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2945027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知识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v 温度 t 摄氏度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千克米3 kg/m3 =m/v 千克米3 kg/m3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22 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而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特别是解决物理问题时,分析、综合方法应

2、用更为普遍,如下面介绍的顺藤摸瓜法和发散思维法就是这些方法的具体体现。 2 物理学习方法 顺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从已知条件推论其结果的方法。 发散思维法,即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规律的多种表述。这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能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串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大,阻值小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小;并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小,阻值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3 实验 实验是物理科学的基础,也是物理知识的源泉,加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时代特征,又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

3、先决条件。同样,实验也是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物理学习就是通过对物理现象、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也可以来源于实验提供的物理事实。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来自复杂的运动形态,本质的、非本质的因素通常交融在一起,仅通过这种途径形成概念,建立规律有相当的困难。而实验则可提供经过简化和纯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的具体的认识。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直接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声音的发生是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杠杆平衡条件是由大量的实验数据,经归纳和必要的数学处理得到的结论,液体的压强是先从

4、实验现象中得出定性的结论,再进一步寻求严格的定量关系。 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则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物理学习时,要求做到如下几点:认真观察课堂演示实验。独立完成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勤动手、敢动手。自己设计和制作某些简单模型或玩具。逐步养成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习惯。 4 迁移 迁移就是基本原理在其它条件下的运用。俗话说,学以致用,就是将所学知识、方法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去。其本质就是迁移。在物理学中,有许多内容体现了迁移原则。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数学知识的迁移 物理学常用数学表示物理概念、描述物理规律。例如应

5、用数学中的比例关系描述物质的密度(mv)。物体的运动速度(vst),牛顿第二定律(aFm)等。应用数学中的坐标图象方法描绘出温度时间图象(表示某种物质的熔解与凝固过程),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能量位移图象等。应用数学中的几何方法表示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 42 物理知识的迁移 物理知识的迁移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应用物理知识解题。物理教材中,单元、章节后均有习题。其二,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例如,日食和月食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物态变化原因可用分子运动论来解释。海市蜃楼奇观可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释。其三,应用物理知识设计制作各类产品。例如,根据热传递原理制成了保温瓶,根据电磁感

6、应原理制成了发电机、电子测量仪表等,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制成了温度计,根据光的折射、反射原理制成了照相机、幻灯机、电影放映机等。 43 物理思想的迁移 物理学在形成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物质观,即物质普遍存在于相互作用之中,普遍存在于运动之中,普遍存在于能的转化与守恒之中。于是,研究宏观物体的受力、运动、和机械能的规律形成了力学。研究分子的受力、运动和内能的规律形成了热学。研究电、磁之间的受力、运动和能的规律形成了电磁学等。在物理学习时,当我们形成了这种物质观,就会有目的去认识和理解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运动规律和能的转化与守恒规律,学习就会更上一个台阶。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搞好学习的事半功倍的金

7、钥匙。然而成功的学习靠的是辛勤的劳动观察、思维、实验、迁移。 北京东方教育: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家教模式,学前测试,一对一授课,真正做到一个老师只针对一个学生的弱点编写教程,在教与学的同时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学习,使您的孩子在短期内掌握较多的知识,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地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我们为您提供空调小教室或是可以提供上门教学,欢迎各位家长来电咨询,报名! 电话:010 58732015/58732025 回答者: 北京东方教育 - 童生 一级 1-25 09:58 1.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例如太阳,点燃的烛焰,通电发光的电灯等;都

8、能自行发光,都是光源 2.光的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光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要快. 4.光的反射 (1)光线射到物体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改变方 向后的光线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一束平行光线射到光滑平整的镜面时,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光束.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当平行光束照射到凹凸不平的反射面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向着不同的方向无规则散开的光束,这种反射

9、叫做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虚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6.球面镜 (1)凹镜 凹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它有一个实焦点 (2)凸镜 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做凸镜. 凸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它有一个虚焦点 7.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射击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 个平面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图2 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他透明物质时,

1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8.透镜 (1)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或者一个是球面,另一个是平面的透明体,即为透镜. (2)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它有两个实焦点. (3)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它有两个虚焦点. 9.凸透镜成像规律 (1)当u2f时,通过凸透镜,可得到倒立、缩小、实像,实像在透镜另一侧,位于fv2f范围内,照相机就是凸透镜这个规律的应用. (2)当fv2f时,通过凸透镜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实像在透镜的另一侧,位于v2f的范围内.幻灯机就是凸透镜这个规律的应用.

11、 (3)当uf时,凸透镜能够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的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这个规律的应用. 1. 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原因。 例1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l)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 (2)_。 (04年无锡) 分析 题述三种现象的共同点是:正在发声的物体能引起其它物体的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鼓声、音叉声、扬声器发声越响,引起的纸屑、水花、纸盆的振动

12、越大,说明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2. 声音的传播 声音靠介质来传播。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我们一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例2 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05年徐州) 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选(C)。 例3 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

13、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05年安徽) 分析 动物的听觉范围一般比人的要广,它们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和超声波。在风暴或地震来临之前,水母能够通过海水接收到由于海水或地壳运动时发出的次声波,所以能及早地采取避难措施,答案应为(A)。 例4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

14、声,这说明_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05年芜湖) 分析 当人在咀嚼食物时会发出响声,自己所听到的咀嚼声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传播的,因此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时,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 而别人听到的咀嚼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身旁的同学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可以猜想:这是由于咀嚼声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中向四周分散,传播到身旁的同学耳中时声音已经很微弱了。 3. 声音的三个特征 声音的特征主要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响

15、度还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声音传播得越远就越分散,人听到的声音就会越小。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形状等有关。 例5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05年攀枝花) 分析 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这个数据要求同学们能记住),而蝴蝶翅膀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低于20次,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听不到蝴蝶飞过的声音,能听到蜜蜂飞过的声音。因此答案应为(B)。 例6 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所发出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方向 分析 影响音调的因素是频率,影响响度的因素是振幅,影响音色的因素是发声体本身。调节琴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