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轨设备管理制度汇编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288319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轨设备管理制度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无轨设备管理制度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无轨设备管理制度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无轨设备管理制度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无轨设备管理制度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轨设备管理制度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轨设备管理制度汇编(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轨设备管理制度汇编矿用铲运机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司机要求:铲运机司机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有操作证, 懂铲运机基本的工作原理, 方可操作。严禁非铲运机司机开车!(一)接班检查:1 、外观检查:重点检查液压系统、燃油系统、制动系统和电气仪表,照明是否完整可靠,有无“四漏”现象。2 、检查柴油机、齿轮箱、液压油箱、桥的油面、变矩器油,需要时补充。3 、按“润滑保养”制度进行润滑或加油。注意:要使用合格的未污染的经过沉淀的油料, 添加时要特别注意清洁, 油添加量不可超过规定油面。4 、检查水箱冷却液情况,按要求补充(风冷除外)。注意:打开水箱盖检查液位和添加时,必须在液温降低后进行,防止烫伤。5 、

2、检查轮胎磨损情况和充气压力。6 、检查传动轴、万向节、轴承盖和轮盘固定螺母松紧情况。7 、检查电瓶是否清洁、完好、接头是否牢固。8 、更换轮胎时,必须先放掉胎内空气,确认压条与轮鼓完好。充气时,不得一次充好,必须先充少量,待确认锁圈完全到位后按规定气压充气。9 、铲车动臂升起后在进行润滑和调整时, 必须装好安全销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止动臂下落伤人。注意:检查电瓶时要严防电瓶短路爆炸,发生硫酸烧伤事故。(二)启动柴油机按下列程序进行:1 、将所有操作手柄放在中位。2 、合上电瓶开关。3 、踏下油门踏板到全速的三分之一。4 、接通启动马达(一次不超过 4 秒钟,如一次未启动,停 15-20 秒再接通

3、第二次,但连续操作不许超过 5 次)。5 、柴油机发动后注意观察油压表, 如15-20 秒仍无指示, 应立即停机检查。柴油机发动后,还要仔细听启动马达是否脱开, 如小齿轮和柴油机大齿轮未脱开,声音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6 、如油压表正常,可中速运转 5-10 分钟暖机。7 、调整惰性转速,用调节栓将机器调整在 700 转/ 分位置。8 、发动机启动后,盘面各仪表指示应在正常范围不准带故障作业。(三)进入工作面前的准备工作:1 、观察全部仪表指示是否正常。2 、检查水箱水位,如上部缺水,应立即停机,等水温下降后再加,直到符合行车要求。(风冷检查皮带松紧度,太松需要张紧或更换)3 、试验转向操作是

4、否正常。4 、试验制动器性能、抬脚后气动缸操作杆应自动回复原位。5 、操作大臂起落和转斗手把,试验液压操作的工作部分动作是否正常。6 、把变速操纵杆扳至工作位置。7 、在通风良好处使柴油机以高速度运转 5 分钟,加热催化剂。8 、将铲斗抬离地面 40cm 。9 、松开手刹车。注意:在行车前千万不要忘记松开手刹车,否则会使变矩器急剧发热,造成变矩器、变速箱传动部件严重损坏。10 、把换向操纵杆扳至“前进”位置。11 、合上快速操纵杆,根据情况选择“快”或“慢”位置。12 、按喇叭,缓踩油门起步。13 、在零度以下低温,起步前还应先将传动系统的油温预热到 40 为止,应按下列方法操作:(1 )不松

5、手刹车,使发动机惰性 2-3 分钟。(2 )增速至 1000-2000 转/ 分,观察变矩器油温表上升 40 ,然后松开手刹,缓踩油门起步。注意;铲运机工作中间如发现机温、油温过高,不许用冷水淋机冷却,防止机壳炸裂。(四)装铲(铲取矿石):1 、接近岩堆时减速,合上后桥驱动。2 、将铲刃切入角 0-5 ,放铲、插入岩堆。3 、加大油门,并立即合铲或抬大臂,岩堆高时,可一边抬大臂同时合铲。(1 )装、铲动作要协调,尽量要一次完成,斗要装正,不要装的太满。(2 )不要让前轮打滑空转,不要让变矩器“憋死”不转,变矩器停转时间不许超过 30 秒。(3 )不许冲击装铲。(4 )不要在转弯位置装铲,不得已

6、时也要慢铲,绝不允许硬冲使铲运机后部顶起。(5 )不要误操作反转铲斗。4 、铲车作业时,旋转半径内不得有人停留,禁止边作业边维修、注油等。(五)重斗行驶(运矿):1 、铲斗离地约 40 cm 。2 、前桥驱动,中速行驶,避免急刹车。3 、铲车在使用中,严禁突然挂反方向档位,造成发动机熄火。(六)卸载:1 、接近卸载点时,调整铲斗高度。2 、柴油机中速运转进行卸载。注意:卸载速度不许太快,避免在转弯位置卸载,大臂在高举位置,不论重载和轻载都不允许把柴油机停下。(七)空车行使:1、铲斗离地约 40 cm 。2、前桥驱动,中速行驶,避免急刹车。3、在下坡时,严禁铲车脱档或熄火运行。4、铲车严禁运行中

7、载人、运送爆破器材等。(八)停车:1、进入指定的停车场地,场地要平整。2、放下大臂,铲斗摆平。3、将所有的操纵杆扳到中位。4、柴油机低速运转 5分钟后停机。5、将停机手把锁定,准备下次启动,取出钥匙。6、拉紧手刹车手把。7、切断电瓶开关。8、按保养规程进行保养。注意:如气温可能降至零度以下,千万不要忘记放水(冷却液除外)。铲运机司机管理规定为加强设备管理,严格落实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 提高设备利用率, 降低设备故障率和设备消耗,保证设备在良好的环境下工作,特要求各生产车间铲运机司机除按照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维护规程操作、保养外,还必须严格执行如下规定:设备使用1 、铲运机只允许

8、经过培训并经安全培训合格批准的人员进行操作,并持证上岗。无证者禁止操作,否则,对当事人处以50 元/ 次罚款,对车间责任人处以100 元 / 次罚款。2 、铲运机司机应按照先检查,后起动的原则进行操作,避免造成设备或人身事故。在工作前首先要对工作路面进行检查、清理、平整。发现直径大于20 厘米以上大石块要及时进行清理。否则,对当事人处以50 元/ 块罚款。3 、铲运机司机每班要严格按照日润滑点检记录的内容逐项进行认真检查,不得缺项、漏项、严禁弄虚作假,否则,在公司设备检查时被发现,扣罚当班人50 元/ 次。4 、在操作过程中铲运机车身与墙体等刮、碰造成的部件变形及毁坏要及时进行修复处理, 否则

9、,在公司设备检查时被发现未修复,对责任人进行 100 元 / 次罚款。严禁随意拆除随车安全附件设施,发现一次罚款 100 元。5 、铲运机在使用中发现问题, 要及时通知维修工进行修理,严禁开带“病”车,否则对责任人罚款50 元,因操作有故障车辆造成事故的,追究当事人责任并处罚不低于200 元/次。6 、铲运机在路况不好或坡道运行时,行驶档位不能大于一档,因超速行驶对车辆或巷道内设施造成损坏的,对责任人按事故损失大小进行处罚不低于200 元/ 次。7、铲运机故障处理结束后,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相互签字在各自的记录本上,拒签或漏签者,在设备检查时发现处以50元/ 次罚款。8、铲运机在运行过程中严禁扒

10、车乘人,一经发现,对司机和乘人各处以100 元罚款。9、生产车间要设专门的服务人员对运输巷道中的石块及杂物每日进行清理, 保证运输巷道平整、 干净无积水, 改善铲运机工作环境。10、设备检查人员在检查中, 发现的问题和隐患, 未能及时整改和处理的, 要说明理由, 无正当理由的, 初次对责任人处以50 元罚款,仍未整改的,加倍处理。设备卫生1、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司机必须及时清理设备表面、转动部位黄油和斗内的石块、残渣和淤泥,保持设备的清洁。2 、确保设备上各种散热器的清洁,做到表面无油污(以露出设备本色为标准) ,散热片清洁干净,散热效果良好。禁止将棉纱等易燃品放在车上。3、冲洗设备时,严禁冲

11、洗设备的电气控制箱、仪表盘、操作室、发电机、启动马达等电气元件,避免设备冲洗不当造成设备故障和电气元件损坏。4、司机应严格按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操作设备,在行驶过程中要依据路面情况适当选择档位, 遇有狭窄、 水坑、凹凸不平路面时要谨慎慢行, 避免设备碰刮和严重颠簸, 避免泥浆溅到行驶的设备上, 确保设备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保证柴油机和传动件的散热。5、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司机要经常检查设备的跑冒滴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不能处理的要及时汇报当班维修人员。6、设备的停放要选择相对干燥、宽敞、安全且无滴漏水处,以便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保养。7、清洗车辆的洗车机等必须保证完好和正常使用。8、违反

12、上述规定的,对责任人处以50 元/ 次罚款,情节严重的将从严处理。设备润滑操作人员接班后必须对车辆进行检查、润滑,时间不少于30分钟。1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铲运机全部润滑点的位置和润滑周期,依据维护保养规程要求,每次注油量要适当,不得漏注和浪费。2、润滑时对堵塞、损坏的润滑油道要设法疏通,无力疏通的要及时汇报当班维修班长,由维修班长安排处理,并做好润滑记录。3、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对设备进行润滑,润滑注油要在停机状态下进行。4、因润滑不良造成的润滑部位部件损坏,机动科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鉴定,查出原因,订出措施,组织落实。5、操作人员要按规程使用润滑设备,保证润滑油的清洁,确保润滑设备的完好,保证润滑质量。6、铲运机除黄油润滑外,液压油、传动油、冷却油等油料的添加必须按规程在维修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柴油机机油的添加必须按规程在维修人员的指导下进行。7、违反上述规定的, 对责任人处以100 元/ 次罚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