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本科毕业论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285269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傲慢与偏见》本科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傲慢与偏见》本科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傲慢与偏见》本科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傲慢与偏见》本科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傲慢与偏见》本科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傲慢与偏见》本科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傲慢与偏见》本科毕业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之女性意识比较 目 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1一、傲慢与偏见与简爱女主人公对比2(一)在两性关系上,伊利莎白表现为要求受到男性尊重,简爱则体现在大胆追求男女平等和女性的独立2(二)在爱情方面,伊利莎白较为保守被动地追求爱情,而简爱则大胆主动地追求幸福3(三)在婚姻家庭观上,伊莉莎白追求的是爱情加财富,简爱则是精神、灵魂的平等4二、伊利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差异的成因5(一)两位主人公成长环境的不同5(二)两位女作家所处时代和个性的差异6三、两部作品在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地位和意义7(一)奥斯丁的作品传达的是初步的女性主体意识7(二)勃朗特的作品

2、更多否定了男女性别角色的差别8注 释10参考文献11致 谢12第 10 页 共 12 页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之女性意识比较摘要:简奥斯丁和夏绿蒂勃朗特同为英国以写作女性文学而著称的女作家,她们各自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和简爱都是英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她们塑造的女性形象在根深蒂固的父权社会为自由平等的地位抗争,折射出19世纪女性意识的觉醒。然而,由于创作时代和背景的不同,简爱比傲慢与偏见更为清晰地表达了男女平等的观念,使女性从传统的生活模式中走了出来。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简爱 女性意识Abstract: Jane Austen and Charlotte Bronte are both fam

3、ous female writers for having successfully described women characters in their novels . Having analyzed their novels and the heroines in their novels, this article gives a peek at the womens low location of the social ladder and the oppression the women suffer from the society in Britain at that tim

4、e.Key words: Pride and Prejudice, Jane Eyre, women consciousness19世纪的英国社会,根据当时的限定继承权法,财产通常要由血缘关系最近的男性后代来继承,这使得做女儿的经济利益蒙受损失。妇女要想顺利出嫁,就必须要有一份可观的嫁妆,由此导致了许多妇女由于经济状况的限制而面临嫁不出去的危险。婚姻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为了获得财富的手段和途径。婚姻的基础是金钱和地位,而非爱情。当时的英国社会,没有财产而受过教育的妇女,除了结婚,简直没有别的出路。本文选取了以这一时期女性生存状况为主题的两部小说,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两部小说所塑造伊利莎白和简爱这两个

5、个性鲜明的形象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不公平制度的抗争。一、傲慢与偏见与简爱女主人公对比傲慢与偏见与简爱,这两部作品的作者是生活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前期的女性作家,她们在作品里都不约而同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女性的生存现状:男女不平等,社会对女性生活的压抑。女性经济上不能自立。每当谈论婚嫁,金钱和门第对决定婚姻关系都脱不了干系。在相似的时代背景下,伊利莎白和简爱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受过一定的教育;都没有出众的长相;都有自己聪明独到的见识;都不满于男性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但两者在思想上、行动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一)在两性关系上,伊利莎白表现为要求受到男性尊重,简爱则体现为大胆追求男女平等和女性的独

6、立傲慢与偏见表现了女性要求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作品的女主人公伊利莎白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家中的财产比不上贵族阶级,因为没有兄弟,父亲的财产眼看就要被远房的堂兄所继承,结识一个有钱人家的子弟并与他结婚是她人生的最好归宿。当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时,达西不愿邀请伊利莎白跳舞,认为她的相貌“仅仅过得去,不过不漂亮到能够打动他” 的地步而宁愿当一个旁观者,这种傲慢极大地伤害了伊利莎白的自尊心。在以后的交往中达西又表现出了对她家庭成员的蔑视,虽然她自己也并不认为她的家人值得尊重,但这无疑火上浇油,极大地触怒了伊利莎白。所以伊利莎白以用各种方式取笑打击报复达西为乐。当达西慢慢被她吸引并最终向她求婚时,满

7、以为她一定会答应的,哪知却遭到了严词拒绝。她肯定地说:“世界上最不可能嫁的就是你这种人傲慢、自私、自负,高高在上,置别人的感情于不顾。”伊利莎白拒绝达西的求婚是非常冒险的,因为当时的女性除了当家庭教师挣钱外,唯一的出路就是嫁人。而达西的家境和自身条件在当时很多姑娘心中是理想丈夫的不二人选。但伊利莎白为了维护她的尊严毫不犹豫放弃了这门婚姻。伊利莎白拒婚这件事鲜明地反映了处于男权社会中的弱女子要求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尽管这样做也许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简爱从小无父无母,被舅父收养,但是舅父早逝,舅母凶残,表兄弟歧视她,就连女仆都欺负她。在这样的环境中,简爱明白:活着,首先是要争取做人的权利,至少要得到

8、人们的平等对待。为了平等,她敢于怒骂冷酷无情的舅母是“你坏,你狠心”,用拳头给了欺负她的表哥一个教训。在寄宿学校,当她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她明白“应该狠狠地回击,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在罗切斯特以救世主的姿态对待她时,她同样予以了狠狠地回击:“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谈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

9、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男权文化总是习惯于以男性为中心,站在男性的立场居高临下地审视女性,而简爱却超越了这一传统,她能够以“我”的标准来衡量整个世界,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见解的人,她没有像大多数的女子那样盲目遵从男人的思想,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与男性人格完全平等。(二)在爱情方面,伊利莎白较为保守被动地追求爱情,而简爱则大胆主动地追求幸福伊利莎白和简爱对待爱情的观点比较相似,她们都鄙视不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拒绝只以金钱为基础的结合。柯林斯先生可以成为伊利莎白日后生活的保障,但她认为这种生活毫无情趣可言。圣约翰也可以使简爱生活无忧,但她明白自己并不爱她,这种没有心灵交融的婚姻也是简爱无法接

10、受的。虽然两位女主人公对待爱情婚姻的看法十分相似,但也有着显著地不同。伊利莎白虽然向往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但是思想上却接受了男人应向女人示爱求婚的保守观念。她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表现了她对真挚感情的向往。但是对于该如何追求自己的爱情,就像文中所描述的舞会景象,女士在等待男士的邀请和示好。伊利莎白发现了达西的种种优点之后,在对自己虚荣心的不断批判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伊利莎白的小心谨慎、勇于认错、敢爱敢恨的性格。虽然她十分后悔拒绝了达西的求婚,但这时的她不是向达西解释,而是选择被动地等待他下一次的表白。当然最终结果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但这个过程确实有着错失良缘的风险。而简爱作为出身更为贫穷的

11、家庭女教师,却勇于突破传统和阶级差别,和与自己出身有着天壤之别的上层贵族产生了感情,付出了比伊利莎白更多的努力。她是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罗切斯特。她这样做是和她的人生经历以及爱情观密不可分的。简爱刚开始是一位家庭教师,地位比仆人高不了多少,当她决定离开桑菲尔德庄园时,没带走罗切斯特馈赠给她的任何东西,而是靠当一名乡村中学老师来养活自己,最后又从她的叔叔那儿继承了一笔遗产,因此她可以真正地独立。但此时罗切斯特却已经伤残,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他的身边,这时的简爱主动把握了自己的幸福,这是不以任何经济条件为代价的爱情。(三)在婚姻家庭观上,伊莉莎白追求的是爱情加财富,简爱则是精神、灵魂的平

12、等在简奥斯丁所生活的时代,财产由男人继承、掌握,妇女没有继承财产的权利,而且她们的财产即生活的保障只是她们出嫁时有限的嫁妆,这从小说中班纳特先生家的继承问题便可见一斑。仅因为班纳特家没有作为男性继承人的儿子,其财产只能旁落与远房的侄儿柯林斯之手。正如同班纳特太太所说“自己的产业不能由五个亲生的女儿继承,却白白送给一个和她们毫不相关的人真是太不合理了。”正因为如此,在当时的中小资产家庭中,生存现实逼使女性把嫁人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以金钱的数量去衡量婚姻的质量。这是一个女性备受歧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妇女们再也没有比十八世纪那么不受尊重了”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经济压力。换句话

13、说,在那样一个男权社会里,妇女因没有独立的经济实力,必然会陷入依附男人的悲惨地位,特别是大龄未婚女子,出路似乎只有结婚。正如小说借卢卡斯小姐之口说出的那样:“大凡家境不好而未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做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算给她自己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日后可以不致挨冻受饿,她现在就获得这样一个储藏室了。她今年27岁,人长得又不标致,这个储藏室当然会使她觉得无限幸运。”奥斯丁在这儿揭示了缺少嫁资的大龄未嫁女子所承受的巨大压力。照奥斯丁看来,不幸的婚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像夏洛特和柯林斯那样,完全建立在经济基础上;二像莉迪亚和维克姆那样,建立在美貌和

14、情欲上。与夏洛特和莉迪亚相反的是,伊莉莎白和简的婚事则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同时男方也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而这些,成为了这两桩幸福婚姻的基础。奥斯丁的爱情加财富等于幸福的婚姻观是在英国1819世纪的社会现实下形成的,是英国男权社会的反映。而夏洛蒂勃朗特则在简爱中强调婚姻必须建立在精神、灵魂平等的基础上。简爱强烈的独立意识使她坚守一个信念:要追求平等基础上的爱情与婚姻。因为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中,经历了同龄人没有的遭遇。这样一个不公平的生长环境,使得简爱从小就向往平等、自由和爱。她渴望爱但绝不乞求爱,也决不因为爱情的来之不易而委曲求全。当简爱发觉自己深爱上了主人以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

15、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同时她也用自己的幸福结局向世人证明了真正的爱情建立于男女双方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当初夏洛蒂在发表简爱一书时是以男性化名发表的,这是因为当时的英国社会女性地位卑微,需要服从男性。夏洛蒂以简爱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女性应该追求平等的婚姻。二、伊利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差异的成因伊丽莎白和简爱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两位女主人公都具有反抗精神,都试图获得与他人的平等地位,但与简爱相比,伊丽莎白的反抗精神和追求平等的精神并不彻底。这主要与两位女作家的生平相关,两位作者虽然生活的时代是相似的,但却有着不同的经历,而这不同的经历也对各自书中女主角的经历与遭遇起了不同的决定作用。奥斯汀的生活总的说来还是悠闲从容的,于是反映在女主角伊丽莎白身上,我们看到的也是一位美丽、从容的中产阶级小姐。夏洛蒂则不一样,她的生活相形之下要艰难得多,因而我们看到她笔下的简爱也如她一般遭遇困苦、一无所有且相貌平平。(一)两位主人公成长环境的不同傲慢与偏见中得伊利莎白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共有五个姐妹,家里可以给她们提供富足的生活,因此,伊利莎白没用工作,也从来不想工作,而只是呆在家里,因此她不得不在经济上依赖她的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