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2891666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东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东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东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东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东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东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东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东盟经贸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The Research on China - ASEAN Economic and Trad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作者简介:邓振平(1972-),讲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联系方式:广西南宁市大学路105号,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信息系,530007,电话:15078747219, E-mail:摘要:信息人才是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首要人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加快,对信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校的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双师”型师资力量、职业修养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

2、必须结合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区对信息人才的内在要求进行创新。包括: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立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实战经验与理论水平相得益彰的师资队伍、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等。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personnel is the primary personn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Zone.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on the inform

3、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areas in need of improvement for the inform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target,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training of “the double type teachers and the 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 consciousness de

4、ficiencies and so 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with within requirement of the of China - ASEAN Economic Area including mak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clear,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establishing the stereoscopic training mode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comple

5、ment of teaching staff and 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s occupation morality. 关键词:高校;信息人才;培养模式;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nform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信息人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先导,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促进区域内贸易和产业协作发展的先锋。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背景下,加快落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其中,信息人才是必

6、须优先培养和发展的首要资源。只有构建了区域信息交流中心,实现以“信息交流中心”为基础的信息化,才能快速促进区域性物流、商贸和加工制造“三个基地”的建设,才能持续地深化广西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因为,构建区域信息交流中心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信息人才来实现,而交流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贸易的过程。所以说,信息人才是发现商机的侦察兵,是开展经济贸易的先锋官,其力量的雄厚与否决定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质量。因此,信息人才作为一种战略性人才资源,对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导作用和战略意义。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信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深厚、宽广的知识

7、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不断发展,中国一东盟相互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合作不断深化,对信息人才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厚基础。信息人才应该具有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二是宽口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要掌握一门或多门东盟国家的语言。语言是交流合作的工具。适应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信息人才应该是既精通本国母语,同时又熟练掌握至少一门东盟国家语言的双语人才或三语甚至更多语种的人才,这样才能加强对信息的理解;其次是要熟悉中国和东盟各国事务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运作规则。由于中国和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各有特色,各国投资环境也有很大区别,因此,适应中国-东

8、盟经济贸易发展的信息人才应该熟悉东盟各国投资环境,了解东盟各国的法律法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历史风俗人情等,这样才能对各种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再次是对各行各业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因为信息是包括各行各业的信息的,只有对各行各业有了解才能对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二)坚韧、敏锐的素质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不断发展,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将会越来越多,在合作过程中,新的经济业务、规定、处理方法不断出现,新的机会也在信息中不断出现,这就要求信息人才有敏锐的目光,在大量的信息中快速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发现新的机会;同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中国将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的发展和

9、组织文化的革新,在这些过程中,将会出现大量的困难,信息人才必须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有着坚韧的精神。(三)科学、高效的能力在中国与东盟日益密切的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和机遇,信息人才应具有科学、高效的能力去把握这些机遇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四)主动、积极的合作意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中国经济与东盟各国乃至世界上其他经济发达国家相互依存的关系更加强化,而国家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将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员工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这就要求未来的信息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协作、交流及联合成为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二、高校信息

10、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高校信息人才的培养现状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一方面,信息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很多,且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适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信息人才奇缺。归纳起来,高校信息人才的培养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一)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在信息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过于宽泛、含糊,特别是在服务方向、业务方向和人才类型上,没有突出信息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特点。面对东盟国家多元文化差异、信仰不同、语言多样、货币种类多、管理法规参差不齐、市场发展程度不一的状况,“以不变应万变”式的办法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究其原因,

11、主要是由于缺乏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全面认识,对适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需求的信息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能力要求了解不够,专业目标定位不明确,并造成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引起人才培养方案在逻辑结构上不严谨,当然也就不能符合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需求。(二)课程体系未能体现东盟化、国际化、现代化的要求现行信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比较传统和保守,过分注重信息专业基础知识,忽视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缺少更多地体现服务区域经济的特色课程,导致培养的信息人才知识面窄、与社会需求脱节。比如,开设东盟国家的文化、地理课程较少,缺乏从事现代信息工作所必需的相关专业如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近年来,虽然部分高

12、校通过拓宽专业面、开设选修课、实行主修辅修制等措施来拓展信息人才的知识面,但这些改革措施尚未完全到位,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三)缺乏多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教学思想上,高校信息专业教育中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喜欢用统一的规格来培养人才,导致学生个性的磨灭,结果“生产”出来的是千人一面的“合格人才”,导致信息人才的开拓能力不足;其次,在培养途径上,实际上还是以校内教学为主,没有建立足够的对口实习基地,以致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脱节,不能完全摆脱知识抽象性的困惑;最后,在教学方式上,没有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校内没有设置专业性综合实验和

13、学科性综合实验设施,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无法满足现代信息管理对学生实战能力的要求。(四)缺乏足够的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双师”型师资力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要求信息人才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多元复合的知识特点,较深的专业造诣、较宽的综合知识,还须熟悉国际惯例和东盟各国法规,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这就要求高校的信息类本科、专科学生,既要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要提高信息应用和研究水平。要达到这个要求,要有相当数量的具有丰富信息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的骨干老师,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信息基础知识、业务技能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高校的知名教师、骨干教师偏少

14、,部分名师、骨干教师主要从事科研工作,不在教学一线,或很少在教学一线,致使信息类专业教学力量薄弱。另外,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需要大量既有信息专业知识,又熟悉东盟各国经济状况的老师,这方面的老师稀缺,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力,影响了教学水平和质量。(五)职业修养意识培养不够信息类专业是一种职业性很强的专业,有比较全面的职业道德要求。但由于学校在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缺乏针对性、系统性、专业性,导致部分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强,提供的信息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信息失真,影响了业界对信息类毕业学生使用的信心。三、适应中国-东盟经济发展的高校信息人才

15、培养的对策总体思路是:以中国-东盟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国内、国外教育资源,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方式,打造具有东盟背景的教师队伍,探索适应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信息人才开放式培养模式。(一)明确培养目标中国-东盟自贸区背景下,高校对信息人才的培养,应该坚持培养既有深厚的专业造诣,又有较宽的综合知识面;既精通专业技术与管理技能,又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法规;既具备国际经贸商务知识,又了解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知识,具有合作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人才的总目标。在这个目标下,必须发挥国内、国外两个教育市场、两种教育资源

16、的优势,有效优化和配置国内外教育、企业和人才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适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信息人才培养模式。(二)优化课程体系1加强外语。加强外语教学就是要加强英语和东盟国家小语种的学习。目前高校的外语教学以英语为主,为了适应与东盟国家交流的需要,必须强化学生对东盟小语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要多开设东盟国家的语言课程,强化东盟国家语言口语、听力、阅读、写作与翻译等综合训练,使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至少一种东盟国家语言;2充实公共基础课。在公共课模块中,可以充实东南亚风情文化、东南亚法制等相关课程,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投身于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活动中。3厚基础、宽知识。厚基础就是要加强信息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专业课程主要包括VC、JAVA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信息安全、信息检索、数据挖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