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色发黄的疗法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2892194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脸色发黄的疗法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脸色发黄的疗法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脸色发黄的疗法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脸色发黄的疗法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脸色发黄的疗法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脸色发黄的疗法解析脸色发黄的疗法解析说到美容,其实我心里一直在打鼓,毕竟自己平时活得太随便,保养不周导致年久失修,颜值停留在负数已经很久。最后还是福大大说服了我那就来跟大家说说脸色发黄这个很常见的面子问题吧:上学的时候,诊断学老师曾经说过,最佳的面色应该是红黄隐隐、含蓄明润。即便我们是黄种人,但也应该像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所言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那样,是薄丝绸包裹雄黄般的白里透黄,而不是像土一样晦暗无光的黄。面色呈现病态的黄,在中医看来,主要是脾出了问题。常见的主要可以分成萎黄、黄胖、阴黄三种类型。壹萎 黄如果面色淡黄憔悴、缺少活力,就被称作萎黄。出现这样的面色,同时会伴随着:少气懒言,全身

2、疲倦乏力,声音低沉腹胀便溏或便秘,食欲不振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轻度浮肿甚至脏器下垂、慢性出血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这是因为脾胃气虚、脾脏所造的血无法被气推动向上滋养面部所致。缺少了气血的滋润,皮肤自然不会焕发出动人的光彩。揉搓气海穴自我调养可时常用搓热的掌心搓揉或艾灸肚脐下两指处气海穴,可健脾补气。气海穴脐下一寸半,肚脐起沿下腹部前正中线直下二横指处。平时在家里可以做这样两道药膳来给自己的脾胃打打气:党参红枣糯米饭党参10克,大枣5个,糯米250克,白糖10克把党参泡发,留汤备用;糯米置于锅中,将大枣和党参摆在上面,蒸熟;把泡发党参的汤加白糖煎熬成黏汁,浇在饭上即可食用黄芪阿胶粥黄芪15克,

3、阿胶10克,粳米50克用适量水将黄芪煎煮45分钟,取药汁煮粳米为粥;烊化阿胶兑入粥中。贰黄 胖如果面色发黄、且面部呈现浮肿、虚胖的状态,这种情况就被称为黄胖,大概就是充气的小黄人那样。此外,还会有:食量差、胃脘满闷大便稀烂无故恶心呕吐口粘肢体困倦,总有睡不醒的感觉肢体浮肿舌苔厚腻女性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无味这种现象更多归结于脾虚导致的体内湿邪大量积聚。脾本是运化水湿之脏器,喜燥恶湿。由于其功能低下,导致人体代谢水湿的环节受阻,因此这些废物越积越多,又反过来影响脾的功能,造成死循环,脸色发黄且虚浮便是最直接的表现之一。那就来推荐下面两个饮品来健脾祛湿,给自己的脸蛋消黄散肿:三豆祛湿茶炒白扁豆8

4、克,赤小豆5克,黄豆5克,生白术5克上述材料加入适量水煮沸30分钟后加入冰糖即可,代茶饮三味薏米羹薏米、铁棍山药、莲子各30克上述材料洗净,加水适量,用文火熬成粥,早晚食用此外,按摩或艾灸足三里、丰隆穴等处也可以辅助健脾祛湿的效果。足三里自犊鼻(外膝眼)直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丰隆穴在腘横纹与外踝尖连线中点水平线,从胫骨前缘旁开二横指,在腓骨略前方肌肉丰满处,按压有沉重感。叁阴黄如果脸色黄而晦暗,如烟熏一般,总感觉自己的脸洗不干净跟蒙了一层灰,那这种情况就属于阴黄了。同时可见:手足不温呕吐,腹痛腹泻小便清长关节、肌肉无故疼痛口臭,反复口腔溃疡容易起湿疹过敏性鼻

5、炎难愈痛经舌质淡胖,舌苔白腻带滑这种情况通常认为是脾阳不振、寒湿内阻的缘故。脾胃的阳气因为贪食生冷或外感寒湿受到损伤,无力抵抗嚣张的.阴邪,因此在脸部就反映出了晦暗的现象。处理这个问题,在家可以试着艾灸曲池穴、阴陵泉、承山穴、中脘等处,利用艾条发热的外力把寒湿排出去。曲池穴屈肘成直角,肘弯横纹尽头处即为此穴。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由上往下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承山穴小腿后面正中,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下可见人字纹,在其下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中脘穴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胸剑联合中点(即胸骨的最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不便艾灸的朋友,也可以尝试用干姜15克、艾草30克、小茴香15克煮水泡脚,亦能起到发散寒湿的效果。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种面色晦暗发黄的情况,与不恰当的喝水方式有很大关系。这个原因在我之前写过的喝水排毒,也许是在给自己下毒一文中有详细的解释。喝水看上去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贪饮凉水、过量喝水等方式着实会对脾和肾的阳气造成极大的损害,久而久之,脸色阴黄也在所难免。写了这么多,希望大家能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尽快甩开黄脸婆和黄脸公的帽子,自拍的时候信心满满不用美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