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2877189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肇事逃逸罪构成要件是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交通肇事逃逸罪构成要件是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交通肇事逃逸罪构成要件是什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交通肇事逃逸罪构成要件是什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交通肇事逃逸罪构成要件是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肇事逃逸罪构成要件是什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通肇事逃逸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导读:交通肇事逃逸罪的构成要件是当事人是在构成交通肇事的情形下选择了逃逸,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为主观目的,行为人有逃跑行为,对逃跑的时间,地点条件也有着明确的规定。如果因为天气或其他原因确实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才驾车离开的,不构成肇事逃逸罪。 交通肇事逃逸罪构成要件是什么?一、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解释中“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指的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形,是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前提条件。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情节轻微,或负次要责任、同等责任、无人员伤亡、无重大财产

2、损失等,则不构成交通肇事罪。这种情况下,行为人若主观上认为后果严重,自己已构成犯罪,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因为刑法仅处罚那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对于客观上未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或威胁的行为,不宜以刑法的方法定罪处罚。二、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为主观目的条件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必须移动时应当标明位置),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者执勤的交通警察,听候处理;过往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应当予以协助。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

3、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这说明行为人的先行行为即交通肇事行为产生以下五方面的行政义务:(一)停车义务;(二)保护现场;(三)抢救伤者和财产;(四)报警;(五)听候处理。这五种义务属于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义务。其中抢救伤者和财产亦是刑事义务。解释中“为逃避法律追究”是行为人逃逸行为的主观目的,法律追究不仅包括刑事法律追究,也应包括民事法律追究、行政法律追究,即包括:1、民事人身、财产损害赔偿义务;2、五项行政义务;3、抢救伤者和财产的刑事义务。所以交通运输肇事后,行为人负有上述三类义务,为逃避任何一类义务,在主观上都具备了应受刑法加重追究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都是逃避法律追究。三、行为人有逃跑行为什

4、么是逃跑,词义是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在这里笔者认为应界定为,行为人交通肇事后,在人身未受到控制时,为逃避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而使自己的人身不受被害人及其亲属、群众、事故处理人员控制而离开的行为。要与脱逃区别开来。脱逃词义是脱身逃走。在刑法意义上,构成脱逃罪的脱逃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从看守所、监狱、劳动改造管教队、少年犯管教所、拘役所逃跑的或在押解途中逃跑。所以脱逃首先要有人身受到有效控制后而脱离。逃跑是人身尚未受到有效控制而逃跑。如果行为人交通肇事后,已被事故处理机关采取关押或押解途中而脱逃,对行为人的脱逃行为,应认定为脱逃罪,另行定罪处罚,而

5、不是以交通运输肇事逃逸作为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四、“逃跑”的时间、地点条件依据解释规定逃跑的时间是在发生交通肇事后。那么如何理解“在发生交通肇事后”,笔者认为不能笼统认为是事故发生后的无限长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应界定为在事故发生后的当时至行为人被事故处理机关关押或押解途中前的这段时间。行为人在这个时间段逃跑的,属于解释规定的“逃跑”行为,在被关押或押解途中脱逃的,属脱逃罪,而非定本罪。逃跑的地点,笔者认为,并不限于当场。行为人在被事故处理机关带去谈话尚未采取关押措施时,趁人不背离开的,仍应认定为解释中的逃跑。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交通肇事逃逸罪这个罪名,只不过是在发生交通肇事之后驾驶员有逃逸的这一行为,交通肇事逃逸会加重量刑标准。逃逸行为的构成要件也非常的简单,就好比说在没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前提下自然就谈不上逃逸,而且,把伤者送往医院,自己悄无声息离开的这种行为也是逃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