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2914907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雷及接地安装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重复接地及屏蔽接地装置安装工程。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 镀锌钢材有扁钢、角钢、圆钢、钢管等,使用时应意采用冷镀锌还是采用热镀锌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产品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 2.1.2 镀锌辅料有铅丝(即镀锌铁丝)、螺栓、垫圈、弹簧垫圈、U型螺栓、元宝螺栓、支架等。 2.1.3 电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漆,混凝土支架,预埋铁件,小线,水泥,砂子,塑料管,红油漆、白油漆、防腐漆、银粉,黑色油漆等。 2.2 主要机具: 2.2.1 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钢钢锯、锯条、压力案子、铁锹、铁镐、

2、大锤、夯桶。 2.2.2 线坠、卷尺、大绳、粉线袋、绞磨(或倒链)、紧线器、电锤、冲击钻、电焊机、电焊工具等。 2.3 作业条件: 2.3.1 接地体作业条件: 2.3.1.1 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 2.3.1.2 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2.3.1.3 桩基内钢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2.3.2 接地干线作业条件: 2.3.2.1 支架安装完毕。 2.3.2.2 保护管已预埋。 2.3.2.3 土建抹灰完毕。 2.3.3 支架安装作业条件: 2.3.3.1 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 2.3.3.2 结构工程已经完成。 2.3.3.3 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 2.3.4 防雷引下线暗敷

3、设作业条件: 2.3.4.1 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2.3.4.2 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2.3.5 防雷引下线明敷设作业条件: 2.3.5.1 支架安装完毕。 2.3.5.2 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2.3.5.3 土建外装修完。 2.3.6 避雷带与均压环安装作业条件: 土建圈梁钢筋正在绑扎时,配合作此项工作。 2.3.7 避雷网安装作业条件: 2.3.7.1 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完。 2.3.7.2 支架安装完毕。 2.3.7.3 具备调直场地和垂直运输条件。 2.3.8 避雷针安装作业条件: 2.3.8.

4、1 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做完。 2.3.8.2 需要脚手架处,脚手架搭设完毕。 2.3.8.3 土建结构工程已完,并随结构施工做完预埋件。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避 雷 针接地体接地干线支 架引下线明敷避 雷 网避雷带或引下线暗敷均 压 环 3.2 接地体安装工艺: 人工接地体(极)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3.2.1 人工接地体(极)的最小尺寸见表3-48所示。 钢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最小规格 表3-48种类、规格及单位地 上地 下室 内室 外交流电流回路直流电流回路圆钢直径 (mm)681012扁 钢截面 (mm2)厚度 (mm)603100410041006角钢厚度 (mm)钢管管壁厚度

5、(mm)22.52.52.543.564.5 3.2.2 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其预部不应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3.2.3 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应小于2.5m,其相互之间间距一般不应小于5m。 3.2.4 接地体理设位置距建筑物不宜小于1.5m;遇在垃圾灰渣等埋设接地体时,应换土,并分层夯实。 3.2.5 当接地装置必须埋设在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小于3m时,应采用均压带做法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90mm厚度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 3.2.6 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的药皮敲净后

6、,刷沥青做防腐处理。 3.2.7 采用搭接焊时,其焊接长度如下: 3.2.7.1 镀锌扁钢不小于其宽度的2倍,三面施焊。(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敷设前扁钢需调直,煨弯不得过死,直线段上不应有明显弯曲,并应立放。 3.2.7.2 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 3.2.7.3 镀锌圆钢与镀锌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3.2.7.4 镀锌扁钢与镀锌钢管(或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还应直接将扁钢本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3.2.8 当接地线遇有白灰焦渣层而无法避

7、开时,应用水泥砂浆全面保护。 3.2.9 采用化学方法降低土壤电阻率时,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3.2.9.1 对金属腐蚀性弱; 3.2.9.2 水溶性成分含量低。 3.2.10 所有金属部件应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法。 3.3 人工接地体(极)安装: 3.3.1 接地体的加工: 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如采用钢管打入地下应根据土质加工成一定的形状,遇松软土壤时,可切成斜面形。为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斜,也可加工成扁尖形;遇土土质很硬时,可将尖端加工成锥形详见图3-80所示。如选用角钢时,应采用不小于40mm40mm4

8、mm的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详见图3-81所示。 3.3.2 挖沟: 根据设计图要求,对接地体(网)的线路进行测量弹线,在此线路上挖掘深为0.81m,宽为0.5m的沟,沟上部稍宽,底部如有石子应清除见图3-82所示。 3.3.3 安装接地体(极): 沟挖好后,应立即安装接地体和敷设接地扁钢,防止土方坍塌。先将接地体放在沟的中心线上,打入地中,一般采用手锤打入,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用大锤敲打接地体顶部。为了防止将接钢管或角钢打劈,可加一护管帽套入接地管端,角钢接地可采用短角钢(约10cm)焊在接地角钢一即可,见图3-83所示。使用手锤敲打接地体时要平稳,锤击接

9、地体正中,不得打偏,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当接地体顶端距离地600mm时停止打入。 3.3.4 接地体间的扇钢敷设: 扁钢敷设前应调直,然后将扁钢放置于沟内,依次将扁钢与接地体用电焊(气焊)焊接。扁钢应侧放而不可放平,侧放时散流电阻较小。扁钢与钢管连接的位置距接地体最高点约100mm。焊接时应将扁钢拉直,焊好后清除药皮,刷沥青做防腐处理,并将接地线引出至需要位置,留有足够的连接长度,以待使用见图3-84所示。 3.3.5 核验接地体(线): 接地体连接完毕后,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接地体(线)的截面规格等均应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分层

10、夯实。最后,将接地电阻摇测数值填写在隐检记录上。 3.4 自然基础接地体安装: 3.4.1 利用无防水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接地体。 利用无防水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接地体:按设计图尺寸位置要求,标好位置,将底板钢筋搭接焊好。再将柱主筋(不少于2根)底部与底板筋搭接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施焊好连接板,消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以便于引出和检查。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 3.4.2 利用柱形桩基及平台钢筋做好接地体,按设计图尺寸位置,找好桩基组数位置,把每组桩基四角钢筋搭接封焊,再与柱主筋(不少于2根)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预埋好接地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

11、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便于引出和检查,并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 3.5 接地干线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3.5.1 接地干线穿墙时,应加套管保护,跨越伸缩缝时,应做煨弯补偿。 3.5.2 接地干线应设有为测量接地电阻而预备的断接卡子,一般采用暗盒装入,同时加装盒盖并做上接地标记。 3.5.3 接地干线跨越门口时应暗敷设于地面内(做地面以前埋好) 3.5.4 接地干线距地面应不小于200mm,距墙面应不小于10mm,支持件应采用40mm4mm的扁钢,尾端应制成燕尾状,入孔深度与宽度各为50mm,总长度为70mm。支持件间的水平直线距离一般为1m,垂直部分为1.5m,转弯部分为

12、0.5m。 3.5.5 接地干线敷设应平直,水平度与垂直度允许偏差2/1000,但全长不得超过10 mm。 3.5.6 转角处接地干线弯曲中径不得小于扁钢厚度的2倍。 3.5.7 接地干线应刷黑色油漆,油漆应均匀无遗漏,但断接卡子及接地端子等处不得刷油漆。 3.6 接地干线安装: 接地干线应与接地体连接的扁钢相连接,它分为室内与室外连接两种,室外接地干线与支线一般敷设在沟内。室内的接地干线多为明敷,但部分设备连接的支线需经过地面,也可以埋设在混凝土内。具体安装方法如下: 3.6.1 室外接地干线敷设: 3.6.1.1 首先进行接地广线的调直、测位、打眼、煨弯,并将断接卡子及接地端子装好。 3.

13、6.1.2 敷设前按设计要求的尺寸位置先挖沟。挖沟要求见3.3,然后将扁钢放平埋入。回填土应压实但不需打夯,接地干线末端露出地面应不超过0.5m,以便接引地线。 3.6.2 室内接地干线明敷设: 3.6.2.1 预留孔与埋设支持件: 按设计要求尺寸位置,预留出接地线孔,预留孔的大小应比敷设接地干线的厚度、宽度各大出6m。以上。其方法有以下三种: a 施工时可按上述要求尺寸截一段扁钢预埋在墙壁内,当混凝土还未凝固时,抽动扁钢以便待凝固后易于抽出。 b 将扁钢上包一层油毛毡或几层牛皮纸后埋设在墙壁内,坝留孔距墙壁表面应为1520mm。 c 保护套可用厚1mm以上铁皮做成方形成圆形,大小应使接地线穿入时,每边有6mm以上的空隙。 3.6.2.2 支持件固定: 根据设计要求先在砖墙(或加气混凝土墙、空心砖墙)上确定坐标轴线位置,然后随砌墙将预制成50mm50mm的方木样板放火墙内,待墙砌好后将方木样板剔出,然后将支持件放入孔内,同时洒水淋湿孔洞,再用水泥砂浆将支持件埋牢,待凝固后使用。现浇混凝土墙上固定支架,先根据设计图要求弹线定位,钻孔,支架做燕尾埋入孔中,找平正,用水泥砂浆进行固定。 3.6.2.3 明敷接地线的安装要求 a 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并便于检查。 b 接地线应水平或垂直敷设,也可沿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