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289000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复习题第一课1课文以 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 ,到晚上 地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 两个场景的插入,记叙了作者童年时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 和对 的渴望。2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这两句话中,描写“我”的动作的词有 ,从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 。3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将 比作 ,写出了我 ,由这句话可以想到的成语是 。4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的意思是 ,快乐是因为 ,惧怕是因为 ,这句话在文化中的作用 。5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

2、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两句话通过对我和的对比,趣味盎然地写出了(21),更加表现了我对读书的(22)。6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意思是(23)。第三课1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句话把 比作 和 ,这样写的好处是 。2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的原因是 A闲得无聊B从书中发现新的东西C为了读懂内容3与标题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的句子是 。(第7自然段)4作者一遍又一遍的读一本书的方法是排序(1)编故事品味欣(2)总结收(3)再读寻找新(4)内容思考: 。5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找出和这句话意思相近的语句

3、 。(最后一段)6作者的读书方法给了你什么启示? 7我在写作文悟到的道理,一是构思 ,二是要写 ,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 。8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的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它”指 ,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得到了哪些报偿? 。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第二课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闲书指 ,正课指 三贯通指 ,三贯通是季爷爷对苗苗 而说的,是想告诉苗苗 ,课文标题里的“大树”实际指 ,“苗苗”指 。第四课1文中的“长生果”指 ,意思是 。2我的“长生果”按照 顺序写的,介绍了我的读书经历:读小画片、,读文化站的故事、。第四单元复习题第十三课1钓鱼的启示按照 顺序

4、,先写了 ,再写了 ,最后写了 。2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填空:当我钓到大鲈鱼时, ;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祈求爸爸留下大鲈鱼时, ;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 。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深刻启示 。3“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含有两层意思:一是父亲 ;二是父亲也在经历 。一个“得”字表明父亲态度 。4课文中,面对“我”急切的心情,父亲却显得很“平静”。作者运用了 手法,表现了 。5“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句中第二个“鱼”指: 。6“我”不愿意放弃大鲈鱼的原因是: 、 、 。7“

5、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句子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指 。第十四课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父亲告诉我: 。他教给我 。2 “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句中“那朵幸福的云”指 ,反应“我”当时失望、沮丧的词语是 。3“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留了出来。”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了 。4破折号的用法:“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看来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不然,就只有展示出未缝成的衣服了。” “这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展览会有的衣服没有袖子,有的只有一只袖子,有的还只是一片布样。

6、” 5“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作者讲了 事例,但一生遇到的困难绝对不止这些。父亲的教导让“我” 战胜了许多困难,更重要的是父亲让“我”从小树立了一种 第十五课1落花生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先写 、 ,再写 、 ,其中详写的内容是 。作者得到的收获是 。2课文落花生中,父亲从 等方面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了 ,告诉我们花生没有 ,却具有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体面:A体统,身份;B光荣,光彩;C好看,美丽。她不仅长得体面,还有一颗善良的心。 大家都知道好吃懒做是不体面的。 你这样做,真是太失体面了。4作者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 ,

7、不要做 的人。5填空:花生的 ,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 ,不像 那样,把 的果实(21),使人一见就生(22)。你们看它(23),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24),必须(25)。第十六课1珍珠鸟作者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赋予了珍珠鸟人 的和 。2“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再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找出描写珍珠鸟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我体会到 。3“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的理解 。第二单元复

8、习题第5课1秋思的作者是,写的是季,“意万重”的意思是。诗中用一个细节表达了自己的浓浓思乡情:。此诗属于抒情。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出自朝诗人的,全诗表达了诗人真挚的之情。其中“绿”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这样用的好处是:。3泊船瓜洲中出现了几处地名,分别是、,诗人的故乡在。这首诗押韵。4长相思一词中“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点明了行进的方向。词中点题的句子是,它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本词(21)和(22)融为一体。5秋思中“复恐”二字是对诗人(23)的描写,促使他做出“(24)”的举动。第6课1题目“梅花魂”的意思是,本课指的精神。作者运用了的手法。2文中“梅花”既代

9、表了 ,又表达了祖父。3反问句改写陈述句: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4“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这两句话通过,可以看出。5“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这几句话通过对外祖父、的描写,表现了。6“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梅花的秉性”指。这一段外祖父先赞美,再赞美,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7梅花魂8围绕梅花写了外公的五件事:(21)(22)(23)。8外祖父“

10、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透着血色的梅花”。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2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我这块手绢?(25)第7课1课文围绕桂花写了:喜欢桂花的香气-桂花-桂花-桂花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又”说明,表达了作者的情感。3理解句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4“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一个“”字,形象地写出了。第8课1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篇优美的,一个“”字贯通全文。表达了作者的情感。2“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当时的情景”指,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家乡

11、的。3“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句中“它”指。“唱和”的“和”应读。第三单元复习题1、鲸是一篇文,给我们介绍了鲸的,种类,等方面的知识。2、鲸的种类有和,他们的区别在于。从哪些语句看出鲸的食量大?。3、证明鲸不是鱼的主要理由有和。4、写出说明方法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出,还显得很宽敞。( )( )5

12、、松鼠的作者是国作家。课文主要采用、等手法生动形象地重点介绍了松鼠的、和乖巧的行为。6、松鼠一文的中心句是。在文中的作用是。7新型玻璃一文仅仅扣住一个“”字,依次向我们介绍了、五种玻璃。8、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9、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三色光,所以一般情况下天空呈现蓝色。灰尘则不同,它不加选择地散射。“一般情况”体现说明文的特点。这句话运用了方法,突出了灰尘能够散射的特点。10、假如没有灰尘作者通过介绍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11、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夹丝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变色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吸热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吃音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