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2912428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案 撰写人:黄灵玲 审稿人:彭莉【课程标准】4-3 回顾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概括当前科技发展的突出特点。4-4 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和教育领域中的差距,说明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4-5 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讨论当代市场经济与科技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时间:20世纪中叶起源:源于美国兴起【考点梳理】标志: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主要成就:原子能(1945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计算机技术(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问世,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2、)、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1.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会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3.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积极: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消极: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核灾难的威胁、温室效应影响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启示2.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应趋

3、利避害,将科技用于造福人类,加强科技的安全性,发展洁净技术,利用科技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配套练习】一、选择题1.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发生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被称为( )A第一次世界性的科学技术革命 B工业革命C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D新的科学技术发展2.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 )A核反应堆 B电子计算机 C半导体晶体管 D集成电路3.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D.导致了多极格局的形成4.下列技术不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有 ( )A.计算机技术 B.航天技术 C.克隆技术

4、 D.飞机制造技术5. 将下列科技革命的成果进行归类: A B C D E F属于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的是( )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的是( )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的是( )6.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下列事件中对创造生产力有极大推动作用的是( )A.三次科技革命 B.新航路开辟 C.资产阶级革命 D.科学革命7.下表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时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196559%46%43%43%51%198969%56%63%67%62%上表数值的变化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

5、(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D.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的方式8.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起源于美国 B.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C.它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D.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影响9.1970-1979年美国各产业就业人员占世界从业总人数的比重时间 产业19701979农业5%3%制造业30%13%服务业和信息业15%72%请问:表格中数据发生重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调整 B.对外投资的增加 C.经济危机的打击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0.春运火车票可以网上订票

6、,省去了排队的辛苦和时间,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火车票得益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A.第一次科技革命 B.第二次科技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第四次科技革命11.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有( ) 原子能 生物工程 信息技术 航天技术 A. B. C. D.二、材料分析题材料一: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周期: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8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动机65年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6年移动电话4年电子计算机每2年或半年更新一次材料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时间1949-1947年1948-1973年1974-80年代中期贡献率31%33%40%材料三: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

7、料以及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材料四:“美国政府对科研事业的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20世纪2030年代为 0.20.4,1950年上升为1,1960年猛增至2.7,1970年为3”。”材料五: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7%,在1950年1972年猛增长至6.1%。材料六:世界各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有“尤里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中国在1979-1992年间签订技术引进合同2016项,付资170多亿美

8、元。20世纪世界史问题一:材料一中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问题二: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哪些特点?问题三: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什么发源于美国?这对我们中国科技的发展有何启示?问题四:材料五和材料六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问题五:请例举一项中国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科技成果,材料六中中国签订技术引进合同说明了什么?【知识拓展】三次科技革命之比较名称兴起时间标志领先国家主要科技成果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18世纪中期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英国瓦特蒸汽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新阶段)1

9、9世纪后半期电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美国、德国爱迪生电灯贝尔电话福特汽车莱特兄弟飞机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美国、日本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生物工程、太空技术信息时代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案主备人:王红教与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树立尊重知识,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视野欣赏

10、文学艺术。教与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与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过两次科技革命,第一次开始于英国,时间,它以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则以美国和德国较为突出,时间,它以为主要标志;通过这两次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获得飞速发展,而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将更加广泛,下面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领先国家 时间 特征 主要标志 重要发明 影响启示 科技发展的影响?一方面,科技发展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科技

11、发展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全球变暖、臭氧层变暖等)应怎么办?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以上提纲学生独立自主完成,教师告诫学生不要看课本,把自己会做的独立完成,不会的先空着,最后解决。对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可以看课本解决,通过完成表格进一步整理完善本课的知识体系。让几个做的较好的同学上黑板书写预习题纲,不会的可以空着,随后师生共同解决。知识点整理完成之后,教师作补充。此过程大约15分钟左右。)开始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生物工程中的引人注目特点:P104最突出的特点(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1、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生的疑难问2、师生合作

12、:共同探讨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我们如何应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学法指导:生产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开展B国家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干预C美国的扶植D国际经济联系加强2、图一:蒸汽机图二:电灯泡图三:航天飞机(1)上面三幅图片所示内容分别代表那一时期科技成就?用一两句话说出他对人类所产生的标志性影响?(2)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是什么?列举我国在图三领域所取得成就。(至少两点)(3)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你认为中国该如何抓住这次机遇?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回答以下问题?(1)

13、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有何进步?两次工业革命交通工具?(2)据统计: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84年;电动机65年;而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只用了6年,这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学后记: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记住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三大技术;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其影响;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初步认识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了解知识经济出现的情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的分析,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学生通过交流和体会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通过指导学生看图片,阅读史料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通过目标导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创新的精神;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尊重知识,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