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培训与教育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2883618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培训与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培训与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培训与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培训与教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文档2012 年 10 月 20 日中医科开展中医护理常规培训与教育活动主持人:田茂平学习地点:中医科办公室参加人:田茂平、张玉永、田梅学习时间: 16:00 18:00学习内容:在中医药学这一宝库中不但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护理 精华,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护理同样具有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 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 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 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 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

2、上是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辩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1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管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又有通调水道和朝百脉之功能等。 但五脏各自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而决定了人体各脏器、器官和组织和生理上是互相影响, 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 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如心与肾,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属阴。根据阴阳、水火

3、升降理论, 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所以心火必须下降于肾, 而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相济。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心火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肾水凝聚,这样就会出现以失眠为主症的心悸、怔忡、心烦、 腰膝酸软等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的病理表现。又如心与肝也有同样的关系,只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运正常,肝才有藏。若肝不藏血,血运也必然失常。说明五脏一体观反映人体内部器管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另方面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辩证的统一,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因此,我们在护理病员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

4、病人的外在变化, 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如临床上见到口舌糜烂的局部病变,实质是心火亢盛的表现。因心开窍于舌,心又与小肠相表里,病人除口舌糜烂外,还可有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证候表现。在护理上除局部给药外,还须嘱病人保持情志舒畅, 不食油腻煎炸辛辣等助热生湿之品,宜食清淡泻火之物,如绿豆汤、 苦瓜等。以通过泻小肠之火而清心火,使口舌糜烂痊愈。2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 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1 / 2精选文档( 1 )季节气

5、候对人体的影响:在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和冬寒的气候变化规律。 万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等相应的变化。人体也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如: 灵枢。五癃津液别中记载:天暑诮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胱,由为溺与气。说明春夏阳气发泄, 气血易趋于体表, 皮肤松弛, 故疏泄多汗等; 而秋冬阳气收敛, 气血易趋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等。学习效果:通过学习加强了本科医护人员对中医护理的进一步认识。记录人:张玉永(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 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2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