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基本技术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287400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急救基本技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伤急救基本技术一、止血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1. 加压包扎法:用敷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这种方法急救中最常用。2. 填塞止血法:用消毒的纱布,棉垫等敷料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三角巾成四头带加压包,松紧度以达到止血为宜,常用于颈部、臂部等较深伤口。3. 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上端,即近心端,使血管闭合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4. 屈曲加垫止血法: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窝内放置绵纱垫、毛巾或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布带作8字固定。注意有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不能使用,因此法伤员痛苦较大,不宜首选。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大血管破裂

2、出血多或经其它急救止血无效者。常用气囊止血带或三尺左右长的橡皮管;急救时可用布带、绳索、三角巾或毛巾替代,称绞紧止血法。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止血带必须上在伤口的近心端,肘关节以下的伤口,应将止血带扎在上臂,膝关节以下伤口应将止血带扎在大腿。2. 在上止血带前先包一层布或单衣。3. 上止血带之前应抬高患肢23分钟,以增加静脉回心血流量。4. 应标记、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560分钟放松止血带一次,每次放松时间为35分钟;松开止血带之前用手压迫动脉于近端。5. 扎止血带松紧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好。6. 不可用电线、铁丝等作止血带用。具体操作方法:橡皮带止血法:先在

3、止血带部位垫一层布或单衣,再左手拇食中指持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绕肢体缠23圈,并将橡皮带未端压在紧缠的橡皮管下固定。绞紧止血法:先垫衬垫,再将带系在垫上绕肢体一圈打结,在结下穿一棒,旋转此棒使带绞紧,至不流血为止,最后将棒固定在肢体上。二、包扎包扎在急救中应用广泛,其主要目的是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固定敷料减少污染,固定骨折与关节,减少疼痛。常用的材料有三角巾、多头带、绷带,亦可用毛巾、手绢、布单、衣物等替代。1. 一般伤口包扎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迅速暴露伤口并检查,采用急救措施。(2) 有条件者应对伤口妥善处理,如清除伤口周围油污,碘酒、酒精消毒皮肤等。(3) 包扎材料,尤其是直接

4、覆盖伤口的纱布应严格无菌,没有时亦应尽量用相对干净的材料覆盖,如清洁毛巾、衣服、布类等。(4) 包扎不能过紧过松。(5) 包扎打结或用别针固定的位置,应在肢体外侧面或前面。2特殊损伤的包扎:(1)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包扎:用干净的碗扣在伤口上,或者有敷料或其它布类做成大于伤口的圆环;放在伤口周围,然后包扎,以免包扎时骨折片陷入颅内;同时保护膨出的脑组织。(2) 开放性气胸的包扎:如果胸部外伤且伴有气胸(伤口有气体进出),要紧密包扎,阻断气体从伤口进出,伤口先用厚敷料或塑料布覆盖,再用纱布垫或毛巾垫加压包扎。(3)多根肋骨骨折:胸部外伤伴有多根肋骨骨折,则胸壁失去支持而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可用衣物、

5、枕头等加压包扎伤侧以遏制胸壁浮动;必要时(无适当物品可用)将伤员侧卧在伤侧。(4)开放性骨折并骨端外露:包扎时外露的骨折端不要还纳者若自行还纳者应该注明。(5)腹部外伤并内脏脱出:脱出的内脏不要还纳,包扎时屈曲双腿,放松腹肌,将脱出的内脏用大块无菌纱布盖好,再用干净饭碗、木杓、钢盔等凹形物扣上,或用纱布、布卷、毛巾等作成圆状,以保护内脏,再包扎固定。(6)有异物插入身体内和伤口包扎:不要移动异物,周围用物体如保护环等支持,再包扎固定。三、骨折的固定【诊断】骨折后常有下列专科体征:1畸形:由于骨折移位,使得受伤肢体的形状发生改变。2. 反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不正常的活动。3. 骨擦音

6、或骨擦感:由骨折两断端的相互磨擦引起。只要伤员有上述三体征之一,即可诊断骨折,除此以外,骨折还有一般表现,即骨折部位出现疼痛和压痛,局部有肿胀、瘀斑,骨折部位出现功能障碍。故有上述表现者,应诊断骨折或怀疑有骨折存在,均应固定。【骨折固定的目的】急救时的固定主要是对骨折的临时固定,其主要目的不是整复,而是为了防止骨折端活动刺伤血管、神经等周围组织造成继发性损伤,减少疼痛,便于搬动。【固定材料及注意事项】1固定的材料:常用的有木质、铁质、塑料制作的夹板或固定架。急救时常就地取材,选用长短宽窄合适木板、竹竿、树枝、纸板等简便材料,有时亦可利用伤员的身体,健肢将伤肢固定,如将受伤的上肢固定于胸前,用健

7、肢来固定受伤下肢等。2. 注意事项:(1) 有创口者应先止血、消毒、包扎,再固定,伤员出现休克时应同时抢救。(2) 对大腿、小腿及脊柱骨折者,不宜随意搬动,应就地临时固定。(3) 固定前应先用布料、棉花、毛巾等铺垫在夹板上,以免损伤皮肤。(4) 夹板应放在骨折部位的下方或两侧,最好固定上下各一个关节。(5) 用绷带固定夹板时,应先从骨折下部缠起,以减少伤肢充血水肿。(6) 固定松紧应适宜。【常见骨折的临时固定方法】1. 颈椎骨折:(1) 颈托固定:在颈部前、后方分别放一块固定材料或颈托半托围绕颈部。(2) 头颈临时固定:急救时可在颈部两侧用枕头或沙袋暂时固定,颈后垫软枕,将头部用绷带固定。(3

8、) 上臂骨折固定:将夹板放在骨折上臂的外侧,用绷带固定;再固定肩时关节,用一条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悬吊前臂于胸前,另一条三角巾围绕患肢于健侧腋下打结。(4) 前臂骨折固定:将夹板置于前臂外侧,然后固定腕、时关节,用三角巾将前臂屈曲悬吊胸前,用另一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廊。2. 股骨骨折:(1) 健肢固定法: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双下肢(患肢和健肢)绑在一起,在膝、踝关节及两腿内的空隙处加棉垫。(2) 股骨骨折躯干固定法:用长夹板从足跟至腋下,短夹板从足跟至大腿根部,分别置于患腿的外、内侧,用绷带或三角巾捆绑固定。3小腿骨折:用长度由足跟至大腿中部的两块夹板,分别置于小腿内外侧,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固定(图5

9、7),亦可采用健肢固定法。4. 脊椎骨折固定法:将伤员仰卧于木板床上,用绷带将胸、腹、髂、脖、踝等固定于木板上。四、伤员的搬运危重伤员经过初步处理后,要根据伤情选择适当的搬运方法和工具。其主要目的为:及时、迅速转运伤员、防止再次受伤、有利于安全运送。【常用的搬运法】1单人搬运法:(1) 抱持法:伤者一手搭在急救者肩上,急救者一手抱信住伤员腰背部,另一手肘部托部大腿。(2) 背法:将伤者双上肢拉向急救者胸部,前胸紧贴后背,伤者屈髋屈脖,急救者双手得前臂托住伤者大腿中部。(3) 驮法:将伤员掮在肩上,其躯干绕颈部,同时牵住其下垂之上肢。2.双人搬运法:(1) 椅托式:急救者二人手臂交叉,呈坐椅状。

10、(2) 轿杠式:急救者二人四手臂交叉。(3) 拉车式:一急救者抱住伤员双脖,另一则双手从腋下抱住伤员。(4) 椅式搬运法:将伤员放在坐椅以搬运。(5) 平抬法:两位急救者双手平抱伤员胸背部及臀部、下肢。【担架搬运法】将伤员足前头后放在担架上。【特殊损伤的搬运】1. 颅脑损伤:患者应取侧卧或半俯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固定头部以防震动。2脊柱损伤的搬运:(1) 颈椎骨折:应先行颈椎固定后再搬运。(2) 胸腰椎搬运:应有34人在场时同时搬运,搬运时动作要一致,伤员的胸腰部要垫一薄枕,以保持胸腰椎部过伸位,搬运时整个身体要维持在一条线上。常用的搬运方法有滚动法和平托法两种。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一、

11、适应证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及心搏极弱)或呼吸骤停脑疝、脑干损伤引起)。二、禁忌证1.胸壁开放性损伤。2. 肋骨骨折。3. 胸廓畸形或心脏压塞。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心肺复苏(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1. 证实迅速用各种方法检查病人,确定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主要采取“一看”:看形态、面色、瞳孔:“二摸”:颈动脉搏动、摸股动脉:“三听”:听心音。证实病人心跳停止后应立即进行抢救。2.体位置病人于平卧位,躺在硬板床或地上,去枕,解开衣扣

12、,松解腰带。尽量减少搬动病人。医学教育网原创3. 畅通呼吸道其操作方法是仰额举颌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有假牙托者应取出。4. 人工呼吸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病人仰卧,术者位于病人一侧,低头观察病人胸廓无呼吸起伏动作,口鼻亦无气息吐出,颈动脉搏动消失,判断其呼吸心跳停止,呼叫同事抢救的同时,迅速松开其领口和裤带、并抽去枕头,用纱布或手帕清除病人口鼻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手抬起患者颈部,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压迫病人前额保持其头部后仰位置,使病人下颌和耳垂连线与床面垂直;一手将病人的下颌

13、向上提起,另一手以拇指和示指捏紧病的鼻孔。术者深吸气后,将口唇紧贴病人口唇,把病人嘴完全包住,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内吹气,时间应持续I秒以上,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此时,立刻脱离接触,面向病人胸部再吸空气,以便再行下次人工呼吸。与此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并松开捏鼻的手,观察胸部恢复状况,并有气医学教育网原创体从病人口中排出。然后再进行第二次人工呼吸。开始时先迅速连续吹入3-4次。然后吹气频率维持在每分钟1220次,吹气量每次500-600ml5.胸外心脏按压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2)按压方法术者两只手掌根重叠置于病

14、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重力向病人脊柱方向按压。按压应使胸骨下陷45cm(婴幼儿下陷12cm)后,突然放松。按压频率100次/分钟。单人抢救时,每按压30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30:2)。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作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不超过5秒)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35秒)。双人抢救时,一人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负责维持呼吸道通畅,并做人工呼吸,同时监测颈动脉的搏动。两者的操作频率比仍为30:2.(3)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出现自主呼吸;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4)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注意事项】1. 按压必须要与人工呼吸同步进行。2. 按压不宜过重、过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也不宜过轻,会导致效果不好。3. 按压放松时手掌不要离开原部位。4因抢救需要(如心内注射,做心电图),停止按压不要超过15s5. 婴幼儿心脏位置较高,应按压胸骨中部,频率100次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