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2912418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深圳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深圳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省深圳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省深圳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深圳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12分) (共2题;共12分)1. (4分) (2018九上金华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第一单元活动任务单:我们前边已经学过不少诗歌,有过对“天上的街市”的(xi)想,对“未选择的路”的怅(wng),对黄河“一泻万丈”的赞;还可能有过写诗的冲动,甚至已经体验过诗歌创作的快乐。在此基础上,这个单元我们继续学习诗歌。(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xiwng_想怅_(2) 填入文中划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A . 颂B . 讼(3) 划线字“创”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chunB .

2、chung2. (8.0分) (2017八下福鼎月考) 古诗文名句默写。_ ,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行到水穷处,_。(王维终南别业)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_ , 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赤壁一诗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又是想像的诗句(小中见大论东吴命运)是:_ , 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_ , _。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_

3、, _ , 此事古难全。”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二、 阅读(54分) (共5题;共54分)3. (8分) 名著阅读(1)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到达大人国都经过哪些险阻?请至少举出两例。 (2) 我国的“侠”文化源远流长,它包含了“恩知恩必报,重义轻命”“信言出必行,一诺千金”“勇千里赡急,不吝其生”“义除暴安良,打抱不平”“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等丰富的精神内涵,在中外名著里也有许多具有侠义精神的人物。请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位,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他为什么是你心目中的“侠”。A鲁智深(水浒)B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C关羽(三国演义) D小杨月楼(俗世奇人)4. (14.0分) 阅读下

4、面的文章,完成1-5题。守山人张小萌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时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的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

5、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老康,我老了啊。”“老朱,我也老了。”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

6、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啊,现在是又”“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 “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

7、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三十七年了。”老康说。“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21世纪教育网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

8、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象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蓝天,白云,清翠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

9、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1) 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_(2) 和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_, 第二次是_。(3) 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象山杨一样沉稳。(4) 第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5) 文章-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5. (12分) (2014连云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舌尖体”,网络表

10、达新滋味周慧虹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食材、味道、乡愁片中经常出现的这些关键词开始深入人心,一种仿照舌尖解说词的“舌尖体”文字在网上悄然走红。这些“舌尖体”文字,寥寥数十字、上百字,或调侃琐碎生活,或描述家常美食,或追忆至真亲情这些文字表述得形象生动、蕴涵着一定哲理,有的因充满戏谑而令人忍俊不禁,有的因饱含深情而催人眼圈发热,有的则娓娓道来令人感到无以名状的美好。读着这些精美的“舌尖体”文字,不免使人感叹,网络这口大锅,终究还是能够熬制出一些语言、思想上的美味。虽说,与经典名著相比,它们不过只言片语,然而,即便这些只言片语,也能令人读出感觉与感动,带给人一些深邃的东西。相比于“舌尖体”,

11、近几年来,网上还有不少新锐文体你方唱罢我登场。例如,肉麻台词听了让人“有想撞墙冲动”的“琼瑶体”,嗲不死你呕死你的“蜜糖体”,酷似老外说汉语说不利落的“梨花体”凡此种种,虽不缺调侃戏谑,可每句话里流淌着的更多是矫揉造作、野蛮无趣以及匪夷所思。此类文句,是加了地沟油爆炒、撒了嫩肉粉烧烤的,别看它们裹挟于烟熏火燎中呈现出一副生意兴隆之状,其实,食客们大啖过后,付出的都可能会是自己语言表达、内心思考等方面遭受无形伤害的代价。自从网络走入我们生活,有太多的人对之既爱且恨。人们满怀欣喜地热爱它,因为它展现了无限可能;人们又无可奈何地指责它,因为它身上还充斥着显而易见的浅薄、粗俗与戾气,直接影响到网络表达

12、的纯净,影响到网民思想的提升,影响到网络交往生态的健康和谐。置身网络时代,我们无法拒绝网络,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与他人携手,让与己相关的网络表达多一分熨帖,就像“舌尖体”所描述的家常美食,“这一碗代代心传的疙瘩汤,恐怕是最普通又最美好的家常滋味了”。(选自工人日报2014年O5月26日,有删改)(1) 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2) 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舌尖体”文字为何能悄然走红。(4) 网络时代不断涌现的各种“体”,让你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产生了哪些思考?6. (5.0分) (2016七上灌南期中)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十五夜望月王

13、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 请赏析“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的妙处。 7. (15分) (2017八下蒙阴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

14、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ch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不可具状_公退之暇,被鹤氅_(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后天下之乐而乐烟云竹树而已B .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 . 处江湖之远竹工破之D . 然则何时而乐耶子声丁丁然(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微斯人,吾谁与归?焚香默坐,消遣世虑。(4) 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三、 写作(50分) (共1题;共50分)8. (50分) (2019北部湾模拟) 作文。诉说是一种幸福,倾听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