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知应会”知识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2834156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知应会”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知应会”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知应会”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知应会”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知应会”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知应会”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知应会”知识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知应会”知识点全力做好医疗救治的【四个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 集中救治”。【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于发热门诊和急诊患者的核酸检测】要在46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 普通门诊、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等人群的核酸检测,原则上要在 12 小时内报告结 果;对于“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一般在 24小时内报告结果。【对新冠肺炎患者实行定点集中治疗】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加强发热患者闭环管理】一是二是 三是一是规范工作流程*发热患者*要规范和细化【发热病人接诊、 筛 査、留观、转诊工作流程,确保所有来院患者经预检分诊后再就诊,发热患者全 部由专人

2、按指定路线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防止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密切接触】。二是落实首诊负责制【发热门诊】要安排具有呼吸道传染病或感染 性疾病诊疗经验的医务人员出诊,【做好发热病人基本身份信息登记,加强流行病 学问诊,强化新冠肺炎临床症状早期识别,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三是加强病例排查【发热门诊】全部患者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和血 常规检测(必要时还可进行抗体、CT等检查),可疑患者应全部留观,【按照2小 时报告疑似和确诊病例,46小时回报核酸检测结果,24 小时完成流行病学调 查要求,对可疑患者进行排查】发热门诊要执行 24小时值班制,不得无故自行 停诊)。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加强佩戴口罩、手卫生、环境

3、通风和物表消毒管理。 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人员均应佩载口罩、测量体温,减少人员现场聚集防止院内交 感染】。【预检分诊】承担预检分诊工作的医务人员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 口罩,每次接触患者前、后立即进行手卫生。预检分诊点要备有发热患者用的口 罩、体温表(非接触式)、手卫生设施、医疗废物桶、疑似患者基本情况登记表等。 工作流程对进入门急诊的人员测量体温、询问是否有咳嗽、咽痛或胸闷、腹泻等 症状,发现可疑患者,登记患者信息,指引患者陪同人员正确佩戴口罩、注意咳 嗽礼仪,由工作人员送至发热门诊就诊。预检分诊点实行 24小时值班制(晩间设在急诊,有醒目标识)。【三区两通道】【污染区】污染区分为主要功能

4、区和辅助功能区。主要 功能区包括候诊区、备用诊室、诊室(诊室应为单人诊室;摆放一张工作台、一 张诊查床、流动 水洗手设施,并安装独立电话保持联系)、留观室、护士站、治 疗室、输液观察室等。辅助功能区包括预检分诊区(台)、挂号、收费、药房、检 验、放射、辅助功能检查室、标本采集室、卫生间、污物保洁和医疗废物暂存间【潜在污染区】包括污染防护用品的脱卸区,消毒物资储备库房或治疗 准备室。【清洁区】主要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室、值班室、清洁库房、防护服穿着 区、医务人员专用更衣室、浴室、卫生间等。清洁区要设置独立出入口。【发热门诊医师】应熟练掌握相关疾病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点、治 疗原则、医院感染控制

5、、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和传染病报告要求等。接诊医生发 现可疑病例须立即向医院主管部门报告,医院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应立即组织院内 专家组会诊,按相关要求进行登记、隔离、报告,不得擅自允许患者自行离院或 转院。隔离留观病房若不能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时,需另外设置隔离留观病区。【发热门诊护士】应掌握相关疾病护理要点、传染病分诊、各项护理操作、 医院感染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所有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需经过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诊 疗知识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培训,经过穿脱防护用品、手卫生、医用防护 口罩适合试验等知识和技能考核合格后上岗。应指导患者测量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症状等,将患者合

6、理、有序分诊至 不同的就诊区域(或诊室),并指导患者陪同人员正确佩戴口罩。要对所有就诊患 者询问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为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必要时还要进行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和胸部CT检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采取全封闭就诊流程,挂号、就诊、交费、检验、辅助检 查、取药、输液等诊疗活动全部在该区域完成。诊疗区实时或定时对环境和空气进行清洁消毒,并建立终末清洁消毒登记本 或电子登记表,登记内容包括空气、地面、物体表面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毒方 式持续时间、医疗废物污染衣物处理等。发热门诊区域的医疗设备、物体表面、布草、地面、空气空调通风系统的消 毒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应符合医 疗机构消

7、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并有相应的工作记录。【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应当遵循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严 格执行标准预防手卫生规范。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和医疗操 作可能感染的风险选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日常接诊时戴工作帽、穿工作服、 一次性隔离衣、戴医用防护口罩。如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加戴 乳胶手套;在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吸痰、气管插管等可能发生气溶胶和引起分 泌物喷溅操作时,穿一次性隔离衣或医用防护服,戴医用手套、医用防护口罩、 护目镜/防护面屏等,必要时可选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进出发热门诊和隔离 病房,要严格

8、按照要求正确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在穿脱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等 个人防护用品时,应有专人监督或二人一组互相监督,避免交感染。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应做好健康监测,每天测量体温。若出现咳嗽 发热等身体不适症状时及时向单位主管部门报告【采样人员】应当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合格),熟悉标本种类和采集方法, 熟练掌握标本采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做好标本信息的记录,确保标本质量符合 要求、标本相关信息可追溯。要根据不同采集对象设置不同的采样区域,将发热 患者(咱们医院在发热门诊)与其他患者、住院及陪护患者(咱们医院在住院部 一楼北边)、“愿检尽检”人群(咱们医院在发热门诊北边)分区采样,避免交叉 感染。【

9、采样点】应当为独立空间,具备通风条件,内部划分相应的清洁区和污染 区,配备手卫生设施或装置。需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并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 项。设立独立的等候区域,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落实“1 米线”间隔要求, 严控人员密度。【采样人员防护要求】N95以上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乳胶手套、防 水靴套;如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戴双层乳胶手套;手套被 污染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每采一个人应当进行严格手消毒或更换手套。【应建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操作流程制度】;标本采集前,采样人员应当 对受检者身份信息进行核对,并在公共区域以信息公告形式告知核酸检测报告发 放时限和发放方式。每个标

10、本应当至少记录以下信息受检者(患者)姓名、身份 证号、居住地址、联系方式;采样单位名称、标本编号,标本采集的日期、时间 采集部位、类型、数量等。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应在24小时内 送到实验室。标本运送人员和接收人员对标本进行双签收。【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应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WS/T311-29)和医疗机构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国卫办医函2265 号)的 要求。接受医院组织的个人防护全员培训,提高防护意识,熟练掌握新冠肺炎防 治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降低医务人员暴露风险 应当标准预防措施,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1、要求,根据诊疗护理操作 中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具体如下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污染物品时,戴清洁 手套,脱手套后洗手。可能受到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可能出现呼吸道暴露时,戴医用外科口罩。要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接诊患者疾病的传播途径,参照医 院隔离技术规(WS/T311)选择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或空气传播的感染防 控,严格落实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戴乳胶手套等隔离要求。在为疑似 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增加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 同工作岗位暴露风险的差异,根据有关文件要求选

12、择防护用品,并根据风险评估 适当调整,做到以下防护【三级防护】【一级防护】预检分诊点,普通急诊留观区,门诊,普通病区,重症监护病 房,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区,医务人员医学观察区,隔离病区的潜在污染区工作 人员,以及进行普通患者手术,非新冠患者的影像检查与病理检查,发热门诊隔 离病区外的安保、保洁、医疗废物转运等工作人员;【一级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医用 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等】。【二级防护】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内,隔离重症病区,疑似确诊患者影像检查 检验,消毒供应中心对新冠病区物品回收、清点、清洗时,疑似、确诊患者转运 陪检、尸体处置时,为疑似或确诊患者手术,新冠核酸检

13、测时采用二级防护措施 【二级防护主要防护用品】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工作帽、 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三级防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可产生气溶胶操作、 手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可采用三级防护;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尸体解剖时 采用三级防护。【三级防护主要防护用品】 正压头套或全面防护型呼吸防护器、 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 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时更换。戴手套前应当洗手,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当 立即流动水洗手。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

14、手的清洗和消毒。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者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 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严格遵循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12)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GB 27952-2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 512-212)关于全面 精准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2195号)等文件 要求。【清洁与消毒防控要点】1)加强日常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工作,消除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的传播隐患。(2)按照单元化操作的原则,强化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

15、清洁与消毒。(3)严格执行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应先去污, 再实施消毒;消毒选用5mg/L -lmg/L含氯消毒剂。(4)用于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的用品应做到分区使用,应保持清洁物品的清洁 与干燥;使用过的或污染的保洁工具未经有效清洁消毒处理,不得用于下一个患 者区域或诊疗环境,防止发生病原微生物交污染。(5)预防消毒与随时消毒相结合。医疗区域的预防消毒至少 1次/天,中高 风险的区域至少 2 次/天;有明显污染随时消毒。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 毒频次。【终末清洁与消毒】(1)患者离开后应立即对留观室或患者区域进行环境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 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2)应

16、有序实施以“床单元”为单位的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从医用织物到 环境物体表面,先清洁、后消毒,从上到下,从相对清洁物体表面到污染物体表 面,清除所有污染与垃圾。可搬离的医疗设备与家具,应在原地实施有效清洁与 消毒后,方可搬离。(3)消毒选用5mg/L lmg/L含氯消毒剂;有明显污染时先去污染再消毒。(4)必要时可采取强化的终末消毒措施,即可以在上述清洁与消毒措施基础 上,采用过氧化氢汽(气)化/雾化消毒,或紫外线辐照设备消毒,按产品的使用 说明进行消毒。【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接触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1)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时,在患者离开该环境后,立即对患者所 处周围环境的物体表面、地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消毒选用1mg/L含氯消毒剂,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