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引导、点拨、评价、激励、放手作用的发挥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2824014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引导、点拨、评价、激励、放手作用的发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引导、点拨、评价、激励、放手作用的发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引导、点拨、评价、激励、放手作用的发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引导、点拨、评价、激励、放手作用的发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引导、点拨、评价、激励、放手作用的发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引导、点拨、评价、激励、放手作用的发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引导、点拨、评价、激励、放手作用的发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重内外结合 把握扶放尺度-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引导、点拨、评价、激励、放手作用的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将学生从课堂引向鲜活的社会,开启了广阔的学语文、用语文的空间。它涉及各方领域、展现多彩生活、倡导自主实践、欣赏个性展示,因而深受学生喜爱。我与不少语文教师在交流中发现,这类学习,如果开展得当,能真正凸现其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的优势,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体验到过程的快乐。但如果把握不够,则容易流于形式,泛泛而谈,好比蜻蜓点水缺乏深度,或如大海捞针,耗时费力,最终收效甚微。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点拨、评价、激励、放手的作用

2、:在活动内容上,注重 “内”与“外”的结合;在活动过程中,把握“扶”与“放”的尺度。下面试联系自己执教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具体谈谈粗浅的体会。在这次活动中,我和学生们作了一次畅快的“旅行”,现采撷以下几个片断:镜头一:分组趣事-引导走进传统文化教材在“单元导语”和“综合性学习提示”中,指出古代名人、神话故事、古代建筑、古代绘画、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这七类都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开展活动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遁着教材的提示,学生们兴冲冲地组成了七个小组去分头了解。其间,我特意拿出镇上旧家具里常备的“古铜锁”,提示这也是“民间工艺”,学生倍感亲切,觉得传统文化就在

3、身边。因为我们天元镇是全国最大的古旧家具集散地,人称 “民间的故宫”,镇里农家庭院,随处可见旧家具。几天后,各组进行了初步交流,又重新分组,我建议可以参加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组继续活动。结果大家都乐了:“民间工艺”组人满为患,其他组连组长也放弃阵地。怎么办?我随即作出调整:就学“民间工艺”,从熟悉的事物开始。但组内人数太多不利于活动开展,建议再分成小小组,每组最好不超过六人。镜头二:遭遇难题-点拨开展实践活动1、如何收集教室里又多了十几把古铜锁,我笑着说收点别的,没想到原本兴高采烈的孩子蔫了,抱怨那些古旧家具又大又笨重,拿不动。我抽出一张照片提示:非得用实物吗?好多孩子受到启发,于是大家又讨论出了

4、画画、找模型、寻残片等多种方法,最后我们把这些在黑板上一一罗列。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后,教室里有了照片、旧木花板、椅子模型、画报2、怎么继续资料越来越多,孩子们显得无所事事,捧着一大堆东西数,开始比赛哪个组的照片最厚,模型最多。看得出,他们已很满足找到了相关材料,不知道接下去还能干什么。于是,我故意考他们:照片里的家具名称是什么,字怎么写?家具上的花纹是怎么来的,画着的图案有什么含义呵,他们又蔫了。趁此机会,我提出“阅读材料”这个新名词,建议查查照片看来历;学学木匠做手工;问问老人懂图案要求好好运用手中的材料,把语文课上学到的本领用一用,并及时记下新学到的知识,为展

5、示作准备。孩子们忙开了!镜头三、花样展示-评价关注语言提升各组成果粉墨登场!照片做成了活动型,背面陆续出现了“浙江雕床、福建屏风、江西篾箱、山西窗棂、安徽蚕箔”等字样,不少字还注上了拼音。图案配上了诗:蝙蝠辟邪;龙凤呈祥;摆一个寿桃,祝愿福如东海;画一条鲤鱼,祈求年年有余;挂一个铜钱,表示福在眼前;雕两朵牡丹,形容花开富贵哦,还有画谜:一只千年老鳖,上面立着一只单腿的仙鹤。打一成语-独占鳌头!有小组讲解 “脱落漆”等家具描金描花的技法;有小组演绎床帏板上画的故事孟母三迁;也有小组介绍圆凿、平凿等五花八门的雕刻工具,名堂不少。最吸引大家的是一小组访问来的真实故事一封国外来信:在我们镇廿四房村,一

6、位做古旧家具营销的赵大伯,二十年前曾收到一封寄自国外的信件,信封上只简单地写着:中国廿四房村赵某某先生收。老外为什么会来信?因为他们对蕴涵着中国民俗文化的古旧家具情有独钟。为什么一封只有村名,没有省、市和乡镇地名的信件,最后竟也能送到?因为古旧家具,我们镇名气大了。当他们讲到这儿的时候,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感染了大家,我们都被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折服了,掌声雷动!在欣赏期间,我不时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作一些评价,如:诗的内容不错,注意押韵;技法讲解清晰,但用词不够准确如此一来,学生也开始关注到语言质量,学着审视自己、评价别人,从而提升了语言。镜头四、新的起点-激励继续深入活动我

7、衷心地赞扬了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也提出了一些可改进的地方,“古旧家具”研究接近尾声。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旧家具”只是沧海一粟。于是,我又把这个终点变成新的起点:请每位同学借鉴在研究“古旧家具”里学到的成功经验,再从另外六类传统文化中任选一类去深入研究。至此,孩子们走出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始投身广阔的中华大文化。镜头五、回归沉思-放手让生尽情抒发习作课,每个孩子都在静静地回忆着。闪亮的眼睛,咧开的小嘴,似乎还在留恋这两个星期的综合学习。没有指导,我让孩子们自由写一写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教室里只有“沙沙”的写字声,走近一看,有记录活动过程的,有介绍自己学到的有关知识的,还有谈学习体会的。语

8、言表述还很稚嫩,但没有人咬笔杆子,丰富多样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有话可写。反思:综合性学习活动,让语文教学呈现出更多的活力与精彩,语文也因此变得更鲜活有趣。在低中年级的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多结合课文教学进行,教材提供了比较详尽的“学习提示”。根据这些,我原先想到的是:在学生自主活动前做做发动者,在活动后做做交流展示的组织者,把活动基本定位在“课外学习,课内展示”上。但是从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看出,我们教师的角色并不简单,应该承担着引导、点拨、评价、激励、放手的作用。一、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内”与“外”的结合。新课程理念确定了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性,给予教师课程设计的自主权。因此教师要学会创造性

9、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重生活重实践,加强课内与课外的结合。1、充分考虑学生需求。作为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的开发设计者,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把“身边的问题”、“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学习的主题。对本镇学生来说,那农家庭院里到处堆放着的旧家具,就是生活,就是热点,孩子们喜欢这些。所以这次综合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尽管教材提供的范围非常宽泛,但最终学习时将内容一缩再缩,只选取“民间工艺”中的“古旧家具”一栏作为典型。倘若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拘泥于教材,一开始就硬要学生按照各个类别来学习,只怕他们会学得牵强,学得失去了热情。2、充分利用本土

10、资源。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从“分组趣事”可以看出,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有待加强。拥有“全国最大的古旧家具集散地”美称的天元镇,其传统工艺的优势得天独厚。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之前,教师就应考虑到这一本土教育资源,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活动,以加强校内外联系,如:参观附近的家具公司;进入木屑纷飞的加工车间;欣赏“古旧家具城”一角;感受身边的古老元素等,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带领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砥砺能力。二、在活动过程中,把握“扶”与“放”的尺度。 综合性学习以其“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体现出这

11、一学习方式的优势,但同时学生学习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学生,常处于不知所然的状态,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活动,这不切实际,因此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好开放与引导的关系。1、要放手,更要“点拨”。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和指导。综观以上教学实录,教师在以下三方面的点拨是很有必要的:(1)把握原则问题。“乱花渐欲迷人眼”,学生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很容易产生这样一些现象,即非常注重实践,而失去了语文特色。因此,教师点拨时应有所侧重,在丰富多样的活动面前把握一条准绳,那就是-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无论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

12、取哪些方式,“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其学习的落脚点,也是其评价的最终点。在“镜头三”的“成果展示”中,学生或猜或演,或说或做,活动多样,教师牢牢地把握住了以上原则,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如:诗的内容注意押韵;技法讲解用词不够准确等,关注字、词、谜语、故事等语言因素的应用,从而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到语言质量上来。最终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都得到了一次提升,使综合性学习在综合之时更凸现“语文”二字。(2)加强方法指导。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是在第二学段。片断中的孩子刚跨上三年级,有收集资料的热情,不一定有科学合理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参与其中,适当提供范例。“镜头二”中,

13、学生遭遇了“如何收集”之难题,在老师的帮助和众人的合作下,提炼出了一系列正确有效的方法:实物、模型、拍照、画画、文字记录、用实物的部分代替整体才使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除收集资料外,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如观察、访问、调查、整理资料、筛选资料、研究及写研究报告等。总之,适当进行实践行为指导,降低活动难度,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体验成功。(3)促进纵向延伸。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普遍会出现这一类情况:由于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孩子们往往满足于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而不会作进一步的探究。“镜头二”中,学生就遭遇了“怎么继续”之难题。这需要教师逐步加以引导,促进活动不断延伸和扩展。首先,提醒学

14、生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明白:收集资料不是目的,借助材料学语文、用语文才是目标。材料需要“阅读”,要学会去挖掘其中的语文因素,如:从家具的称呼中可以学到汉字;从家具的图画中能学习故事;从雕刻的花纹中能懂得含义等,通过这些形式,让丰富的学习资源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第二,协助学生展示成果。成果展示方式多样,要学会选择最合适最有效的。如:认识了家具“篾箱、窗棂、蚕箔”的小组,光展示照片印象不深,最好在反面写上字让众人也长见识;懂得了花纹含义的小组,设计猜谜游戏比直接告诉大家更有趣;给图案配的诗要吟诵才有味展示前,准备工作要做得更细致,如:有讲解、表演、介绍、诉说的小组,要想讲得绘声绘色、演得

15、惟妙惟肖,别忘了先附上文本,做好记录,可以是演讲稿、剧本台词、也可以是访问提纲等。如此一来,活动才真正深入有效,不至于如蜻蜓点水缺乏深度,或如大海捞针,收效甚微。2、要到位,也要“隐身”。实施过程中,教师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要看得见学生遇到的困难、提出的问题,及时出现、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但也要学会“隐身”,不能始终出现在孩子的前面,让孩子跟着前进。如分组,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底限:每组最好不要超过六人。至于具体怎么分,谁和谁分在一起比较合适就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又如收集资料,教师可以提示方法,但不能把自己准备好的思路、材料直接交给学生,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到了活动最后,要有学生自己的反思,而不是完全由教师替代,如:我找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了吗?它是怎样的?我又是怎么表现的?写写自己的收获,以此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自主实践的过程。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要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需要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及时做一个书山学海、兴趣活动的导游人。既不“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推卸指导的责任,努力将自己的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