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题解题技巧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289960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阅读题解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说阅读题解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说阅读题解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说阅读题解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说阅读题解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说阅读题解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阅读题解题技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小说阅读复习(一)小说知识回顾1、 概念及三要素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有:(1)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2)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描写自然环境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重要作用。(2)、社会

2、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二)常见考点及解题技巧考点1:概括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 具体来说,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概括。 ()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解题技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么样注意:情节总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情节的发展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推动。考点2:把握人物形象我们在

3、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计试题,题型主要有: ()、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具体的评价(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解题思路:把握人物形象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环境烘托等等。考点3:分析环境描写 答题要点:(1)、渲染气氛(2)、烘托心理(3)、交代时代背景(4)、突出了某人的性格(5)、为某某人的出场安排典型环境(6)、推动某某情节的发展(7)、突出了主题(8)、揭示地域风貌。务必要结合具体环境描写的句子,简要举例,说明其作用,不可面面具到或

4、乱贴标签。考点4:理解小说主题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 (1)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题); (2)读完全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3)谈谈你对某句话的理解。 解题思路:要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特别要注意小小说的标题和结尾。考点5:揣摩写法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常见题型有: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衬托: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对比:作用

5、: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先抑后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侧面(间接)描写: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悬念: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三)小说阅读训练病 人(1)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

6、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2)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3)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4)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5)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

7、“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6)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7)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

8、“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8)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9)“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10)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1、在第(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考点3:分析环境描写答:衬托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心灵的美好和典雅的气质

9、 。2、在第(3)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考点5:揣摩写法)答: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自然转入具体情节的叙述,推动情节发展。3、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考点:概括故事情节)答:四个场景:在电梯发出超载警报时,“她”从人群中主动挤出来,等下一趟;“她”帮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可是电梯内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不回应“她”的请求;热心告诉小伙子口腔科病房的地点;“她”帮一位姑娘捡起一枝玫瑰,被人关在电梯外,被某些人称着精神病人。4、 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答: 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世俗的评

10、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照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5、 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考点:理解小说主题)答:通过鲜明的对比,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要治疗。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

11、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

12、子不见了!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

13、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1、概括故事情节: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

14、”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拉锯战 与鱼周旋 捕鱼成功沉入深水区 拖入灌木丛(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2、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2、示例:我来赏析( )处:A这句生动的描写表明这位父亲不但时刻关注着儿子,而且做好了随时救援儿子的一切准备,体现了父爱的深沉。我来赏析( )处:B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对孩子的独立性格的培养。C父亲终于忍不住高声叫出了儿子的名字,这是情不自禁的担心,又一次点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D因为父亲这时清楚地知道,儿子已经精疲力竭,用尽了最后一点力量。父亲对儿子的那种特殊的关爱,至此表露得淋漓尽致。(4分,任选两句,每句2分,意近即可)3、理解小说主题: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表明这是儿子的劳动成果;强调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欣赏。(2分,每点1分,意近即可)4、把握人物形象: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是一个沉着坚毅、倔强勇敢的小男孩。(2分,意近即可)太 阳 语 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二层楼的底层。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湿,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阳光了。不过这样也有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倒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只是大白天浪费电而已。 每天早餐过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