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2889133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丰碑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十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丰碑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可全文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地方不多,而是用了大量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将军的神态和动作,感情真挚浓烈,有力地衬托了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在认真分析了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丰碑这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情感目标: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

2、和教育;理解丰碑的含义。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初步领会文章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教学难点:理解丰碑的含义。二、说教法1、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2、多媒体直观法:课堂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快、更准、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3、自主、合作、探究法: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

3、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4、表演法:表演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在课堂中运用表演法,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5、诵读感悟法:丰碑一课语言精练生动,思想性强,故事感人至深。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实现语感的积淀。三、说学法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习课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四、说教学流程针对教材特点,我把这课的教学时间定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习课文的第1

4、、2自然段。这里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在这一课时里,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标。第一个教学环节 渲染气氛,读题导入1、利用多媒体出示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的行军画面,播放狂风呼啸的录音。教师激情导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2、教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理解字义。然后板书丰字,让学生,根据词义选择义项。这样,学生很容易弄懂课题的意思是: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这时,教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定会提出有价值的

5、问题:这是一座什么纪念碑,是纪念谁的?这样导入课文,会立即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也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奠定了基础。第二个教学环节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1、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学生不难从课文的第13自然段找到答案:丰碑是指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后一定能提出: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呢?教师表扬学生问题提得好,鼓励学生再读课文,自悟自得。2、学生再读课文,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这个环节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还

6、引导学生扣住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幼口、幼脑、幼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精神。第三个教学环节:感悟丰碑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三自然段,思考两个问题:文中除了讲军需处长,还讲了谁?哪些内容直接描写军需处长?哪些内容写将军?(这些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学生默读自学课文第七自然段,教师提出自学要求: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词。议一议: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完毕,各小组作小结,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抓住重难点进行点拨指导。在体会军需处长穿着单薄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换词法理解贴的精妙。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

7、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冰天雪地、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等词语,利用电教手段辅助以、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画面来感受天气的严寒。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联系比较中,在情境体验中充分感受到军需处长是因为穿得太少而被严寒活活冻死的。在体会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理解镇定、安详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军需处长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怎么会被活活冻死呢?他冻僵时为什么表现得那样镇定、安详?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军需处长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为了革命,他视死如归。为了人民,他死得其所。在学生体会了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后,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引读、指导朗读、加一

8、个抒情句子颂读、自由读。比如:加抒情句子读:这位老战士是多么伟大,多么坚强啊!这一环节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使学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而且记住了好词好句,积累了语言。3、体会将军的动作、神态描写画一画: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将军的神态?议一议:将军的神态描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演一演:指名表演将军敬礼的动作,其他同学评价,体会将军的心情。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教师出示填空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探究结果。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读、议、演、品将军神态变化的词句后明白:通过描写将军错怪军需处长后的愧疚之情以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更显出军需处长形象的高

9、大,品质的高贵。写将军实际上是作者从侧面刻画军需处长的形象,让学生体会到衬托手法的妙处。4、体会丰碑的含义多媒体出示第13自然段的课文内容,利用课件展示情境。指名读后引导学生理解晶莹的意思。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晶莹的?课文中指什么?学生讨论交流问题: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启发学生谈一谈: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你想说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指导感情朗读,齐读。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利用电教媒体展示了特定的情境,减缓了理解难点的坡度。学生在读议中体例到军城, 处长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像一座纪念碑一样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第四

10、个教学环节 首尾联系 深化主题面对行军途中将要面临的严峻考验,将军开始是什么样的心理?(担心)现在他还担心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1、指名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2、要求学生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引导学生联系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来理解,然后指导学生用坚定的语气来朗读。3、配画播放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歌曲。这个环节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教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学生明白了军需处长仅仅是千千万万个红军中的一个代表,他的精神就是红军队伍的精神。配画播放歌曲让学生再次入情入境,深刻感悟。第五个教学环节 拓展延伸根据下面的题目,自选一题,课后完成

11、。1、搜集红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办一份手抄报。2、自读资料:有关殷雪梅舍身救人的英雄事迹的报道读了这则报道,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链接了学生的课堂内外,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莫高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接着写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点,最后写莫高窟是艺术宝库。二、说目标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感受这些风景名胜的美丽,体会到作者蕴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根据大纲要求,课文类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文字优美,是对

12、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极好例子,可以通过朗读的训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2、借助图片和音乐,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莫高窟的艺术特点。根据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本课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在教学中运用展示图片和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特点,这课学习的重点从内容上讲欣赏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彩塑、壁画),难点就是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四、说教法莫高窟是继讲读课文江南水乡周庄、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夜色之后的第四篇课文,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

13、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课立定于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下面,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教师出示泥塑、谈绘画,通过问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学生已有的认识,接着引出课题,借助图片理解“窟”的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寻找答案,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目的是为了后面学生找描写彩塑、壁画的内容打下铺垫。三)

1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质疑问难,围绕研究性的问题,学会筛选性阅读,探讨,我们的课堂充满了问题,才会学趣盎然。(如果学生不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养成能提问的好习惯。)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1、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随机进入,这样,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尊重学生。)2、品读“彩塑”一段。(1)朗读感受:莫高窟的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2)欣赏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学生欣赏图片,形象具体地感知了彩塑的神态。)(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彩塑的神态

15、。)(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字里行间蕴于情感。)(4)对话追问:同学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请你们追问一下古人,他们当时塑造神态各异的彩塑,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交流,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5)美读感悟:把你自己对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学生配上动作。(此目的是通过美读、模仿,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领会情感。)(6)想像说话: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赞叹?(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和情感的共鸣。)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放幻灯片)(渗透学法指导)4、自主品读彩塑一段,读后汇报交流。5、欣赏了莫高窟的壁画,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