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才的诞生培育土壤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2899606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天才的诞生培育土壤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为天才的诞生培育土壤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天才的诞生培育土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天才的诞生培育土壤(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天才的诞生培育土壤解读鲁迅未有天才之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有一篇文章叫伤仲永,在文末,王安石发出这样的感慨:仲永 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 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是在惋惜,一个原本有天赋的人,由于“父利其然也”导致“受人者不至”,最后浪费了天 赋,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仲永五岁“未识书具”时就可以“即书诗四句”,毋庸置疑,他可以算得 上是一个天才,但是这位天才由于缺乏后天的培育,最终碌碌无名,“泯然众人矣”。王安石通过 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

2、的培育更重要,同时他也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 后天教育的人而感到可悲。从仲永的故事中,我们似乎可以懂得,天才的成长需要后天的培养,就 像一棵良木需要肥沃的土壤。透过历史的瞳孔,现代的鲁迅先生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1924年1月17日北京师范大学附 属中学校友上,鲁迅先生做了题为未有天才之前的演讲。他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天才“是由 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然后条分缕析,批判 了当时社会上阻碍和扼杀天才的三种因素,分别是“整理国故、“崇拜创作”、“恶意的批评”,同时 阐述了做“泥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最后发出号召,倡导大家“扩大了精神”先做泥土,为天才

3、 的诞生先培育好泥土。在当今社会,我们也要学习发扬这种“泥土”精神,我们不仅要培养天才, 更要为天才的诞生培育好沃土,为他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默默奉献的精神和 甘于幕后的宽广胸怀。正如刚刚上天的“神九”三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能够历经层层选拔 和训练,从众多非常优秀的飞行员中再次脱颖而出,成为飞天英雄,他们无疑是英雄中的天才,但 是成就他们天才之名的是幕后无数为中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科学家和工作者。他们像泥土一样默 默无闻的甘于奉献,为航天员的培养尽心尽力。无论在哪个领域,天才的诞生都需要大多数人甘于做民众,甘于做在路边鼓掌的人。就像艺术 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样,天才也

4、是源于民众而高于民众的。天才从民众中来,吸取民众智慧的 结晶,接受民众智慧的滋养,逐渐从先天的天才成为真正的天才,在这成长的道路上,是民众像泥 土滋养乔木一样,默默地为天才的成长提供养料。所以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 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土壤肥沃了,红硕的花朵和高大的乔木自然生根发芽,茁壮成 长,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了,天才自然而然也会诞生。鲁迅先生提出的当时社会阻碍与扼杀天才的三种因素,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培养天才仍然有借鉴 意义。第一因素是“整理国故”,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守旧,死守着祖宗留下来的遗产,不论好坏与否, 一概继承,因一味承袭而失却了创造力,使我们自己固步

5、自封,那么便永远没有进步的可能。正如 死水泛不起波澜,没有新鲜活力的土壤也培养不出高大的乔木。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 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天才诞生的土壤注入生命的活力,使之有生 生不息的养料,才能培养出天才。其次是“崇拜创作”,鲁迅先生用了 “崇拜”一词,实则是在讽 刺,讽刺那些“排斥异流,抬上国粹”的人,“排斥外来思想,异域情调”,无形中也排斥了它们中 优秀的成分。我们并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能搞“全盘西化”,而是要立足于自己的基础, 吸取外来文化中优秀的成分,使之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在这样的风气下形成的土壤,应该有利于天 才的诞生。最后一样“恶意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往教育的方向思考。如果说民众是土壤,那 么教育者无疑是土壤中的肥料。教育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对天才的发展起主导性作用,它规定着天才 的发展方向和水平。教育者可以直接影响天才的发展,所以教育者更需要注意“恶意的批评”是对 天才的扼杀。只有客观正确的批评,才能促进天才的诞生。当然,这也要求教育者要发扬“泥土” 精神,发扬奉献精神,为培育天才贡献自己的学识和精力。总而言之,天才的诞生需要一定的条件,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但在成为天才之前,不妨 先发扬一下“泥土”精神,为天才的诞生培育好土壤,也为自己的成才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