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2890867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篇 1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预习要求按自学要求读通课文,理解课文。 学法指导自读小组交

2、流、边读边想。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看图、查阅资料、理解大意、重点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并在读中体会、理解。 教具准备预习课文、制作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2.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3.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4.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3、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 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 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 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 领悟表达特点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

4、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作业 讨论: 1.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2.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2 祖父的园子 “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表达感受 2 设计理念: 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

5、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

6、解作家萧红,读一读他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开篇的第一个问题也正是顺应了学生当时有话要说的心理,而且,对整体把握全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研读

7、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8、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C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

9、617小节) 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10、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排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D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

11、,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练习设计: 1理解下列句子。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

12、都会回答。 2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扩展练习。 我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教学建议: 本文作者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饱含真情实感。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先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潜心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心情。然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积极运用于写作实践。 补充资料: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

13、篇小说呼兰河传。 教学后记:祖父的园子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语言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述了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一些故事,读起来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作者笔下,园子里的小动物,小昆虫,花草树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整节课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质疑课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解决问题,而后,通过品读感悟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的特点,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真正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课伊始,学生就课题提出了以下质疑: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在园子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祖父的园子是什么样的?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这些问题都比较有价

14、值,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然后,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交流,学生都真正参与之中了,在全班交流时,大部分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也真正体会到了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快乐,以及我对祖父的怀念。 在接下来的品读感悟中,学生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真正领略了语文的诗情画意。 3 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的园子,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