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288507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94版)1总则1.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 (以下简称“要点”汇) 总了多年来 设计与运行部门在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运行方面的基本经验,也是事故教训的总结。1.2新建、扩建和技改等工程,均应执行本“要点”;现有发电厂、变电所设施,凡严重威胁 安全运行的必须立即更改,其他可分轻重缓急有计划地予以更新或改造。制造和科研部门 也必须遵守本“要点”的规定。1.3本“要点”只是要点,不是应有的全部内容。有的问题在其他部颁规程如现场实验工作 保安规程中已有明确规定,但为了强调,某些部分也在本“要点”中重复列出。1.4过去颁发的反措及相关文

2、件凡与本“要点”有抵触的,应按本“要点”执行。1.5本“要点”由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和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解释。2直流熔断器与相关回路配置基本要求:消除寄生回路:增强保护功能的冗余度。2.1直流熔断器的配置原则如下:2.1.1信号回路由专用熔断器供电,不得与其他回路混用。2.1.2由一组保护装置控制多组断路器(例如母线差动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发电机差动保 护、线路横联差动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等 )和各种双断路器的变电所接线方式 112 断路 器、双断路器、角接线等的配置原则:2.1.2.每1 一断路器的操作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2.1.2.保2 护装置的直流回路由另

3、一组直流熔断器供电。2.1.3有两组跳闸线圈的断路器,其每一跳闸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2.1.4有两套纵联差动保护的线路,每一套纵联差动保护的直流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 断器供电;后备保护的直流回路,可由另一组专用直流熔断器供电,也可适当地分配到前 两组直流供电回路中。2.1.5采用“近后备”原则,只有一套纵联差动保护和一套后备保护的线路,纵联差动保护与 后备保护的直流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2.2接到同一熔断器的几组继电保护直流回路的接线原则:2.2.1每一套独立的保护装置,均应有专用于直接到直流熔断器正负极电源的专用端子对, 这一套保护的全部直流回路包括跳闸出口继电

4、器的线圈回路,都必须且只能从这一对专用 端子取得直流的正、负电源。2.2.2不允许一套独立保护的任一回路(包括跳闸继电器)接到由另一套独立保护的专用端子 对引入的直流正、负电源。2.2.3如果一套独立保护的继电器及回路分装在不同的保护屏上,同样也必须只能由同一专 用端子对取得直流正、负电源。2.3由不同熔断器供电或不同专用端子对供电的两套保护装置的直流逻辑回路间不允许有任 何电的联系,如有需要,必须经空触点输出。2.4找直流接地点,应断开直流熔断器或断开由专用端子对到直流熔断器的连接,并在操作 前,先停用由该直流熔断器或由该专用端子对控制的所有保护装置,在直流回路恢复良好 后再恢复保护装置的运

5、行。2.5所有的独立保护装置都必须设有直流电源断电的自动报警回路。2.6上、下级熔断器之间必须有选择性。3.保护装置用直流中间继电器、跳(合)闸出口继电器及相关回路3.1 直流电压为 220V 的直流继电器线圈的线径不宜小于 0.09mm ,如用线圈线径小于 0.09mm 的继电器时,其线圈须经密封处理,以防止线圈断线;如果用低额定电压规格 (如 220V 电源用于 110V 的继电器)的直流继电器串联电阻的方式时,串联电阻的一端应接于负 电源。3.2直流电压在110V及以上的中间继电器一般应有符合下列要求的消弧回路:3.2.1不得在它的控制触点上并接电容、电阻回路实现消弧。3.2.2用电容或

6、反向二极管并在中间继电器线圈上作消弧回路,在电容及二极管上都必须串 入数百欧的低值电阻,以防止电容或二极管短路时将中间继电器线圈回路短接。消弧回路 应直接并在继电器线圈的端子上。3.2.3选用的消弧回路所用反向二极管,其反向击穿电压不宜低于1000V,绝不允许低于 600V 。3.2.4注意因并联消弧回路而引起中间继电器返回延时对相关控制回路的影响。3.3跳闸出口继电器的起动电压不宜低于直流额定电压的50%,以防止继电器线圈正电源侧 接地时因直流回路过大的电容放电引起的误动作;但也不应过高,以保证直流电压降低时 的可靠动作和正常情况下的快速动作。对于动作功率较大的中间继电器(例如 5W 以上)

7、, 如为快速动作的需要,则允许动作电压略低于额定电压的 50% ,此时必须保证继电器线圈 的接线端子有足够的绝缘强度。如果适当提高了起动电压还不能满足防止误动作的要求, 可以考虑在线圈回路上并联适当电阻以作补充。由变压器、电抗器瓦斯保护起动的中间继电器,由于连线长,电缆电容大,为避免电源正 极接地误动作,应采用较大起动功率的中间继电器,但不要求快速动作。3.4 断路器跳(合)闸线圈的出口触点控制回路,必须设有串联自保持的继电器回路,并保 证:a跳合)闸出继电器的触点不断弧。b.断路器可靠跳、合闸。3.4.1对于单出口继电器,可以在出口继电器跳(合)闸触点回路中串入电流自保持线圈,并 满足如下条

8、件:3.4.1. 自1 保持电流不应大于额定跳(合)闸电流的50% 左右,线圈压降小于额定值的5% 。3.4.1. 出2 口继电器的电压起动线圈与电流自保持线圈的相互极性关系正确。3.4.1.电3 流与电压线圈间的耐压水平不低于交流 1000V 、1min 的实验标准(出厂实验应为交 流 2000V 、1min)。3.4.1. 电4 流自保持线圈接在出口触点与断路器控制回路之间。3.4.2有多个出口继电器可能同时跳闸时,宜由防止跳跃继电器 KBJ 实现上述任务,防跳继 电器应为快速动作的继电器,其动作电流小于跳闸电流的50%,线圈压降小于额定值的 10%,并满足第3.4.1.T 3.4.1.条

9、的相应要求。3.5不推荐采用可控硅跳闸出口的方式。3.6两个及以上中间继电器线圈或回路并联使用时,应先并联,然后经公共连线引出。4 信号回路4.1应当装设直流电源回路绝缘监视装置,但必须用高内阻仪表实现,220V的高内阻不小 于20kQ; 110V的高内阻不小于10kQ4.2检查测试带串联信号继电器回路的整组起动电压,必须保证在80%直流额定电压和最不 利条件下分别保证中间继电器和信号继电器都能可靠动作。5 跳闸连接片5.1除公用综合重合闸的出口跳闸回路外,其他直接控制跳闸线圈的出口继电器,其跳闸连 接片应装在跳闸线圈和出口继电器的触点间。5.2经由共用重合闸选相元件的 220kV 线路的各套

10、保护回路的跳闸连接片,应分别经切换 连接片接到各自起动重合闸的选相跳闸回路或跳闸不重合的端子上。5.3综合重合闸中三相电流速断共用跳闸连接片,但应在各分相回路中串入隔离二极管。5.4跳闸连接片的开口端应装在上方,接到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回路,应满足以下要求:连接 片在落下过程中必须和相邻连接片有足够的距离,保证在操作连接片时不会碰到相邻的连 接片;检查并确证连接片在扭紧螺栓后能可靠地接通回路;穿过保护屏的连接片导电杆必 须有绝缘套,并距屏孔有明显距离;检查连接片在拧紧后不会接地。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需 立即处理或更换。6 保护屏6.1保护屏必须有接地端子,并用截面不小于4 mm2的多股铜线和接地网直接

11、连通。装设静 态保护的保护屏间应用专用接地铜排直接连通,各行专用接地铜排首末端同时连接,然后 在该接地网的一点经铜排与控制室接地网连通。专用接地铜排的截面不得小于100mm 2。6.2保护屏本身必须可靠接地。6.3屏上的电缆必须固定良好,防止脱落、拉坏接线端子排造成事故。6.4所有用旋钮(整定连接片用)接通回路的端子,必须加铜垫片,以保证接通良好,特别注 意螺杆不应过长,以免不能可靠压接。6.5跳(合)闸引出端子应与正电源适当地隔开。6.6到集成电路型保护或微机型保护的交流及直流电源来线,应先经过抗干扰电容 (最好接 在保护装置箱体的接线端子上),然后才进入保护屏内,此时:6.6.1引入的回路

12、导线应直接焊在抗干扰电容的一端;抗干扰电容的另一端并接后接到屏的 接地端子(母线)上。6.6.2经抗干扰电容后,引入装置在屏上的走线,应远离直流操作回路的导线及高频输入(出) 回路的导线,更不得与这些导线捆绑在一起。6.6.3引入保护装置逆变电源的直流电源应经抗干扰处理。6.7弱信号线不得和有强干扰(如中间继电器线圈回路)的导线相邻近。6.8高频收发信机的输出入)线应用屏蔽电缆,屏蔽层接地,接地线截面不小于1.5mm 2。6.9两个被保护单元的保护装置配在一块屏上时,其安装必须明确分区,并划出明显界线, 以利于分别停用实验。一个被保护单元的各套独立保护装置配在一块屏上,其布置也应明 确分区。6

13、.10集成电路及微机保护屏宜采用柜式结构。7保护装置本体7.1保护装置的箱体,必须经实验确证可靠接地。7.2所有隔离变压器(电压、电流、直流逆变电源、导引线保护等)的一二次线圈间必须有良 好的屏蔽层,屏蔽层应在保护屏可靠接地。7.3外部引人至集成电路型或微机型保护装置的空触点,进入保护后应经光电隔离。7.4半导体型、集成电路型、微机型保护装置只能以空触点或光耦输出。8 开关场到控制室的电缆线8.1用于集成电路型、微机型保护的电流、电压和信号触点引入线,应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在开关场与控制室同时接地;各相电流线、各相电压线及其中性线应分别置于同一电缆 内。8.2不允许用电缆芯两端同时接地的方法作

14、为抗干扰措施。&3高频同轴电缆应在两端分别接地,并靠紧高频同轴电缆敷设截面不小于100mm 2两端接 地的铜导线。8.4动力线、电热线等强电线路不得与二次弱电回路共用电缆。8.5穿电缆的铁管和电缆沟应有效地防止积水。9仪用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9.1电流互感器及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必须分别有且只能有一点接地。9.2由几组电流互感器二次组合的电流回路,如差动保护、各种双断路器主接线的保护电流 回路,其接地点宜选在控制室。9.3经控制室零相小母线(N600)连通的几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只应在控制室将N600 点接地,各电压互感器二次中性点在开关场的接地点应断开;为保证接地可靠,各电压互 感器的中性线

15、不得接有可能断开的断路器或接触器等。9.4已在控制室一点接地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如认为必要,可以在开关场将二次绕组中 性点经放电间隙或氧化锌阀片接地,其击穿电压峰值应大于 30ImaxV 。其中 Imax 为电网接 地故障时通过变电所的可能最大接地电流有效值,单位为kA。9.5宜取消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B相接地方式,或改为经隔离变压器实现同步并列。9.6独立的、与其他互感器二次回路没有电的联系的电流或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可以在控 制室内也可以在开关场实现一点接地。9.7来自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 4根开关场引入线和互感器三次回路的 2(3)根开关场引入线 必须分开,不得公用。9.8多绕组电流互感

16、器及其二次绕组接入保护回路的接线原则如下:9.8.1装小瓷套的一次端子应放在母线侧。9.8.2保护接入的二次绕组分配,应特别注意避免当一套线路保护停用 (为了实验)而线路继 续运行时,出现电流互感器内部故障时的保护死区。9.9新安装及解体检修后的电流互感器应作变比及伏安特性实验,并作三相比较以判别二次 绕组有无匝间短路和一次导体有无分流;注意检查电流互感器末屏是否已可靠接地。变压器中性点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伏安特性需与接入的电流继电器起动值校对,保证后 者在通过最大短路电流时能可靠动作。10 整流电源及储能电源10.1用整流电源作浮充电源的直流电源应满足下列要求:10.1.1直流电压波动范围应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