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书洋镇古村落田中村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2882815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书洋镇古村落田中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书洋镇古村落田中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书洋镇古村落田中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品)书洋镇古村落田中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品)书洋镇古村落田中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书洋镇古村落田中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书洋镇古村落田中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田 中 村一、村社概况书洋镇田中村位于著名的“天岭”山麓的北侧,在南靖县的西南方,属书洋镇的东南端,东靠东山岭,西卧圆高尖山脉,南与赤州村相邻,北与书洋村接壤。九龙江西溪上游支流从村中蜿蜒而过,全长约7公里,中间又有一支叉流名“白露溪”在村中交汇。成“Y”字形蜿蜒向北流去。全村四面青山环绕,两岸良田连陌,民居在河流两岸散布,全村宛若一条绿色的丝带。美丽的山梅公路自“甘芳隧道”出口后,经田中村平坦延伸3公里后就可直达土楼旅游接待中心景,可以说田中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景区的美丽门户。 田中村山林面积占大部分,全村有耕地面积1271亩,山地面积13625亩,其中有林地5800亩,解放前以生产福谷

2、为主,现农业以生产优质铁观音等品种茶叶、稻谷、蜜柚等,林业生产毛竹、巨尾桉、杉、杂木等,蓄牧业主要是养猪和养鱼及家庭饲养的牛、鸡、鸭、鹅、兔等,也有养殖鳗鱼,山林绿化率达90%;水利资源丰富,有小型水电站三座,总装机量 830千瓦/每小时。田中村在十九世纪初属永丰里,除上下蕉坑邱氏外,由赤州村与田中合并为田中央乡,人民公社化与书洋大队合并为书洋耕作区,社址在“炮楼边”,1962年与书洋大队再度合并为书洋大队,队部设书坪组,1963年分为田中大队,村部在潭角船形楼。1969年建设新村部及田中小学,也就是现在的村部。 田中村辖吕厝、刘厝、田中央、石跳头、顺兴、潭角、梅坝、前队、后队共9个村民小组,

3、分布于吕厝、刘厝、田中央、石跳头、潭角、梅坝、后田共7个自然村(其中潭角包括顺兴、潭角2个村民小组,后田包括前楼、后楼2个村民小组,其余村民小组都独立一个自然村落)这7个自然村均是根据其他地理位置和特点而得名,如吕厝为吕姓聚居地;刘厝为刘姓聚居地;田中央位于田洋的边上;石跳前则因旧时过河的石跳而得名;潭角的面前有个深潭而得名;梅坝因隆兴楼而得名;后田因圆楼前整片田地而得名。整个村庄方言通行讲闽南语。“显应宫”供奉保生大帝,是南靖县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龙潭楼”现是南靖县土楼博物馆;南靖县土楼法庭、南靖县第三中学、书洋镇派出所、土楼消防大队、书洋镇中心卫生院也都相继落户田中村,行政服务中心已陆续开

4、始使用。二、姓氏源流:田中村全村370户,人口1478人,主要姓氏有萧、吕、刘三姓,萧姓为主姓。萧姓:现总人口303 户1210人,分布在田中央、石跳头、潭角、梅坝、后田共5个自然村的7个村民小组,萧氏约在明洪武二十八年(约1395年),萧奋从永定县(另一说从上杭县)迁往漳州府南靖县高港村,后与曾家互换居住地而至书洋,成为书洋萧姓开基始祖。萧奋妣林氏,生五子:永崇、永富、永贵、永仁、永志,又称“五永衍派”。 田中萧氏子孙属永富支脉。田中村萧姓于1760年代渡台开基,分布在台湾彰化、桃园、台北、高雄,有人口8万等人,曾于1980年开始经常组团回乡寻根谒祖,加深两岸宗亲亲情,田中村萧姓家庙名“深坵

5、祠”台湾宗亲回乡祭祖时受到乡亲热烈接待。吕姓:现总人口22户80人,聚居在吕厝“龙潭楼”及周边,共一个村民小村,吕氏家族发源地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唐天宝、至德时蒲州设河东郡。吕氏是郡中望族,由于当时北方战乱,部分吕氏子民迁至闽南一带。500年前,吕良簠来到书洋镇吕厝定居,成为书洋镇和台湾桃园县吕氏家族的开基祖。吕氏在田中村落户后,于清朝康熙癸卯年(1663年),在田段之中夯土筑建起一座中等方形土楼。因它建成于龙年,九龙江西溪支流从楼前的左向右流过且楼前有一大深潭,取名为“龙潭楼”。清朝乾隆五年(1740年),龙潭楼吕氏第11代孙吕廷玉携妻东渡台湾。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以来,台湾桃园县

6、吕氏宗亲多次组团回龙潭楼寻根谒祖,加深两岸宗亲的友谊,吕厝龙潭楼是吕秀莲的祖籍地。刘姓:总人口45户200人,聚居在刘厝自然村共1个村民小组。书洋镇田中村刘姓:137世刘德甫公之长子刘维真于明朝永乐癸巳年从永定琦岭于德巷迁往田中刘厝定基。至今已传到廿二世,迁往奎洋镇、和溪镇有7千多人,迁往台湾有1万多人。三、村落建筑庙宇、祠堂、古民居“显应宫”位于田中村刘厝与田中央二个自然村交界处。显应宫始建于1614年,供奉保生大帝,原址在后洋山依山面溪而建,后因1958年开船书公路时被毁,神像收藏民居的一间木屋内,至1985年众乡亲、信士重议,则在现址上进行重建,居一进式砖木结构建筑,后又于2010年进行

7、重新装修一新,庙内有二根石雕龙柱,雕梁画栋,庙宇于2008年被列入南靖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庙宇香火鼎盛,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初六日举办文化节,为庆赞活动,各地信士纷纷到此朝拜,舞龙舞狮,锣鼓队、香旗招展,巡回游社,日夜公演神戏2-3天,非常热闹。显应宫供奉保生大帝,名吴本,是民间名医。解放前每隔十年都要到龙海县白醮“慈济宫”进香,信众们肩抬保生大帝神像的神轿,响铳、锣鼓开道,步行过“天岭”渡溪流,一路爬山涉水,餐风露宿,来回好几天。现在交通便利,每隔五年一次进香,车辆成队,香旗飘扬,锣鼓响炮,一路热闹,朝发夕至,当天来回。田中村有民主公王三处,分三个角落,“大武坛”为吕厝、刘厝、田中央三个自然

8、村共同供奉,梅雅公王为石跳头、潭角、梅坝三个自然村共同供奉,福坛公王为后田自然村供奉。村内有土地庙一座,在石跳头小组。 王公庙一座,位于后田自然村,供奉蛇岳王公,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日为庆赞活动。“深坵祠”为萧姓的家祠,供奉萧姓第六世萧仕鼎开基祖。该祠坐东向西,祠厅中上方悬挂着“深坵祠”锍金大字,祠门前对联是:深林木森森千枝万叶归一本,坵壑泉混混分流别派悉同源。该祠总占地面积约6亩,祠堂建筑面积约2亩。面前有池塘,左右二边有二座厢房。水泥路可直达祠堂前。每年正月十五日闹元宵,三献礼祭祖,庆新丁活动,演社戏2-3日夜,烟花瀑竹,火树银花不夜开。深坵祠堂前竖有9座石龙旗杆,遗憾的是石龙旗杆及牌匾由于文

9、革时期已受毁。现深坵祠的派下已传到第廿二世。深坵派下于十世开基去台湾,现繁衍人口有一万多人,台湾萧姓也仿大陆深坵祠建造一个深坵祠,其传下裔孙经常组团回乡谒祖。 潭角民居建筑群,潭角民居建筑群依山面溪,面前有一深潭,共有方土楼4座错落一起,潭谷楼与众不同的是:原来的楼墙没有石基,墙直接建在地面上,还有一个特点是楼墙特厚,墙面上可摆下八仙桌,该楼已有 年历史,因于解放前倒塌一角,只剩下箕斗型,后于1962年重新建设补充为完整四方楼,该楼的门联是:潭清思欲德,谷熟悟求仁;潭涌铭盘水,谷盈比栉仓。该楼历史上曾出过武秀才。 潭角民居群还有一处景观“路脚学”,是座小楼,建在水中深潭垒石建起来的,呈船型,相

10、传在建设时,砌石师傅在深潭里砌石基,基石很大,要氽水砌石,每个石头要一瓶酒,这座小楼地面建筑二层,底下层就如船的底舱,上层是划分为船头,船尾,中厅等很多个房间,这座楼解放以来就是“田中央乡”“同盟初级社”“东升高级社”“田中大队”的办公地点,第一层(底舱)是当时芗剧团及文艺宣传队排练的场地。土楼博物馆,位于吕厝自然村“龙潭楼”,介绍土楼文化,陈列着土楼人毕路蓝缕,农耕农作,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等等的图片、工具、文物等,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土楼,认识土楼。四、民俗文化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初六日为显应宫保生大帝文化活动节,远近的香客都要到显应宫供奉保生大帝,舞龙、舞狮、锣鼓队、游香、求丁、求财、求龟等活动

11、,并演社戏2-3天,若逢保生大帝到龙海“慈济宫”进香年,更是热闹非凡。五、乡贤名人历史上有秀才:萧光福,同治丙寅年曹进迟赐六品顶戴。 萧清钱,嘉庆丁卯科明经第一名。百岁老人:苏亚陇,享寿102岁。六、古村景观游览路线:从山梅公路穿过甘芳隧道后经过龙口社后就进入到田中村境内书洋敬老院南靖土楼博物馆(龙潭楼,吕秀莲祖籍地)、南靖第三中学、南靖县土楼法庭、土楼消防等单位)显应宫(南靖县文物保护单位)深坵祠(萧姓祠堂)潭角民居群后田民居群书洋土楼接待中心。联系方式:田中村支书 肖耀钦 手机:15959633389田中村主任 肖星辉 手机:13959683306执 笔:肖建义 审核修改:肖国鑫 肖赞标 2014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