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283564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沪教委德【2005】21号)为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沪委200411号),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现结合上海市中小学实际,制定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一、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

2、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上海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需要培育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生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经济全球化

3、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3、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

4、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4、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使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家庭教育还存在和青少年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了解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缺乏科

5、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或者期望值过高,或者漠不关心,或者过分包揽,或者放任自流,加剧了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迫切需要引导家庭开展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5、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年来,上海中小学在实施生命教育方面,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生命教育的内容、层次、形式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构架;学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

6、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因此,必须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二、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为落脚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命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

7、定基础。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上海市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目标是:整体规划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三、生命教育的原则实施生命教育要注

8、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生命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2、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原则生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同时又必须对已经发生的青少年学生危机问题进行科学的干预。预防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好的预防,合理、有效的干预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三者之间有机结合、缺一不可。3、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原则自助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救、自律与自我教育;互助重在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等各种帮助;援助强调教师、家

9、长和社会机构等的积极引导和主动帮助,包括引导学生增强求援意识和应对技能。通过自助、互助和援助的有机结合,形成互动互补效应,为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搭建开放式的发展平台,营造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4、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原则生命教育既要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又要积极开发、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在学校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落实生命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家长学校、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家庭和社会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人和睦相处的技能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四、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

10、教育活动。生命教育要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一)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1、12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初步树立正确的生(1)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喜爱充满生机的世界;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2)喜欢自己,乐于与同学交往;懂得关心家人、尊敬老人。(3)亲近大自然,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4)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自我保护知识。2、35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1)了解身体的生长情形,具有和欣赏积极乐观的心态。进一步理解性别认同。(2)了解友谊的意

11、义;懂得同情、关心,力所能及地帮助弱者;学习与他人合作。(3)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能珍惜生命;学会劳逸结合。远离烟酒和毒品。(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合理使用网络。(5)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初步掌握突发灾害时的自救能力。(二)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欣赏人类文化。教育内容重点为:1、了解人体的构造与各器官的功能、分娩过程及染色体对遗传特征的决定作用;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现象,认识性差异。2、培养积极的

12、自我认同,包括自尊自信、自我评价意识和社会角色认同;学会自我悦纳。3、认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和联系,建立自然美好的性别角色形象;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控制性冲动,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4、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学会拒绝别人的性要求;初步了解避孕的基本原理;学会应对敲诈、恐吓等突发事件的技能。5、与人为善,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老师和同学,学习建设性地与他人沟通与交往;培养与他人的合作精神。6、学习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承受挫折与压力。钦佩顽强的生命。7、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上网;学会拒绝烟酒和毒品,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8、理解地球是人类共同

13、的家园,珍惜水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9、认识生与死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尊重生命;学习并掌握应对灾害的技能。(三)高中阶段高中阶段着重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观念;培养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学会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提高保持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教育内容重点为:1、认识和遵守异性交往的道德规范,学会妥善处理和认识两性关系中的情感问题和价值问题。2、了解生育过程和避孕的方法,认识到人工流产或在非正规医疗机构中止妊娠对身心的危害。3、学会尊重、理解和

14、关爱他人,能够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学习和了解每个人在婚姻、家庭与社会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5、学会用法律和其它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学会正确应对性侵犯;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远离“黄”、“赌”、“毒”。6、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与技能,学习应对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技能。7、关心人类生态危机,理解生态伦理,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关心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8、理解生与死的意义,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充实自己,学习规划自己美好的人生。9、掌握防灾和应对灾害的技能。五、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中小学生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

15、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既要充分运用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要突出重点,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更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一)学科教学1、显性课程小学的自然、体育与健身、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初中的生命科学、科学、思想品德、社会、体育与健身、历史等学科,高中的生命科学、思想政治、社会、体育与健身、历史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1

16、)小学低年级(12年级)自然:初步了解人体的组成、感觉器官及其功能,以及人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公共卫生习惯。通过了解动植物,直观地了解生命现象。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模拟、游戏等活动,探究人体及其它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要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体验上下功夫。品德与社会:初步了解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生活,懂得个人成长与家庭、学校的关系,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初步了解公共生活的规则。教学时要更多地关注儿童生活本身,要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汲取生命教育的鲜活素材并通过游戏、录像、讲故事等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教学。体育与健身:从基本的身体活动入手,学习户外健身、游泳等的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