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服务贸易及其自由化的问题和策略探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292651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服务贸易及其自由化的问题和策略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全球服务贸易及其自由化的问题和策略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球服务贸易及其自由化的问题和策略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服务贸易及其自由化的问题和策略探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服务贸易及其自由化的问题和策略探讨 全球服务贸易及其自由化的霾的气象观测学定义和规定气象观测学上较完整的霾定义:在气团较干燥的情况下,通常湿度小于70%,大量极微细的尘粒、烟粒或盐粒的聚合体,目力不能看出,均匀浮游空中,使得暗色或黑色远物微呈浅蓝色,使太阳等光亮物体呈土黄色或桔黄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公里时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当大气凝结核由于各种原因长大时也能形成霾。在这种情况下,水汽进一步凝结可能使霾演变成轻雾、雾和云,所以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在一天之中任何时刻都可能出现。在一年之中,夏季最少,春秋次之,冬季最多。 根据近

2、年来地面观测业务的新规定,霾的取舍又有了新的变化,日内连续6 小时或跨日界连续5 小时取霾才可以日内或次日记霾等,所以和原来观测时次或日内任何时段出现都可记霾,已大不相同,当然这也是科学发展以及从环保理念上需要重新衡量的结果。不管怎么定义,霾已经不再是个小小的天气现象了,它的危害之处主要有两点:对人的健康的直接危害,对动植物的危害之后还是间接地危害人类健康;它使能见度降低,不利于各种交通。对交通不利同样不可小觑,交通的隐患可以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及健康,以及财产的安全。2 辽北地区的霾天气系统成因分析和现象判定实际生活中,霾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冬季会愈演愈烈,十分严重呢?霾的物质因素其实天天存

3、在,但为什么不是天天有霾呢?因为形成霾还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只有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才可以形成霾,这个特定的气象条件就是冷空气势力弱、活动频次低,也就是静稳天气。伴有上升运动的弱高压,弱低压或鞍型场系统,都算静稳天气,其普遍特点就是风速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气压强小。静稳天气出现时,本来气压值就低,一切细小的灰尘类的浮物已经因为大气压力的减小而呈欲漂浮起来的趋势,加上数值预报782 或783 上有大面积的上升运动,就是说在近地层或1500 米高度的层次上还有上升运动,如此一来,等于把漂浮起来的程度加强了,如果选择这样的静稳天气焚烧秸秆,再加上中、低空中还正好有逆温层存在,低空排风小,高空上不

4、去,那么在近地面到中低空之间就会出现杂质的堆积,使能见度VV 和空气质量AQI 明显下降。霾的取舍和判定。当能见度和空气质量都严重下降后,如果这时地面空气湿度又不是很高,往往低于70%,风速又很小,则这时的天气现象暂时取霾,至于日内是否取霾,还要看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否达到霾的要求。虽然目前基层台站还没有PM2.5 的仪器监测,但在国家级和一些省、市级已经对PM2.5进行了监测,并把PM2.5 的指标列入霾的预警指标当中。有的以二级重度和严重来分,有的以轻度、中度和重度分三级。根据实际经验,在辽北,如果这时的地面湿度大于95%而能见度小于1.0 公里,且视野中白茫茫的则应取大雾,而如果地面湿度大于

5、70%小于95%,能见度小于10.0 公里,如闻着有烟味儿,那就取霾;如果没有烟味,且空气发白,则取轻雾。当霾和雾同时并存,就看以谁为主了。以铁岭地区四站为例,分析辽北霾天气的一些特点:同样的天气形势下,处于坡岗地的昌图站出现霾的几率就小很多,且即使出现,时间很短,基本达不到新规定里霾要求的程度。而铁岭站虽然在山岗上,但因海拔低,且地处市中心,因此它和处于市中心且地势较低的开原站出现的几率就大些。而一旦不利于霾产生的条件出现,则霾散去也很容易。西丰站的海拔比昌图的海拔高,但地处山区里的平原上,四周环山就容易产生霾,一旦发生,散去也较慢。整体来说,霾在春季、秋季很少出现,夏季更少,唯有冬季略显增多趋势。但四站比较,一年也不过34 次,多的达45次。充分了解霾的特点,那么就可以按着霾的预警标准及时制作和发布预警信号,从而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但预警不如预防,在静稳天气时段特别要注意, 限车,限排,限生产;,这个很有必要,否则在静稳天气带中,气流的上下游均会受害,例如京津的雾霾会波及到辽宁省和吉林省。参考文献1 邬平生.龚潜江,吴树立,萧克东.气象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