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试题3.1第几课时达标检测1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286750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试题3.1第几课时达标检测1人教新课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试题3.1第几课时达标检测1人教新课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试题3.1第几课时达标检测1人教新课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试题3.1第几课时达标检测1人教新课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试题3.1第几课时达标检测1人教新课标(含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几1按顺序排一排。第1 第 第 第 第2.它们住在楼房的第几层?住在第( )层,住在第( )层,住在第( )层,住在第( )层,住在第( )层,3.赛车。(1) 有( )只小动物参加比赛。(2) 第1名是( )号车,第2名是( )号车。(3) 1号车是第( )名,2号车是第( )名,4号车是第( )名。(4) 1号车的前面有( )辆车,后面有( )辆车。4.按要求涂色或填数。(从左数)5.(1)把左边的3个圈起来。(2)从右边数,给第3个涂上颜色。(3)涂上颜色的左边有( )个,右边有( )个。(4)拿走左边的第二个,还剩( )个。6.小蜗牛排队。遮住的是第( )只和第( )只,遮住了( )

2、只。7.按要求画“”。从左边数,是第2个,从右边数,是第4个。共有( )个图形。第几 答案1. 2 3 4 5 2. 3 1 4 5 2 3.(1)5 (2)3 5 (3)3 4 5 (4)2 2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4. 涂色

3、略 5 4 5. (1)把第1、2、3个桃子圈起来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2)给第3个桃子涂色 (3) 2 2 (4)4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

4、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6. 2 3 2 7.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