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例及反思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2890490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例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例及反思(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例及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4篇)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1 教材分析 天游峰的扫路人九年义务训练苏教版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散文。用细腻的笔触,通过游人与扫路人的深刻的对比描写,以及对扫路人的外貌、语言、神态的生动描写,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布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欣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详细的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尝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尝老人的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悟生

2、活,培育同学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品尝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预备 1、多媒体课件:天游峰图片及文章中描写老人神态、语言的句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质疑激趣。 1、多媒体显示天游峰图片,引导同学复述它的险。 2、引导质疑:就是这样一座险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每天一级一级扫上山,再一级一级扫下山,清扫着一千八百多级台阶。同学们,假如你们是前来天游峰采访的小记者,老师就是这位扫路人,你们想问我什么呢? 3、谈话引入:是呀,老人累吗?他为什么不退休?这位可敬的老人给了我们一个谜。本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老人,凭自己的力气解开这些谜。 二、小组合作,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1、快速阅读课文412自然段,画出描写扫路人神态和语言的句子。(神态用 . 标,语言用画;先独立画,然后同桌沟通) 2、四人小组合作沟通。 朗读所画的描写老人的神态、语言的句子,完成下列作业: 1)边读边联系上下文,并能大胆绽开想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 2)试着将你从所画的句子中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沟通 1)谈话:你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呢?为什么? (各组代表用自己的话汇报,如感受不同,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2)通过读、评、议、演理解文章重点句。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

4、,自在闲适。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闲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但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家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吗? (抓住不累、好山好水、轻轻松松、自在闲适、悠闲、早该、实在、舍不得等词及反问句,引导同学读、评,读出怡然得意的语气,体会扫路人对大山的一片深情及扫路人乐观、不断攀登的精神。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a、辩论:30年后,眼前的这位可敬的老人能请喝茶吗? b、有感情朗读。 c、结合课文第11自然段,分角色表演。 d、这布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始终伴随我回到住地。 (引导同学质疑后联系上下文体会该句表达的思想感

5、情。) 三、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全文 (师和着乐曲,生全体起立,闭上眼睛、合拢双手)同学们,虽然30年后这位可敬的扫路人不肯定能与相聚,但还是让我们一起为他能成为一位百岁老人而祝愿祈祷吧!由于正是这位一般的扫路人,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是如此美妙,如此布满了盼望,再苦再累的日子,我们也要笑着过! 五、课外延长 30年后,假如老人健在,再一次来天游峰访问老人,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绽开想象,写一个片断。 教学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布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美丽,描写细腻,特殊

6、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非常细致。 首先谈话揭题,让同学知道本文写的是天游峰的扫路人。接着,我放手让同学自主学习,想想你熟悉了一位怎样的老人?通过同学质疑争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同学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层次,并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武夷山第一险峰的险峻的教学也尤为重要,我先让同学读读这一段,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引导同学抓住文中像一根银丝、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等词句边朗读,边想象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最终练习朗读,读出雄伟险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为后面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作好铺垫。 我与扫路人的对话描写特殊细致,表现了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这是教

7、学的重难点。我让同学走进对文本的研读,仔细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引导同学通过老人朴实的话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相关段落。主要围绕想想老人扫路究竟累不累?、老人扫山路真的很轻松吗?这些问题绽开争论,让同学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查找事实依据。从天游峰的险峻中体会老人上山扫九百多级、下山扫九百多级是多么的不简单!以及那层层叠叠的石阶,经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等语句来体会老人扫山路是非常艰辛的。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扫山路是一件很困难、很辛苦的事,那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再次引导同学抓住老人的语言:扫

8、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等语句,朗读感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老人对生活布满了信念。最终,联系课文最终一句 这布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始终伴随我回到住地。来理解体会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指导同学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朗读课文最终一段,再次体会老人喜爱生活、豁达自信的性格特点,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赞美。 另外,对老人外貌的描写,从 瘦削乌黑慈善炯炯有神等词语中朗读感受到这是一位身体健朗、和善可亲的老人。 始终以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为主线绽开学习,通过读读、画画、议议,让同学各抒己见,当同学感受不到位时,我适时点拨;当同学理解出现偏差时,我顺

9、势引导,从而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2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九年义务训练六年制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布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因此,我在备课时想到要引导同学从详细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尝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在教学中,我试图抓住课文对扫路老人的外貌描写和三次对话描写来贯穿全文,让同学从这些描写中来朗读品位,体会人物的特点和精神。因此设计了一个大问题,即你从这段文字中对老人有什么印象。通过这个问题串起全文,引导逐

10、步深化挖掘人物形象和内在精神。同时我也留意到了课文对天游峰的又险又高的文字描写,设计了相应的环节让同学读中体会。 但是由于阅历尚浅,对自己所设计的种种问题想放又不敢放,因此造成了对同学自主性的局限,使自己的主导性过强。同时,对于文章中峰与人的关系没有能够将钻研教材时的处理实施贯彻,造成了文本上的分裂。是一个遗憾。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信任,随着自己的努力和大家对我的关心,我会不断的前进,使自己教学中的遗憾越来越少!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1.由于叙事性阅读教材,更能调动同学的阅读爱好,相机渗透写作学问,就要关注同学语文素养的进展,同学便能在把握语文基础学问的同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

11、升。在教学时,我引领同学弄懂人物的外貌描写如何有选择地进行;揣摩文章明明写了扫路人,为什么又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了天游峰的景色呢?让同学在内容与写作方法都有所得。 2.同学感悟、品尝语言文字的过程,便是与文本潜心对话的过程。在课堂上,我让同学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自主感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朗读。在指导课文的朗读时我紧紧抓住情感这条线,设计了默读,自读,听读,指名读,齐读,让同学在读中悟,在读中品,从而提高同学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力量,提高语文素养。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布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对老人自信

12、、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在上课之前,我仔细仔细查找资料,反复修改自己的设计,尽管这样,讲完课后我觉得还是有很多的遗憾。其实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更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 一.仔细研读文本,上好课的前提。 在上课之前,我反复地读教材,由于只有真正地走进文本,才能更好地引导同学徜徉在文字的字里行间。在多次朗读课文后,我觉得文章很简洁,一是突出了峰的高和险,二是对扫路人的描写。通过对扫路人的言、行、貌的描述,告知我们这是一位勤劳、朴实又乐观豁达的老人,通过老人朴实的语言,告知我们人生的哲理,表达自己对老人敬重和赞美之意。让这位扫路人走进同学的心灵深处,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13、这才是文章的内核和灵魂。读懂了文本后,细心设计每一个环节。 首先我直接导入,然后让同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思索:天游峰究竟是什么样的山峰?让同学温故而知新,是一种不错的想法,但授完课后我认为,作为高年段的同学,从概括内容入手,让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所以我认为在课伊始让同学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回顾更合适一些。 然后,默读课文311自然段,边读边品尝人物特点,就是一个层次的跨越。体会武夷山第一险峰的险峻的教学也尤为重要,我在前一课时已经完成,本堂课只是让同学通过抓住文中像一根银丝、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等词句边朗读,边想象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回顾天游峰高而险的特点。最终练习朗

14、读,读出雄伟险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为后面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作好铺垫。 我与扫路人的对话描写特殊细致,表现了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这是教学的重难点。我让同学走进对文本的研读,仔细自读课文,思索,你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这一主导性问题,让同学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让同学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查找事实依据。从天游峰的险峻中体会老人上山扫九百多级、下山扫九百多级是多么的不简单!以及那层层叠叠的石阶,经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等语句来体会老人扫山路是非常艰辛的。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扫山路是一件很困难、很辛苦的事,那老人为什

15、么说不累呢?再次引导同学抓住老人的语言: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等语句,朗读感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老人对生活布满了信念。并且让同学争论人生70古来稀,30年后,还能看到老人吗?同学在热闹地争论中进一步又一次体会出老人的乐观、自信,勤劳,是长寿的秘诀,学习老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品读文本,感受人物品质,让课堂更精彩 在这节课的主要环节的设计上,我就采纳了板块式,峰、人、情,既洁净利落,又避开了支解课文。在同学研读人的特点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同学,让同学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并让同学说出理由,同学不但写的好,有的写朴实,健康,有的写自信、乐观,有的写有精神、爱生活。哪怕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