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简报第20期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289081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地扶贫搬迁简报第20期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易地扶贫搬迁简报第20期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易地扶贫搬迁简报第20期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易地扶贫搬迁简报第20期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易地扶贫搬迁简报第20期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地扶贫搬迁简报第20期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地扶贫搬迁简报第20期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易地扶贫搬迁简报第20期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 (51)易地扶贫搬迁专刊20河北省开展和改革委员会 20年8月26日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经历材料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的难中之难。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其作为惠及42万农村贫困人口的重大民心工程,要求全省上下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工作。为打好这一“当头炮”,发改、扶贫等部门及各市县政府多措并举,不断推动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其中,张家口沽县,承德滦平县、平泉县积极探究创新工作方法,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获得了较好成效。现将3县主要做法汇总印发,为各地开展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典型经历一张家口沽县多措

2、并举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今年以来,沽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脱贫攻坚的最有力抓手,创新思路,强化举措,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一、精准核实,确定搬迁规模。从年初开场,该县按照逐村逐户走到位、政策宣传讲到位、百姓心声听到位、搬迁意向摸到位、群众共识聚到位的“五到位”要求,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混合编组,逐一走村入户调查。通过全面摸排搬迁底数、广泛宣传搬迁政策、积极发动搬迁群众,根本明确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总任务和搬迁底数。4月底,在20年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的根底上,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信息比对、挑选和调整工作,进一步核实了搬迁规模和任务。20年启动69个自然村、57

3、08户、13764人的搬迁工作,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98户、4593人,涉及12个乡镇、48个行政村,占全部搬迁人口的73.1,主要搬迁任务将在今年完成。二、全力推进,紧盯工作进度。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的大工程。工作中,该县始终坚持“急中求稳,稳中求快,快中求准”的原那么,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一是规划设计上,科学编制了“十三五”期间全县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制定了20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施行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根本原那么和工作思路、搬迁规模和安置方案、建立内容和工程施行、资金来和还款方案、产业开展和保障措施等内容。目前,施行方案已于7月8日通过省审核并批复。是全省第一个上报方案的县区也是全

4、市第一个批复方案。二是在搬迁户安置上,根据各乡镇、中心村实际和群众意愿,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安置主要依托县城、小城镇和就近中心村,靠近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采取建立移民新村及集中供养等方式进展安置,共规划安置区17个九连城、黄盖淖和小厂3个小城镇安置区和录园中心村安置区为楼房,其余安置区均为平房,安置3312户,8186人,其中贫困户1774户、3585 人。分散安置主要采取引导进城务工、投亲靠友、自购房屋等方式,在尊重民意、落实补助的根底上,由村民自行安置,共涉及2392户、5578人,其中贫困户624户、1008人。三是在地块选择上,为彻底改善搬迁群众的消费生活条件,实现

5、持续稳定脱贫,在安置区的选择上坚持了“四为主”:以乡镇政府驻地村和中心村为主,在乡镇所在地规划建立集中安置区7个、吸纳45个自然村,旅游景区周边和公路沿线建立4个中心村,吸纳 6个自然村,尽量把群众搬迁到公共设施和产业根底较好的村。以集中联片为主,今年优先启动西部较为落后的九连城镇和黄盖淖镇片区,两个镇共确定了4个安置点,搬迁6747人,全县本年度近半数的易地搬迁将在这个片区施行。以便于调规审批为主,选择集中安置点时务求避开农用地、退耕还林地和天然牧草地。以宅基地利用为主,尽量在原有保存村庄的根底上进展建立,通过旧有房屋拆迁为新村建立腾出土地。这样,既满足了搬迁群众需求,也减少了土地征占,有利

6、于土地调规,为工程施行创造有利条件。目前,该县共上报土地调规2123亩,搬迁后可退出村庄占地7787亩。四是在工程建立上,20年该县17个安置区共建立楼房7套、平房1475户,建立住房面积20.47万平方米,并配套建立水、电、路、网等根底设施和效劳设施。为抢抓进度,该县在加快方案报批和组卷上报工作的同时,同步跟进土地调规、工程招标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五是在典型示范上,为打破资金投入缺乏、建立标准不高的制约瓶颈,下大力引进了江润富安生态农业开展,参与录园中心村建立,以打造“坝上第一村”为目的,建立易地搬迁样板工程,试点先行,实现打破。该村呈现出三个特点:四村联建。以录园村为中心,整合周边马家卜、

7、大同营、杨贵元营,通过四村合并联建,打造录园新社区。新村规划占地137亩,建立总面积3.7万平米的二层住房300套,户均一套,单套面积100平米左右,并配套施行供电、供暖、给排水、文化广场、公园、学校等根底设施。全部工程方案三年完成,共可复耕土地295亩。三方共建。坚持“村企合作、综合开发、盘活土地、共创效益”的原那么,采取“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合作形式,政府投工程资金,农户出宅基地,企业建立运营、兜底保障,实现搬迁户零自筹。工程资金和社会资本整合后,使总投资到达5500余万元,为易地扶贫搬迁注入了强劲动力。两园同建。就是美丽家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步建立。公司将四个村2130亩土地按260元

8、/亩的价格流转,进展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种植油用牡丹、薰衣草,养殖高端肉牛,依托花卉园区开展观光农业。同时,还将吸纳100多名有劳动才能的农民进入企业工作,成为“租金+薪金”的新型农民。目前,录园新村集中安置区第一期54套住宅楼主体已完工,其余246套住宅全部开槽建立。三、统筹施行,提升综合效益。该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综合载体,五位一体、统筹推进。一是与小城镇建立相结合。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壮大小城镇规模、推动小城镇开展的重要抓手,在九连城镇、黄盖淖镇、小厂镇、西辛营乡、长梁乡5个乡镇的政府所在地建立集中安置区,依托城镇优势,通过经商、办企业、劳务效劳等多种方式,拓宽搬迁群众的增收渠道,进步搬迁群

9、众的收入程度。仅九连城镇和黄盖淖镇集中安置到镇政府所在地的搬迁群众就到达3208户、7498人,不仅加速了小城镇人口集聚,也极大改善了搬迁群众的消费生活条件。二是与产业开展相结合。为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该县将借助易地扶贫搬迁,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和农业园区化开展,在安置区集中打造一批扶贫产业园区。重点在九连城安置区周边的半拉山、高家地、席家卜和建国等村结合打造万亩高效节水蔬菜种植片区,在九连城镇录园中心村打造集花卉种植、采摘观光、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园,在黄淖盖镇打造农产品交易中心和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在长梁乡安置区打造以水肥一体化和智能控制为代表的万亩马铃薯示范园,努力

10、让搬迁群众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实现产业开展的同步提升。三是与生态建立相结合。通过逐村逐户摸底,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的69个自然村共需施行11695亩的退耕还林工程。该县将结合全县开展的生态修复和造林绿化工程,以交通干道两侧、旅游景区和中心村周边为重点,实现荒山荒坡及未利用地绿化全覆盖,并及时治理和恢复迁出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稳固青山绿水,实现易地扶贫搬迁与生态环境建立互动共赢。四是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在施行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特色。比方莲花滩乡丁庄湾村,将以红色沃土莲花滩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加大全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建立力度,培育红色文化、开展乡村旅游、建立民居样板、培

11、育新型农民,努力建立“四美”新农村,打造在全市有影响、有地位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教育培训基地。五是与美丽乡村建立相结合。但凡与美丽乡村建立一起开展的易地扶贫搬迁村,坚持同规划同建立,在集中安置区房屋的规划设计上,把美丽乡村建立中的“十二项专项行动”纳入其建立的主要内容来规划设计施工。四、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易地扶贫搬迁时间紧、任务重,能否顺利施行直接影响着该县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进程。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该县高度重视,部门协调配合,乡镇积极落实。一是实在加强组织领导。为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的“双组长”领导小组,设1名常务副组长,6名副组长,均由副县

12、级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由一名政协副主席兼任;建立了结合办公制度,由发改、扶贫、国土、林业、农牧、住建等部门组成结合办公室,及时协调工程推进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实行“督考合一”工作法,建立了“周报表、月通报、季调度、年终考核”制度,由县委、政府督查室和组织、纪委等部门组成四个督导组,采取多种方式进展督导检查,并严格奖惩问责,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该县屡次召开部门协调会,研究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通过部门争跑,上级支持,该县易地扶贫搬迁扶持政策倾斜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土地住建、林业农牧、就业社保、财政金融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开绿灯”,确保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畅通无阻。如

13、:县新增建立用地和增减挂用地指标要优先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需要;国有土地安置的可办理房屋确权手续,集体土地安置的,可享受棚户区改造政策等等;对同步搬迁户和自行安排搬迁户,在用好国家和省级资金的根底上,缺乏局部由县财政全部兜底保障,确保同步搬迁可以顺利施行。三是全力强化资金保障。“十三五”期间,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共需贷款78651万元,搬迁村土地复垦后,通过逐年流转建立用地指标,估算收益94494万元,除还贷外,剩余全部用于民生改善工程。由县财政局牵头,注册成立了沽县振投资,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融资主体,负责承接上级融资平台资金及县级工程投融资等工作,目前,已完成了资金承接手续,省国开行已通过贷审

14、会给予该县5.8亿元资金授信。典型经历二承德滦平县确保“三精准” 答好“怎么办”滦平县地处燕山北部山区,山多地少,工业根底薄弱,人均收入低。目前全县共有82个贫困村,24617户贫困户,42680名贫困人员,贫困人员年平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800元,有相当一局部人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坡陡路远、水电路根底设施极差的地区,这些条件严重阻碍着当地百姓的生活程度的进步。要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只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为此县委县政府把这一工作作为“当头炮”,下大力度确保搬迁工作完成。一、确保“三精准”首先是确定搬迁对象,保证人员精准。确定搬迁对象是精准扶贫的重点,滦平根据易地扶贫搬迁方案,对全县1

15、5个乡镇、39个村、1792户、5805口人进展了统一的入户调查,成立了3个工作组,行程累计一万余公里,对列入易地扶贫搬迁方案的贫困人员的生存条件、家庭情况等进展了深化理解,确实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必须予以登记,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排除,对登记结果进展了公示,公示期内未出现群众对不符合搬迁条件人员违规列入搬迁方案的举报,同时也未出现符合搬迁条件人员未列入的情况。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确定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为后期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打下良好根底。其次是加大宣传力度,保证政策精准。宣传工作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主战场,中国人有“故土难离”的传统思想,这就为搬迁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为此县里成立的

16、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传小组,让小组成员吃透扶贫搬迁政策后,先后48次到各乡镇对搬迁工作所涉及的乡镇工作人员进展了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再通过乡镇工作人员向搬迁人员讲解政策,确保扶贫搬迁人员对政策有深化的理解。针对乡镇提出的问题,县政策宣传小组面对面解答问题,累计为500余人次解答易地扶贫搬迁相关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搬迁人员的信任和支持,拉近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间隔 。同时在县发改局、县扶贫办接待易地扶贫搬迁问题来访群众300余人次,并对相关人员提出的问题作出满意答复。政策宣传过程中,有些在外务工人员未能及时理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或理解片面,他们在社交网站上对政策提出了疑问,并有不明真相的人员随声附和。面对这种严峻考验,该县迎难而上,组织精通网络的年轻干部专门负责搬迁政策的网上解答,针对您提出的几十条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那么,对每一个问题进展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得到了广阔您的赞誉,有很多您对这一工作点了赞。宣传工作的成功促进了扶贫搬迁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