牌效应逐渐显现。近年来引进海外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世界上第一家系统

2、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由1994年国际首创系统生物工程概念的曾邦哲(曾杰)在常州成立,系统生物学及其医药学与生物工程的应用,国际上有称之为将带来21世纪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核心词】改革开放 苏南模式 高新技术 产业转型1 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常州的经济状况(1949年1978年)全国经济发展形式:1949年到1950年是经济的整顿时期;1950到1956年经济迅速恢复并有所发展,完毕第一种五年规划;1956年到1959年是一种发展时期;1959到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经济不断下滑;1961到1965调节期,曲折发展;1965到1976十年文革全国经济发展处在停滞时期。常州在这个时期的突出性不

3、是十分明显。2 改革开放前25年常州经济发展状况(1978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锡、常地区乡镇公司异军突起,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常州更是作为新兴工业都市而扬名一时,并与苏州。无锡一起开创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苏南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南模式逐渐扩展到了苏中沿江地区及浙北的杭嘉湖地区。进入90年代,随着开发浦东。发展上海、带动长江三角洲发展的新思路的提出,国内对外开放的格局发生了主线性变化由若干特区逐渐向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转变,特别是上海浦东开放开发的迅速推动和苏州东西两个开发区的积极兴建,使得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成为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之后外

4、商投资的又一种热点。2.1 起步阶段(1978年1991年)常州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当时国内政策的引导下重要实行以出口导向、进口替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在工业化和贸易战略下,外向型经济采用出口导向战略。其对象是世界市场,通过工业制成出口品逐渐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以此来带动经济发展,体现为有较高的出口依存度。改革开放后来,常州市外贸、外资、外经均获得了不同限度的发展。由表2.1可以看出,常州市的对外贸易额由1985年的128万美元增长到1991年的11520万美元。不仅如此,依托浑厚的工业基本,常州在开放型的发展初期形成了“稳定纺织,发展机电。开发化医,发展创汇农业”

5、的发展方略,并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出口积极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和扶植,从而形成了丝绸、服装、自行车、柴油机、拖拉机、鞋类、箱包等一批重点出口创汇产品。在运用外资方面,全市扩大对外开放范畴,吸引投资者。自1984年9月批准兴办第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中国常利公司有限公司,到1991年这八年间,共批准举办“三资”公司678家。合计合同吸引外资达2.5亿美元,外资投入的行业领域分布广泛,有机械、电子、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建材、塑料、轻工、食品、农副产品等11个行业。同步。通过“嫁接式发展”,有某些势力宏厚的本地公司(如金狮自行车集团等)与国外同类公司挂钩,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吸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提高产品在

6、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常州的外经合伙以对外承包劳务方式为主,实现了大幅度增长,1982年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为9万美元,1991年达到599万美元。表2.1常州市外贸、外资、外经重要指标(1982年1991年)单位:万美元年份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合同合同外资总额实际运用外资总额当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当年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982-11091983-1401401984-3661673051491985128-1283617145558156719868755063692954245421617919871774990784256037999158701988392110621062

7、399239564801051989517366166110412773367248199061531180118017516664337319911152022799241900223841432599数据来源:1992年常州记录年鉴注:“-”表达数据过小或未记录2.2 发展阶段(1992年)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言精神的鼓舞下,常州市紧紧抓住国家实行沿江、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上做文章,采用三外齐抓、三外联动、三外齐上的有力措施,使常州开放型经济步入了一种新的发展时期。由表2.2可以发现,常州市在1992年至期间,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运用外资

8、突飞猛进,对外经济合伙成效明显,有力地推动和增进了全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表2.2常州市外贸、外资、外经重要指标(1992年)单位:万美元年份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合同合同外资金额实际运用外资金额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99282516176723689785573842161919933884760473280062412144403076140619946456481015646352882277722859184319959931522371769448872832858456838171996135493356110023299906517647448662

9、319971684314545712297410741756639732168491998159380283451310358232755681863075441999192723650561276679015862569942483092822089617418603410028570006124809409数据来源:常州记录年鉴2.2.1 对外贸易持续迅速增长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标志之一是1992年起中国外贸实行省、市脱钩新体制,常州市也因此进入全面自营出口阶段,常州市进一步加快进出口公司经营机制转换,强化外向意识,调节经营方略,优化产品构造,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全市对外贸易呈持续迅速

10、增长态势。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南巡发言之后,常州的商品层次上的流通均有很大的增长幅度。这期间,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占常州市外贸进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比例较重,因此,这也导致了由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的1998年的进出口总额的下降,同步,可以看出,相对于商品出口而言,常州进口的增长幅度有所落后,这也于当时所倡导的以出口为导向为目的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相一致。2.2.2 运用外资规模迅速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市坚持“积极、合理、有效”的运用外资方针,大力实行“量质并举”战略,积极改善外贸投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不断扩大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支柱,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特别是19

11、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言后,常州市运用外资突飞猛进,是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最多、领域最宽、发展最快的时期,全市运用外资成就引人瞩目,至底,全市合计新签合同外资金额74.63亿美元,年均增长幅分别为47.2%、67.8%。2.2.3 对外今经济合伙增速迅猛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市加快经济合伙步伐,在平等互利的基本上,加强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伙,获得了新的发展,外经合伙的类型,也从原先单纯搞劳务输出,发展到承包国外工程,进行海外投资,对外技术输出,组织成套设备出口等综合性、全方位的外经合伙。2.3 进一步发展阶段()初后来,中国为更好地迎接“入世”,就始终在外贸领域不断努力,特别地,为了更好地

12、接轨国际,规定由过去以出口导向、进口替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逐渐向以进出口并重、提高资本自由流动限度为主的开放型经济过度。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命题。而国家“十五”筹划也把“发展开放型经济”列为“十五”的战略目的之一。2.3.1 商品层次的开放状况从商品层次考虑常州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体目前商品的进出口发展上。从中国迎接入世以来,常州市对外贸易出口额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和分别为32.6亿、39.8亿、52.5亿美元,增幅分别为15%、20.3%、34%,其中出口分别为21.6亿、26.5亿、35.3亿美元,增幅分别为16%、22.6%、32.9%。不仅如

13、此,出口对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奉献份额逐年上升,对贸依存度由的40.1%上升到的48%。2.3.2 资本层次的开放状况入世以来,常州市的外资的输入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内,常州市新签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20个,特别是,合同运用外资2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2%,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1.6个百分点;实际运用外资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4%,与全省平均增幅基本持平。全市合计新签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江苏国力钢铁有限公司项目,成为我市投资规模最大的合资项目,其中外商出资达10800万美元。2.3.3 技术层次的开放状况技术层次上的开放状况,特别是技术的引进,一般

14、体目前国际直接投资项目的引进上。从资本层次对常州市近几年的分析可以看出,常州市对于技术的引进有了明显的奔腾。更重要的是,常州市更注重对于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如信息产业的伟创力电子的移动通讯产品、高见泽电子的新型继电器、乔森电子的液晶电脑等项目。同步,在技术的输出上,常州市通过近年来在一般劳务输出获得信誉和实效的基本上,逐渐发展技术、装备、工程等多层次输出。不断增强适应国际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3 现今常州的经济发展状况(至今)改革开放25年后的如今,常州市经济的发展又将面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下将常州市与淮海经济区龙头都市徐州市进行比较讨论。常州市和徐州市虽然分属江苏南北阵营,但两市经济规模

15、相近,呈现比较明显的竞争发展态势。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等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徐州市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地区生产总值(GDP)直逼常州,并于今年上半年以全省第一的增速实现赶超。为客观分析两市经济发展的态势和所处地位,通过近五年来两市重要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寻找差距和局限性,为探寻常州有效发展之路提供参照。3.1 人口与面积的比较徐州辖两市三县六区,土地面积11259平方公里,相称于常州的2.6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10.3千公顷,相称于常州的4.9倍;末户籍人口976.7万人,相称于常州的2.7倍。由于常州市属于人口流入地区,徐州市属于人口流出地区,两市常住人口的差距明显不不小于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