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最佳中医病历书写模板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2833237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最佳中医病历书写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全最佳中医病历书写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全最佳中医病历书写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全最佳中医病历书写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全最佳中医病历书写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全最佳中医病历书写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最佳中医病历书写模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入院记录姓名:xxx性别:女年龄:72岁 民族:伍佬族婚姻:已婚 籍贯:贵州xx职业:农住址:xx县xx镇琵琶沟村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可靠程度:可靠入院时间:2011-12-28 12 : 10 记录时间:2011-12-28 14:03发病节气:小寒主诉:反复头昏6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天。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为持续性头昏,以中下 午时明显,感疲倦,无晕厥、昏迷等症状。以上症状出现以来患者求治于石阡县 人民医院,测量血压18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开具降压药口服具体药物 患者叙述不详,后患者头昏症状缓解。于入院前 3年患者头昏症状再次出现,并 有所加重

2、。患者求治于石阡县人民医院行头颅 CT平扫诊断为:“脑梗塞”,并住 院治疗(具体治疗情况不详)。之后患者又求治于安顺市人民医院行头颅 CT检查 均诊断为:脑梗塞。以上3年来呈反复发作。于入院前1天患者再次出现头昏, 头昏较前有所加重,呈持续性头昏,伴头顶部胀痛。并感恶心、伴呕吐 2次,均 为胃液,未见明显喷射性呕吐。今为求系统治疗故特求治于我院,于门诊测量血 压为:“170/100mmHg以“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收入我科。入院症见:头昏,无视物旋转,偶尔有头胀,咳嗽,头昏明显时感恶心、伴 呕吐,四肢肌力尚可,行走自如。纳眠一般,二便调。既往史:患脑梗塞3年。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

3、史,否认手 术外伤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个人史:出生于原籍未到外地久居,无近期疫区涉足史,平素生活规律,无 烟酒不良嗜好,无其他特殊不良嗜好。婚姻史:适龄非近亲结婚,配偶及子女均体健。月经史:13岁上袅49岁(无明显阴道流血)。家族史:否认家族内类似疾病及遗传病病史。中医四诊:神清、神可,面色如常,形态自如,气息如常,舌淡红,苔白腻, 脉弦滑体格检查T: 36.2 , P : 64次分, R : 21 次分, Bp : 170 9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适中,步入病房,呈慢性病容,意识清晰,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及粘膜无黄染及苍白,无皮疹瘀点及瘀斑,全身各浅

4、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无包块及压痛,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 3mm寸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溢出,双侧乳突区无压痛,鼻无畸形,左侧鼻唇沟稍变浅,无鼻塞、鼻腔内无分泌物流出,鼻中隔无偏移,各副鼻窦区无压痛。口唇无发绀,口腔粘膜光洁呈粉红色,无缺齿残根,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双侧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无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细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无异常搏动,心尖波动于第 5 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约 0.5cm 处,心界叩诊向左下扩大,心率64 次分,律齐,心音稍低钝,各瓣

5、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上腹及下腹部稍压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 sing( ) 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 - ) ,肠鸣音 5 次分。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脊柱无后突、侧突畸形,腰椎各椎体棘突压痛明显,双下肢无水肿,各关节活动自如,各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专科检查左侧鼻唇沟稍变浅,无鼻塞、鼻腔内无分泌物流出,鼻中隔无偏移,各副鼻窦区无压痛。各关节活动自如,各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辅助检查心电图示: “ 1. 窦性心律,HR: 64 次/ 分 2.心电轴+150 ” ,随机血糖:6.8mmol/L 。入院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1. 眩晕- 痰浊上蒙。西医诊断:

6、1. 高血压病 3 级(极高危组) 。2.脑梗塞后遗症期。医师签名:首次病程记录2011-12-28 13 : 24xxx ,女性, 72 岁,仡佬族,已婚,农,家住: xx 县 xx 镇琵琶沟村6 组,因: “反复头昏6 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 天”于 2011 年 12 月 28 日 12: 10 入院。一 . 病例特点 :1. 患者老年女性72岁,慢性起病,病程为 6年,患脑梗塞3年,于安顺市人民医院及石阡县人民医院行头颅 CT检查均诊断为:“脑梗塞”。2. 以“反复头昏、头胀,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患者时感头昏为持续性头昏, 以中下午时明显。 偶尔感头顶部胀痛。 近来受凉后出现恶心

7、、 呕吐 2 次, 为少许胃液。无喷射性呕吐。无晕厥,昏迷,无耳鸣,无视物旋转等症状。3. 入院症见:头昏,无视物旋转,偶尔有头胀,咳嗽,头昏明显时感恶心、伴呕吐,四肢肌力尚可,行走自如。纳眠一般,二便调。4. 查体:T: 36.2 C P: 64 次/分 R: 21 次/分 Bp: 170/90mmHg 步入病 房,呈慢性病容,意识清晰,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左侧鼻唇沟稍变浅。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向左下扩大,心率64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双下肢无水肿。5. 专科检查:左侧鼻唇沟稍变浅,无鼻塞、鼻腔内无分泌物流出,鼻中隔无偏移,各副鼻窦区无压

8、痛。各关节活动自如,各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6. 辅查:心电图示: “ 1. 窦性心律,HR: 64次/分 2. 心电轴+150 ” ,随机血糖: 6.8mmol/L 。二 . 入院初步诊断及依据:中医辩证:老年女性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加之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浊阴不降,引起眩晕。现症见头昏,无视物旋转,偶尔有头胀,咳嗽,头昏明显时感恶心、伴呕吐,四肢肌力尚可,行走自如。纳眠一般,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根据以上诸症,本病当属眩晕病范畴,证为痰浊上蒙型。本病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中医诊断: 眩晕 - 痰浊上蒙型。西医

9、诊断及依据:1. 高血压病 3级(极高危组) :患者老年绝经女性, 72岁,既往 6年前发现血压增高,最高血压为180 mmHg,断服用卡托普利片等降压药。以“反复头昏、 头胀”为主要症状,入院时查体:Bp: 170/90mmHg故可以诊断。2. 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有高血压基础疾病。患脑梗塞3 年,既往于安顺市人民医院及石阡县人民医院行头颅 CT 检查均诊断为: “脑梗塞” 。查体:左侧鼻 唇沟变浅。可进一步行头颅 CT平扫予以明确三 . 鉴别诊断 :中医鉴别诊断: 本病当与中风病相鉴别,中风病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斜不遂为特征。本病痰浊阻遏,

10、郁久化火,痰火上扰清窍,进一步发展可上蒙清窍,阻滞经络,而形成中风。故应警惕。西医鉴别诊断:1 .继发性高血压: 此病常有慢性肾炎等作为基础疾病,但患者无以上基础疾病,故可以排除。四. 诊疗计划 :1. 内科护理常规R级护理,下病重,嘱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氧疗。2. 予硝酸甘油扩张小动脉减轻心脏压力负荷降压, 卡托普利片、尼群地平片降压,维生素E 丸软化血管,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细胞,注射用血栓通改善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3. 中医辩证为痰浊上蒙, 治以燥湿祛痰、 健脾和胃为法, 具体药物组成如下:陈皮15g砂仁 10g黄芩10g柴胡15g半夏15g白术15g天麻10g石菖蒲 15g 竹茹 10g

11、茯苓 15g党参20g麦冬20g大枣10g水煎服,每日一剂4. 进一步完善三大常规血生化检查,请示上级医生查房。医生签名:出院记录姓名: xxx 性别:女年龄: 72 岁 婚姻:已婚职业:农民族:仡佬族住址: xx 县 xx 镇琵琶沟村6 组。入院时间 : 2011-12-28 12 : 10 出院时间 : 2012-01-12 09 : 00住院天数 : 13 天入院时情况: 患者因: “反复头昏6 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 1 天”入院。入院时查体:P: 64次/分R: 21次/分Bp: 170/90mmHg步入病房,呈慢性 病容,意识清晰,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左侧鼻唇沟稍变浅。双肺呼吸音略

12、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向左下扩大,心率64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双下肢无水肿。入院诊断: 中医:眩晕- 痰浊上蒙。西医: 1. 高血压病 3 级(极高危组) 。2. 脑梗塞后遗症期。诊疗经过: 入院后行: 心电图示: “ 1. 窦性心律,HR:64 次/分2. 心电轴+150 ”,随机血糖:6.8mmol/L。头颅CT平扫示:”1双侧大脑深部白质多发缺血灶 2.脑 萎缩” 。肝、肾功血糖、血脂、血常规、二便常规均未见异常。入院后先后给卡托普利片、尼群地平片降压,维生素E 丸软化血管,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细胞,注射用血栓通改善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出院时情况:

13、患者目前头昏、 头胀, 双下肢乏力症状较前明显好转, 无咳嗽、咳痰。查体:Bp: 130/80mmHg请示叶发东主治医师后,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医嘱 :1 .注意休息,避免“受凉” ,进食低盐低脂高热量食物。2 .出院带卡托普利片25mg 1瓶,75 mg /日,肠溶阿司匹林片25mgx 1瓶, 100mg/日。最后诊断 :中医:眩晕- 痰浊上蒙。西医: 1. 高血压病 3级(极高危组) 。 2. 脑梗塞后遗症期。手术名称: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医师签名:24 小时内出入院死亡记录姓名: xxx职业:农性别:女住址: xx 县 xx 镇琵琶沟村年龄: 72 岁 民族:仡佬族婚姻:已婚入院时间:

14、 2011-12-28 12 : 10籍贯:贵州, xx死亡时间 : 2011-12-29 10:00主诉 :反复头昏6 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 天。入院情况 :患者于入院前 6 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为持续性头昏,以中下午时明显,感疲倦,无晕厥、昏迷等症状。以上症状出现以来患者求治于石阡县人民医院,测量血压18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开具降压药口服具体药物患者叙述不详,后患者头昏症状缓解。于入院前 3 年患者头昏症状再次出现,并有所加重。患者求治于县医院行头颅 CT 平扫诊断为: “脑梗塞” ,并住院治疗(具体治疗情况不详)。之后患者又求治于安顺市人民医院行头颅CT检查均诊断为:脑

15、梗塞。以上 3 年来呈反复发作。于入院前1 天患者再次出现头昏,头昏较前有所加重,呈持续性头昏,伴头顶部胀痛。并感恶心、伴呕吐 2 次,均为胃液,未见喷射性呕吐。 入院症见: 头昏,无视物旋转,偶尔有头胀,咳嗽,头昏明显时感恶心、伴呕吐,四肢肌力尚可,行走自如。纳眠一般,二便调。 中医四诊:神清、神可,面色如常,形态自如,气息如常,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 1. 眩晕 - 痰浊上蒙。西医诊断: 1. 高血压病 3 级(极高危组) 。2.脑梗塞后遗症期。诊疗经过 : 入院后查 T: 36.2 P : 64 次分 R : 21 次分Bp: 17090mmH,g步入病房,呈慢性病容,意识清晰,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左侧鼻唇沟稍变浅。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向左下扩大,心率64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双下肢无水肿。 查 心电图示:“ 1. 窦性心律,HR: 64 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