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湾煤矿探放水计划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289429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熊家湾煤矿探放水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熊家湾煤矿探放水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熊家湾煤矿探放水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熊家湾煤矿探放水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熊家湾煤矿探放水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熊家湾煤矿探放水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熊家湾煤矿探放水计划(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金沙县熊家湾煤业有限公司二0一四年度探放水计划2014年2月18日26目 录第一章 矿井基本概况1第一节 矿井主要地层、地层构造情况3第二节 矿井各含水层、隔水层情况6第三节 矿井各煤层与含水层、隔水层关系8第四节 矿井地表水体情况9第五节 矿井周边煤矿及老窑情况10第六节 矿井各煤层开采情况10第二章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划分情况13第三章 矿井水文地质补勘情况14第四章 矿井防治水机构设置情况15第五章 矿井井下探放水原则及水害分析17第一节 探放水原则17第二节 探放水方法17第三节 水害预测分析18二、 老硐采空区对矿床充水的影响18三、 地表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19四、 构造对矿井充

2、水的影响19五、 大气降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19第六章 矿井2014年度作业计划23第七章 矿井探放水工程计划25第一节 掘进工作面探放水工程计划表25表五 2014年度掘进工作面探放水工程计划表28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探放水工程计划表29第三节 矿井探放水设备配备31第八章 附图32 第一章 矿井基本概况一、矿井概况贵州省金沙县熊家湾煤业有限公司(熊家湾煤矿)已取得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证号520000000027986,有效期2020年10月,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证号:C5200002011111120120940,有效期2020年10月,熊家湾煤矿自2008年7月经批准

3、开始开工建设,2009年我矿对原设计进行了变更,贵州能源局以黔能源煤炭20081433号文关于对金沙县沙土镇熊家湾煤矿(技改)开采方案设计的批复;变更的安全专篇由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盘江监察分局黔煤安监字200924号文关于对金沙县沙土镇熊家湾煤矿(技改)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于2009年11月24日经贵州省毕节地区煤炭管理局毕地煤生字(2009)169号文件批复本矿进入联合试运转。二、矿区水文地质概况井田边界均为人为边界。矿井北边边界为长约1530m为人为边界。边界走向由杨柳湾东部山脚关岩坪以东,边界线近垂直于地层走向切过全矿区大部分出露地层,界内外地下水相互补给,为同一水文地质单元。矿井西边边

4、界为长约1560m,边界杨柳湾东部山脚老鹰岩附近;西边边界线经过处均为龙潭组煤系地层隔水层,该边界视为矿区的隔水边界。矿井南部、南西部边界为长约2070m,边界走向由老鹰岩青沟。边界线斜穿过全矿区大部分出露地层,界内外地下水相互补给,为同一水文地质单元。矿井东边边界为长约2700m。边界走向由青沟杨柳湾东部山脚。边界线经过处均大部分为夜郎组玉龙山段灰岩含水地层,界内外地下水相互补给,为矿区重要的含水层补给边界。本矿区地下水与界外地下水相互联通,地下水由北西向南东流动,北西部接受补给,向南东径流并排出矿区,因此该矿区为地下水补给及径流区。三、编制依据1、省政府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黔府

5、发200732号)2、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毕府通20143号)3、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当前煤矿生产管理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毕府办发电201416号)4、毕节市工能委“关于加强煤矿采掘接替作业管理工作的通知”(毕市工能通2013111号)5、金沙县安监局县工能局关于对全县严格按突出矿井管理进一步加强瓦斯治理工作的通知(金安监201364号)6、金沙县安监局、金沙县工能局关于印发金沙县煤矿企业严格执行“一采两掘”规定的通知(金安监201365号)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二0一三年八月编制的贵州省金沙县熊家湾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第一节 矿井

6、主要地层、地层构造情况1、井田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Q)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 、玉龙山段(T1y2) 、沙堡湾段(T1y1)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上统龙潭组(P3l) 、中统茅口组第 (P2m) ;现将各地层从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主要为残坡积粘土层,主要岩性为灰黄粘土、耕土,夹不均匀碎石团块,结构松散。厚1.006.92米,平均厚2.89米,主要分布于洼地及平缓斜坡地带。(2)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紫红色页岩、泥岩,出露于矿井南东部及东部外围。厚30米。(3)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浅灰色中厚层细晶灰岩,夹少量页岩。上部含

7、较多泥质条带,具缝合线构造及平行层理;下部灰岩与灰色页岩互层。出露于矿井北东和南东部,厚110m(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T1y1)深灰色、黄灰色页岩,具水平层理。出露于矿井中部,厚4.92-9.06m。平均厚7.19m。(5)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浅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生物碎屑亮晶灰岩,上部含少量燧石团块、结核及方解石脉,偶见缝合线构造;下部含大量方解石脉及燧石团块,具有平行层理。出露于矿井中部,厚51.90-56.86m,平均厚54.49m。(6)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浅灰、灰、深灰色、泥岩、灰岩、泥质灰岩、细粒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粘土岩及煤等组成。

8、富产蕨类植物化石及腕足类动物化石。厚99.28117.71米,平均厚109.64米。出露于矿井北西部,该组为矿井的含煤地层,是本次工作的主要对象,其岩性组合接触关系。(7)二叠系中统茅口组 (P2m)为浅灰-灰色中厚层细晶灰岩,含少量泥质条带,少量星散状、结核状硫铁矿,缝合线构造较发育,局部含燧石结核。厚度100m。2、地质构造特征井田位于安底背斜南东翼中北部,安底背斜轴向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宽310km,呈长条状,相对狭窄,不够开阔,两翼不对称,北西翼地层倾角1020左右,南东翼地层倾角612左右,平均约8。区内未发现次一级的褶曲,为一单斜构造。井田断裂构造不发育,在井田内未见断裂构造。构造复

9、杂程度因地层倾角较缓且倾角值变化较小,定为简单类型。三、(1)可采煤层为C8、C9、C11、C15号四层,分述如下:C8号煤层:C8煤层位于P3l上部,上距C7(煤线)底界3.69-5.98m,平均4.67m,下距C9(煤层)5.916.60m,平均6.38m。煤层厚度1.071.60m,平均厚1.29m ,标准差为0.18,变化系数为13.95%,呈层状产出,全区可采,该煤层有7个工程揭露,煤层沿走向、倾斜方向、深部、浅部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属全区稳定主要可采的薄煤层。顶板为黑色炭质泥岩夹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个别孔为黑色炭质页岩夹灰色泥质粉砂岩,厚3.695.98m,平均厚4.67m;底

10、板为黑色炭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灰岩,炭质泥岩含少量星散状、结核状硫铁矿。厚5.916.60m,平均厚6.38m。C9号煤层:C9煤层位于P3l上部,上距C8(煤层)底界5.916.60m,平均6.38m,下距C10(煤线)1.772.89m,平均2.08m。煤层厚度1.582.09m,平均厚1.83m,标准差为0.15,变化系数为8.29%,呈层状产出,全区可采,该煤层有7个工程揭露,煤层沿走向、倾斜方向、深部、浅部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属全区稳定主要可采的中厚煤层。顶板为黑色炭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灰岩,炭质泥岩含硫铁矿,厚5.916.60m,平均厚6.38m;底板为黑色炭质

11、泥岩,炭质泥岩含少量星散状、结核状硫铁矿。厚1.772.89m,平均厚2.08m。C11号煤层:C11煤层位于P3l中下部,上距C10(煤线)底界21.07-24.92m,平均23.65m,下距C12(煤线)8.4710.57m,平均8.01m。煤层厚度0.821.03m,平均厚0.89m,标准差为0.07,变化系数为7.85%,呈层状产出,全区可采,该煤层有8个工程揭露,煤层沿走向、倾斜方向、深部、浅部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属全区稳定主要可采的薄煤层。顶板为黑色炭质泥岩夹薄层粉砂岩、深灰色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夹灰色中厚层泥灰岩,炭质泥岩含少量结核状硫铁矿。厚21.07-24.92m,平均厚23.6

12、5m;底板为灰色中厚层粉砂岩夹少量灰色中厚层泥灰岩、粉砂质页岩、炭质泥岩,炭质泥岩含少量星散状、结核状硫铁矿。厚8.4710.57m,平均厚8.01m。C15号煤层:C15位于P3l下部,上距C14(煤线)底界3.05-9.40m,平均7.62m,下距茅口组(P2m)3.357.08m,平均5.55m。煤层厚度0.832.60m,平均厚1.33m,标准差为0.58,变化系数为43.61%,呈层状产出,全区可采,该煤层有8个工程揭露,煤层沿走向、倾斜方向、深部、浅部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属全区稳定主要可采的中厚煤层。顶板为灰色中厚层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灰岩、黑色炭质泥岩,厚3.059.40m,平

13、均厚7.62m;底板为浅灰、灰白色泥岩,含大量星散状、结核状硫铁矿,含大量植物化石。厚3.357.08m,平均厚5.55m。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平均厚度(m)夹矸层数复杂程度可采程度煤层倾角稳定性煤层顶底板煤层间距(m)C81.071.601.290-1简单至复杂全区6128稳定顶板: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粉砂岩5.916.606.38底板: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灰岩C91.582.091.830简单全区6128稳定顶板: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灰岩底板:泥岩24.07-27.9226.65C110.821.030.890-1简单至复杂全区6128稳定顶板:泥岩夹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14、泥灰岩,含少量结核状硫铁矿。底板:粉砂岩夹少量灰泥灰岩、粉砂质页岩、炭质泥岩29.45-38.6632.25C150.832.601.330-1复杂全区6128稳定顶板: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灰岩、黑色炭质泥岩底板:泥岩,含大量星散状、结核状硫铁矿第二节 矿井各含水层、隔水层情况一、矿井各含水层、隔水层情况矿井主要含、隔水层分别为第四系(Q),下三叠统夜郎组(T1y)的九级滩段(T1y3)、玉龙山段(T1y2),沙堡湾段(T1y1),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Q)弱含水层分布在井田西部的河沟两旁及地势低洼处,岩性为坡积及残积的棕色、黄色等粘土、砂砾、碎石等。含孔隙水,地表泉水出露稀少,含水性弱。2、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弱含水层出露于玉龙山灰岩之上,分布于井田区外的东南部,厚一般200m左右,岩性以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泥质灰岩薄层,浅部风化节理裂隙发育,见少量裂隙泉水,受大气降水影响,易于干涸。一般起到良好的隔水作用,含水性弱,视为相对隔水层。3、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中等含水层区内广泛出露,多为峰丛状中山地貌,各种形态的岩溶景观较为发育,岩溶洼地、岩溶漏斗等常见;厚度大于98.96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