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天全县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281760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雅安市天全县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雅安市天全县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雅安市天全县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雅安市天全县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雅安市天全县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雅安市天全县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雅安市天全县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雅安市天全县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3题;共13分)1. (1分) (2017虞城模拟)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 . 二氧化碳常用作气体肥料B . 用秸秆、粪便等发酵制得沼气C . 净水滤芯填充活性炭净水D . 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2. (1分) (2013海南) 下列方法能使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是( ) A . 过滤B . 静置C . 蒸馏D . 吸附3. (1分) 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下面有关铁的认识符合实际的是( )A . 把铁矿石炼成铁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B . 生铁和钢是纯净物C . 铁在干燥

2、的空气中不易生锈D . 人体缺铁会引起骨质疏松4. (1分) 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是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 熄灭酒精灯火焰B . 氧气验满C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 . 蒸发食盐水5. (1分) 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 .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C .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微粒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 . 二氧化碳和干冰的化学性质相同6. (1分) (2019九上岑溪期中)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是混合物B . 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C . 水由

3、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 . 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能量7. (1分)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B . 滴加液体C . 加热液体D . 读取液体体积8. (1分) (2017南充) 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分析或做法,错误的是( ) A . 洗涤剂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功能B .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 在金属表面刷漆的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防止锈蚀D .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9. (1分) (2017九上鄂托克旗期末) 表示2个氢原子的化学符号是( ) A . 2HB . 2H+C . H2D . 2H210.

4、 (1分) 下列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 保持铁制品洁净、干燥B . 在铁制品表面涂油C . 在铁制品表面镀其他金属D . 提高铁制品中的含铁量11. (1分)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 二氧化硫B . 高锰酸钾C . 葡萄糖D . 氧气12. (1分)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参加化学反应的分子个数等于反应生成的分子个数B . 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还可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C . 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时,它们的质量一定相等D .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跟反应生成的固体的质量相等13. (1分

5、) 在大气层中,因CO2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 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B . 由实验室逸出的CO2增加C . 由于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D . 由于大量燃烧含碳燃料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1分)14. (4分) (2013铁岭)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2)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这种说法_(填“正确”或“不正确”)(3) 因为氮气具有_的性质,所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4) 菜农定期会向蔬菜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这

6、样做有利于植物进行_作用(5)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气态二氧化碳能被压缩成液态贮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_;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_15. (3分) (2018八上长春月考) 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1) 构成B物质的微粒是_ ; (2) 4种物质中,含有氮元素的是_;(填序号) (3) 若A物质的化学符号是NH3,则上述反应的化学表达式是_; (4) 由上图可获得的微观信息有_。(答出一点即可) 16. (4分) (2017东营)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族IA011 H1.00

7、8AAAAAA2 He4.00323 Li6.9414 Be9.0126 C12.017 N14.018 O16.009 F19.0010 Ne20.81312 Mg24.3113 Al26.9814 Si28.0915 P30.9716 S32.0618 Ar39.95(1) 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_ (2) 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事物根据如图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它们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填序号,下同)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选填或或)(3) 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在

8、化学反应中易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是_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_价,该元素和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填化学式) (4) 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时,发现有气体生成,收集气体并点燃,有明显爆鸣声,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呈红色,由此推断,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由以上信息,你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认识_ 三、 流程题 (共1题;共3分)17. (3分) (2015九上中山期中) 水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其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该实验说明_ (2)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一

9、些净水方法将水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城市生活用水来自净水厂,通常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采用_方法,有时还需往水中加明矾,其作用是_ 四、 实验题 (共2题;共7分)18. (2分) (2016福州模拟)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标号a的仪器名称为_;(2) 利用A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过程中,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写一点),从燃烧条件分析,加热过程中试管内的棉花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_(写名称,下同)和_,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为_(填标号),该装置还能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10、19. (5分) (2016九上海口期中)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根据图同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仪器名称:_;_(2) 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是_ (3) 利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填写序号)采用_就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 (4) 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要采用_,收集装置采用_ (5) 某同学用A装置制氧气,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E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末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 五、 综合题 (共1题;共5分)20. (5分) (2011苏州) 已知碳酸氢钠在270左右就能

11、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碳酸氢钠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测定产品中碳酸氢钠质量分数,具体的检验步骤如下: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其质量为a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m1g;加热该盛有样品的坩埚;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多次重复步骤和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m2g(1) 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2) 用_(填仪器名称)将加热后的坩埚放到_中(填序号)冷却(3) 根据题意,用a、m1、m2的代数式表示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_ (4) 步骤、和都需要用到精度为0.1g的托盘天平称量,若本题中(m1m2)的值

12、超过0.6g,假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90%,则至少需称样品多少克? 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3题;共13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1分)14-1、14-2、14-3、14-4、14-5、15-1、15-2、15-3、15-4、16-1、16-2、16-3、16-4、三、 流程题 (共1题;共3分)17-1、17-2、四、 实验题 (共2题;共7分)18-1、18-2、18-3、19-1、19-2、19-3、19-4、19-5、五、 综合题 (共1题;共5分)20-1、20-2、20-3、2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