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争》观后感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2899602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贸易战争》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贸易战争》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贸易战争》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贸易战争》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贸易战争》观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贸易战争观后感最近看了央视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的贸易战争节目,深入浅出的了解了近500年来,一次次大国崛起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变化,分为了以下五个阶段,分别是:一、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阶段二、自由贸易,大旗易主阶段三、自由贸易,谁主沉浮阶段四、全球化的阴谋与爱情五、多极化的时代变局15世纪,欧洲陷于早期的重商主义狂潮中,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大力限制进口。从西班牙葡萄牙为了香料、胡椒,开始了对大海的征服,渐渐明晰了地球的轮廓,并且在肆意的贸易掠夺中,得到了大量的真金白银,使得荷兰眼馋。比较有经济头脑的荷兰人上下一心,集社会财富建立了东印度公司。他们创造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有限公司等延伸至当代世界

2、经济体系的商业体系,并且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海上商船队,还充实了强大的海军力量,荷兰崛起了。这些国家的成功刺激了极占海洋运输贸易优势的英国,它通过海岛开展的海外贸易打造了一个“日不落帝国”的传奇神话。在女王的默许下,海盗生意逐渐发展起来。但是由于这些贸易行为严重影响到了荷兰为首的国家经济贸易与财富的积累,最终不可避免的荷兰与英国兵戎相见,但是却是以英国略占上风使得荷兰败羽而归结束了这场消耗惨重的战役。虽然表面上荷兰依然是当时的强国,却挡不住一点点衰落,最终被崛起的英国取代了霸主地位。先前他还通过了航海条例,从而大大打击了荷兰的海外贸易。这时在西方一直实行的是重商主义的政策。重商主义认为,货

3、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认为货币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要使国家致富必须增加货币。因此重商主义强调贸易保护,关注的是多向别国输出产品,少向别国购买商品,使得货币流入国内。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能力大大多于消费能力。但是,由于欧洲各国都在实行重商保护政策,贸易壁垒使得开拓海外市场变得困难。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自由贸易主义对当时英国的发展较为符合,于是英国开始向各国推行自由贸易主张,认为自由贸易可以更好的利用有限的劳动力创造出1+12的财富。英国大幅度的降低商品进口关税,拆除关税壁垒,甚至使用武力来打开别国大门对中国倾销鸦片。不过在这场贸易战争中英国成为了最大的赢家。由

4、于英国是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它的工业得到了极快的发展,生产出了许多物美价廉的产品,那这样的产品去和别国竞争显然是拔得头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美国靠贸易保护政策保护本国幼稚工业,发展自己的工业。随着时间的过去,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终于激化了,为了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争得世界霸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各国都遭到重创,美国一跃成为各国的债主获得了最大收益。二战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英国、苏联、法国等国家为战后全球经济重建绘制蓝图。此次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建立世界银行协定,因为担心其他地区的廉价商品大量涌进美国而损害美国经济利益,国际贸易组织宪章没有通过。19

5、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功建立使全球贸易渠道畅通。新中国成立后,美英法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日本、德国在战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美国为抗衡社会主义国家而结合的盟友,帮助其在战后开放贸易自由。经济快速发展后,美国通过调节美元汇率,对日德的经济进行干涉。日本在干涉后先后经历了繁荣假象,泡沫经济,虽然经济遭遇重创,但是还是找到了出路。德国则是通过关税保护,转型发展本国工业,稳定中逐渐发展经济。在普雷维什理论的影响下,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了一种进口替代战略,但是由于其策略过于保守,对经济的发展带动力较小,一些亲西方的国家改弦易辙,实行以出口为导向的新战略。如亚洲四小龙

6、,凭借其廉价的劳动力,接纳别国的产业转移,不断获得外来的资金技术,它们的贸易量呈爆炸式增长。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爆发,拉美国家纷纷放弃进口替代战略而转向了出口导向。1985年,莱-特维提出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但谁也没想到,一场全球化引发的危机正在悄然来袭。美元在短期内大幅升值,导致全球资金迅速流向美国,同时也让过度依赖出口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危机。与此同时,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中国对外贸易由此驶入快车道。当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也越演越烈。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逼迫人民币升值成了对中国贸易战的焦点

7、。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在华尔街爆发,在世界金融领域叱咤风云的华尔街五大投行相继沉没,美国陷入大萧条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奥巴马临危受命,提出美国必须从消费型经济转向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全球贸易再次充满挑战和变数。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了捍卫自身利益,进行了一场马拉松式的角力。通过梳理这500年来动荡的贸易发展,不难发现,不论是大国的崛起还是经济的发展,都是需要机遇的。不论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是美国跃居世界霸主的地位,没有契机,都无法发生。随着机遇的转移,贸易的话语权不会永远停留在哪个人的手里不离不弃,风水轮流转,可能某个今

8、天还很落后的国家,会在未来遇到机遇的垂青,一跃成为贸易的中心。并且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与生产技术的改变,传统上来讲必须具备的大国条件可能在未来都将变得不重要。当然,通过对世界500年来贸易的了解,我对我国目前所处的形式感到既忧又喜。按照我国目前这样落后的生产技术,经济的零碎发展,很难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提升我们的既有优势,甚至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浪费。片中印象极为深刻的一句话是“外国人来到中国看到我们的肉制品后说这样的肉放在我们国家连狗都不吃。”话很难听,但是细细想想其中也是不无道理的。各个方面,我们向生产要产量,却不太注重技术的改革,注重产品的质量,这样生产出来的商品不光是对劳动力对时间的浪费,也是对资源的浪费。未来我国在贸易方面需要做的还很多,如果不能大刀阔斧的对原有产业原有形式进行深层次改革变革,我国终将只能是一个世界性的低级工厂,无法将更多的资金收入囊中,无法实现更高经济水平的跃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