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独到的园林艺术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2819739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独到的园林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唐代独到的园林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唐代独到的园林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唐代独到的园林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唐代独到的园林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代独到的园林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独到的园林艺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唐代独到的园林艺术一、中国园林建筑,师法自然我国造园艺术与其他艺术如绘画、诗歌等虽然形式不同,却有许多相同和相通之处。古典园林又有它独有的特点,古朴典雅,景象优美,意境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古典园林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珍贵的艺术明珠。尽管许多历史名园早已不见形迹,我们却仍然可以从各地现今保存较好的园林中知道它往日的规模、结构和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高度的造园艺术成就,无不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见证。中国园林建筑,师法自然。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

2、、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仅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建筑风格是建筑艺术最直接、最鲜明的体现。每一种风格中,既包含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功能要素,也包含有时代的和民族的审美要素,所以建筑艺术表现为时代的风格、民族的

3、风格和类型的风格。建筑艺术的基本风格是历史的产物。二、大唐盛象,独到的园林艺术我们的民族拥有一个让后人可以自豪的朝代唐代。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纵览我中华千古诸朝,无有出其右者;横观当时世界各国,大唐文明亦独领风骚,泽被东西。唐代在文学艺术方面群星灿烂,成就辉煌。绘画领域大为开拓,山水画趋于成熟,画家辈出,开始有工笔、写意之分。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确立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准则。诗画互渗的艺术风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开始影响造园风格。诗文、绘画、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互相渗透,园林艺术开始呈现诗情画意,园林建造更为兴盛。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其一,隋代统一全国,修筑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

4、盛唐之世,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呈现为历史上空前的太平盛世,人们普遍追求园林享受。其二,兴起科举制度,广大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有了晋升的机会,他们一旦取得官僚的身份便有了优厚的俸禄和崇高的社会地位,然而却没有世袭的保证。宦海浮沉,升迁贬谪无常,共同的经历形成了共同的处世哲学。在朝为官努力做一番事业,同时也自己预留致仕罢官后的路。经营园林,便是为将来退隐林下独善其身。其三,科举取士,文人做官的比较多,园林成为他们社会交往的场所,园林艺术受到文人趣味、爱好的影响也较上代更为广泛、深刻。中唐以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规划,凭借他们对大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规划,同时也把

5、他们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于是文人官僚的士流园林所具有的那种清新雅致的格调得以进一步的升华,更添上一层文化的色彩,便出现了“文人园林”。唐都长安,那时是世界上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各国人民所向往。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其总体格局也是在隋唐时期完成的。唐文化对东亚各国,尤其是对日本的影响更为突出,例如今天在日本被尊为“正统”的“和样”建筑,即是唐代风格。唐代的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大明宫是唐

6、代长安城的皇宫,是唐朝几代皇帝的“官邸”。含元殿位于大明宫内,是大明宫中轴线南北方向上的第一座正殿,建成于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面积达7万平方米,唐僖宗光启二年(公元886年)毁废,历时220余年,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含元殿在“凹”形平面上组合大殿高阁,相互呼应,轮廓起伏,体量巨大,气势壮丽,开朗辉煌,极富有精神震慑力。古人形容它为“如日之生”“如在霄汉”,不愧为大唐建筑杰出的代表。麟德殿规制宏伟,结构特别,堪称唐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是皇帝举行宫廷宴会、观看乐舞表演、会见来使的主要场所,也是中国古代唯一三重殿建筑形式。从对唐代园林的赏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7、。三、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1.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

8、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他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撑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一般来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联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

9、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