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288503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本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的基本排布规律,能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能根据简单的原子(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推断其元素种类。2、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了解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之间的等式关系。利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学习归纳思维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数据分析、制作图素、信息加工和处理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

2、、探索元素性质规律的能力。3、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道元素的性质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通过周期表的应用和总结周期表中“位、构、性”三者的关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学重点】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方法及规律。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4、用图表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教学难点】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间相互制约关系。2、元素的性质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即“位、构、性”间的关系。3、用图表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课时分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课时)、元素周期律(2课时)、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2课时)【实验启示】进行镁与水反应的实验需擦净表面的氧化膜,某些实验室所配的镁条(表面褶皱)放入水中可在常温下看到使酚酞变红。【单元教学建议】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可采用这样一些方式: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如实验、资料阅读、交流讨论等。在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问题而后以实验事实和具体素材为依据,通过对比、对照、归纳、综合、演绎等方式,总结规律。再由表及里探究本质原因,最后将理论运用到具体的

4、实际问题上,在具体的应用中强化对理论的理解。本单元涉及的化学实验较少,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相关实验,如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增补同主族金属单质活泼性比较的实验:钠、钾与水的反应;在钠、镁、铝金属性比较中可以增补氢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的实验:向新制得的Mg(OH)2、Al(OH)3沉淀中分别加入足量NaOH溶液、稀H2SO4。对于钠、镁、铝单质活动性的实验,条件允许的话可设计成学生实验,既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活动性差异,又可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在化学1中已经出现过,操作前可让学生先回顾以前实验时的细节、注意点等。核外电子排布教学建议: 在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1中,学生对于原子的内部结构

5、,原子的组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等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概念,但是理解不深,缺乏系统。在教学中需要对有关内容进一步深化、系统和归纳。 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熟悉这些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接着采用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探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引导学生得出以下规律: 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即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在内层,内层满了,再排外层。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每一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为电子层序数)。 再引导学生观察稀有气体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探究排布规律,通过分析讨论领会这样一些特点: 稀有气体元素

6、的原子中最外层所容纳的电子数是8(氦为2个)。 最外层所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所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层所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32个。最后,需提醒学生注意:虽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电子层离核的远近、能量的高低、每个电子层所容纳的电子数,但是可能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电子是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所以,教师应清楚地告诉学生电子真实的运动状态。【典型例题】1、在118元素中,用元素符号回答: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原子 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原子 L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M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1/2的原子 2、某元素

7、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3、元素X的原子核外M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元素Y2 的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则这两种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为 ( )AXY2 BX2Y CX3Y2 DX2Y3元素周期律教学建议: 由于元素周期律是建立在大量实验事实和资料信息的基础上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在有关资料信息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提示、文字资料、图表资料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对比、分类、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去动手实验获取证据;分析图表、资料获取信息。具体来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可通过表格和函

8、数图象来呈现,而元素的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可以由学生在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观察Na与冷水、Mg与冷水、Mg与沸水、Mg和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根据获得的第一手证据,来推导出结论,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可以让学生阅读材料、观看实验录像或电脑模拟动画,以获得直观的感性的材料。 元素周期律反映的是元素性质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所以,要引导学生利用前一课时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原因,强化“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点。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不仅是要学习到

9、具体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而且,还要学会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利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元素的化合价及物质化学式的方法、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等等,即要学会运用,因而,在教学中要加强练习和巩固。【典型例题】4、R元素形成的化合物RH3,其中R的化合价是其最低负化合价,则R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 ARO2 BRO3 CR2O5 DR2O75、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NaMgCl B热稳定性:HClH2SPH3C酸性强弱:H2SiO3H2CO3H3PO4 D碱性强弱:Be(OH)2 LiOH KOH6、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10、(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mol A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比1mol B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学会使用周期表是本单元的主要目的,因此要认识周期表的结构,要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的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以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给学生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方法,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习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来推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1、。利用周期表知识来解释同主族元素具相似性质的原因及同周期元素性质发生递变的原因。 将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整合,全面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重点强调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的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弄清下列问题: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什么位置?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又在周期表的什么位置? 为什么金属分布在左下角?为什么非金属分布在右上方?【典型例题】7、A、B两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周期包含元素种类分别为m、n。如果A和B同在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如果A和B同在A族,当B在A的上

12、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8、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 已知B、C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族序数的2 倍;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 所在的一组是( )ABe、Na、Al BB、Mg、Si CO、P、Cl D C、Al、P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按要求填空:族周期IAIIAIIIAIVAVAVIAVIIA0234(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名称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3)写出元素的氢化物的结构式_(

13、4)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碱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填化学式,下同)(5)在与的单质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 ,写出(3)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阶段教学分析一、 本专题的地位本专题是在必修1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入到物质的微观世界,从原子、离子、分子的层次探究物理性质、性质变化的规律及其本质原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的微粒观。二、 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专题的重点】1、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离子化合物。2、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微观结构,了解分子的空间结构。3、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和应用。【本专题的难点】1、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原子团、化合物。2、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微观结构,了解分子的空间结构。3、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含有化学键的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