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2890415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根据语言学家GeorgeYule对会话方式的划分理论以及EdwardT.Hall的文化语境性理论可知,中国文化是高语境文化,而美国文化是低语境文化,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的关系在高语境文化下是高体贴式,在低语境文化下是高介入式,可从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方面探讨其关系的根源,在同一种文化语境中两种会话方式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综合概述,我们引出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和准则。关键词高介入式;高体贴式;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跨文化交际引言会话方式是指参与谈话的特定方式.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需采取不同的会话方式进行交流。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笔者发现有时候冲突误会就是会

2、话方式的不同引起的。因为我们自身的文化决定我们会采取某一种特定的会话方式,但这种会话方式在其它文化中不一定能得到认可和赞同。所以,如果我们要与其它文化的人进行成功的交流,GeogeYule指出人们通常具有两种会话方式高介入式和高体贴式。笔者通过比较后发现,在低语境文化的国家中,人们通常倾向于采用高介入式的会话方式参与谈话;而在高语境文化的国家中,人们往往采取高体贴式的会话方式。下面,笔者将对高低语境文化及两种会话方式的意义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来证实该结论,并探讨其历史文化根源,从而引出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和准则。二、高低语境文化的意义和特点1. 意义1976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

3、dT.Hall提出了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culture)和低语境文化(1owcontextculture)的概念,简称为HC和LC2。Hall认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讯息中。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3(P.96)也就是说:在高语境文化中,说话者的言语或行为意义来源于或内在化于说话者当时所处的语境,他所表达的东西往往比他所说的东西要多。而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强调的是双方交流的内容,而不是当时所处

4、的语境。从该表中我们发现5(P.34)Gudykunst将十二个不同文化的国家按“低语境”到“高语境”的方式排列,中国文化具有高语境特性而美国文化具有低语境特性。4(P.181)2. 特点LC外显,明了明码信息较多的言语编码反应外露(圈)内(圈)外灵活人际关系不密切低承诺时间高度组织化HC和LC几乎具有完全相反的特征:M.W.Lustig和J.Koester曾把HC和LC文化及交际的特点概括为:HC内隐,含蓄暗码信息较多的非言语编码反应很少外露(圈)内(圈)外有别人际关系紧密高承诺时间处理高度灵活从上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HC文化主要依赖于人们思想预先设定的、先人为主的程序来传达信息,如许多

5、不成文的传统习惯,不言而喻的价值观和社会普遍公认的行为模式。而IC文化则相反,它强调的是理性和逻辑,也就是在理性的基础上用逻辑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推导出结论。三、两种会话方式的意义和特点1意义Yule在Pragmatics一书中,对两种会话方式下了明确的定义有一些人认为在会话中应该积极主动,语速相对较快,话轮转换间几乎没有停顿,甚至还会有一些重合和抢话。这是一种会话方式,被称之为高介入式(highinvolvementstyle)。还有另一种与之完全不同的方式,说话者使用相对慢一点的语速,话轮之间有较长的停顿,不重合,避免打断或者抢别人的话。这种不插话,不勉强的方式被称之为高体贴式(highcon

6、sideratenessstyle)。”1(P.76)2特点SusanSteinbach在UnderstandingConversationalStylesAroundTheGlobe一书中,曾就两种会话方式制作了一份调查表6:STATEMENTAGREEDISAGREE1. anyonecanJoininaconversationwhenevertheylike2. peoplewhointerruptmerude3. peoplewhodontsaymuchdaisreinterestedintheconversationorinme4. childrenandadultsshouldnh

7、avethetsamerightsinaconversations5. silenceisasignofboredomorlackofbrightness6. ifsomeonechangesthetopic1shouldchangeitbacktofinishmypoint7. ifsomeonechangesthetopic,theyarerude8. menandwomencommunicatedifferently9. therearenodifferencesacrosscultures:weareallthesame从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介入式和高体贴式这两种不同的会话方式的特点:

8、高介入式谈话双方随时欢迎别人加入到谈话中来;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打断别人的话这些都是正常的;话题随时变化,覆盖面广;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男人还是女人都有同等的发言权;认为沉默是一种乏味、缺乏活力的表示。而高体贴式,当然就与之具有完全相反的特点。四、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7(P.57)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人们使用的语言不同,而且表达语言的方式也不同。在HC文化中,人们利用互相熟悉的非语言环境开展交际的行为,这种行为无须明确的话语表达或详尽的描述;而LC文化则要求十分详尽、明确的话语交际行为。纵观Hall和Yule的理论,

9、笔者认为在不同的语境文化下,人们会采取不同的会话方式在高语境文化下是高体贴式,在低语境文化下是高介入式。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差异,要从其文化历史根源和经济发展方面进行探讨。(一)高语境文化下是高体贴式,低语境文化下是高介入式1文化历史根源在西方文化中,从古希腊以来便强调演说的重要性。演说的主要作用便是公开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以便别人认识到说话人的个性,从而影响他人。表现在语言方面就是西方人强调公开场合的交际,如公开演说,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在竞选中尤为突出。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说话总是比较强势,活跃,对谈话的主导性较强。这些都是高介入式的风格。MCouhhard曾引用下列轶闻来说明这一现象:“一位人种

10、学家记叙了在丹麦和姻亲滞留在一起的情况,其中一位美国人插了进来,尽管给予警告,他仍然一个劲儿地以美国人的亢奋谈个不休,直到九点钟,亲友们告辞就寝,不能再忍受”8又如:Suzy:Sam,ImsorryIdidntmean坏就Greg:Shedidntmean.Sam:Iknow,Iknow.Look,itjustdoesnthappentwice.(Friends)由此可见,言语信息在LC文化中极为重要;而HC文化中的人们认为LC文化中的人们主要依赖言语信息,难以取信于人。9如在高语境文化的中国,人们对沉默是大为推崇,古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说法,今有“沉默是金”的赞誉;而美国人大多认为沉默缺乏

11、交际,是一种无礼的表现,因此,只要有可能出现沉默,美国人就会急急用一些话来填补一下。另外,当美国人与陌生人相处时,也容易自言自语,打破尴尬的沉默。在话轮转换时,美国人喜欢在别人未说完时给予提示,这表示自己一直在认真听,而中国人会觉得这种行为是主宰这场谈话的表现,是表示不耐烦和傲气凌人。在表达方式方面,美国人喜欢开门见山,直来直去,而把拐弯抹角当成是思路不清或缺乏诚意;对中国人来说,直截了当会被认为是对对方的感情不予考虑,应该用比较委婉迂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美国人来说,讲话几乎是惟一的交际手段,而对中国人来说讲话只是手段之一,表情、姿态、服装等都可以传情达意。所有这些特点都表明中美两种文

12、化拥有不同的会话方式,中国文化倾向于采取高体贴式的会话方式,而美国文化则是高介入式的会话方式。又如:Luciana:whentheywerein/powerlaswaitCANIFINISH?Graciela:thatSmypointIsaid。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说话者之间存在一种竞争关系,第二个说话者打断了第一个的话,而第一个说话者为了保持自己的话轮,不得不用更大一点的声音说话。中国传统文化则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以及佛教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性与宇宙是善与恶、阴与阳两种对立的组合。这些力量相互作用,合在一起构成和睦的整体,反映在交际行为上,则意味着交际参与者必须注意情景,口头信息是为

13、了加强社会的和睦统一,而不是促进个人的利益。因此,人们交谈时尽量避免发表个人意见,避免引起争论。在谈话过程中,中国人总是静候别人将话说完,认为中途插话、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这些特点都与高体贴式风格相符。如:这一下,方宏恩的睡意全跑光了,认真地说教起来,其实,中国男人的真爱都埋在心底的,绝不会轻易说出口。男人的爱沉默是金。”“沉默是金?”她停了半晌,112经济发展中国属于农业大国,民众安土重迁,彼此相互熟知,联系密切,有着长期共同生活的经历和背景,形成“高语境”文化。由于人们相互都较熟悉,有很多东西是不言自明的,彼此的相处之道是“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与中国一样同属于

14、高语境文化国家的日本,认为言语信息就不那么重要。如,AJapanesemanagerexplainedtheirconversationalstyletoanAmerican:“WeareahomogeneouspeopleanddonthavetospeakasmuchasyoudohereWhenwesayoneword,weunderstandten。buthereyouhavetosaytentounderstandone。而美国正好相反,它属于工业国,人口迁徙量大,速度快,加上“个人主义”和“隐私”观念,使人们相互之间不易培养共同的生活经历和背景,在交流中不得不依靠语言来表达,由此形

15、成“低语境”文化。所以美国人认为言语信息是极其重要的,只要有机会,他们绝对不甘忍受沉默,而是不断地说话,用话语来填补空白,而且美国人在会话中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高介入式会话方式的体现。如:Phoebe:Hey!Monica:HeyOkay,Igavehimanotherchance,buthimhasgottogo!PhoebeBut/Monica:No!Nono!HeistotallyincompetentIcalledthechefwhorecommendedhimtome.Hesaid,“Haha!Gotcha!”(Friends)又如:Mike:Yeah,look,andIdonwtantyoutofeellikeyouhavetogivemeyourkeyjustbecause/Phoebe:Ohno,Iwantto(Friends)(二)两种会话方式在高低语境文化中的转换当然,在高低语境文化中分别存在两种不同的会话方式,这种区别并不是绝对的,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高语境文化下的中国,人们有可能采取高介入的谈话方式,而在低语境文化下的美国,人们也有可能使用高体贴式的会话方式。1在高语境文化中由高体贴式转向高介入式(1) 自由辨论赛在辩论赛场上,当比赛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时,双方选手为了取得最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