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53MB
约11页
文档ID:432810947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_第1页
1/11

word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设计资料】2混凝土强度等级C20(2,2),梁中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300N/mm2〕,其余钢筋为HPB235级钢筋(=210N/mm2)  图1 某厂房楼盖平面结构布置示意图1. 确定板、梁的截面尺寸板 、次梁按塑性力重分布法计算,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考虑刚度要求,板厚≥(1/35~1/40)×2200=63~55mm,考虑工业建筑楼盖最小板厚为80mm,板厚确定为80mm板的尺寸与支承情况如图8-2-24图8-2-24 板的实际结构图 次梁截面高度=(1/18~1/12)=(1/18~/12)×5000=278~417mm,考虑本例楼面活荷载较大,取=200mm×400mm主梁截面高度=(1/14~1/8)=(1/14~1/8)×6600=471~825m,取=250mm×600mm〔1〕荷载计算恒载标准值×2×212mm厚板底抹灰 ×22恒载设计值 ×2活载设计值 ×2合 计 2取1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如此每米板宽 〔2〕力计算计算跨度:边跨 中间跨 跨度差 〔2.02-2〕/2 ×100% = 1.0% < 10%,可采用等跨连续梁的力系数计算。

板的计算简图见图8-2-25所示 图8-2-25 板的计算简图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8-5表8-5 连续板各截面弯矩的计算截 面边 跨 中支 座 B中 间 跨 中中 间 支 座弯矩系数1/14-1/111/16-1/14/(kN.m)(1/11)××2(-1/14)××2(1/16)××2(-1/16)××2〔3〕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000mm,=80mm,×55=19.25mm,各截面的配筋计算见表8-6表8-6 板的配筋计算 截 面1B2CⅠ-Ⅰ板带Ⅱ-Ⅱ板带Ⅰ-Ⅰ板带Ⅱ-Ⅱ板带弯矩〔N.mm〕×106×106×106××106×106××106/(mm )(mm2)330429281222323255选用钢筋〔mm2〕Ⅰ-Ⅰ板带φ8150As=335φ8110As=457φ8170As=296 φ8150As=335 Ⅱ-Ⅱ板带φ8150As=335φ8110As=457 φ8190As=265 φ8190As=265 注:①Ⅰ-Ⅰ板带指板的边带,Ⅱ-Ⅱ板带指板的中带;②Ⅱ-Ⅱ板带的中间跨与中间支座,由于板四周与梁整体连结,因此该处弯矩可减少20%〔即乘以0.8〕。

〔4〕板的配筋图在板的配筋图中〔图8-2-26〕,除按计算配置受力钢筋外,尚应设置如下构造钢筋:按规定选用φ6250的分布钢筋,沿板面均布;按规定选用φ8200的板边构造钢筋,设置于板周边的上部,并双向配置于板四角的上部;按规定选用φ8200的垂直于主梁的板面构造钢筋图8-2-26 板的配筋图3. 次梁的设计次梁有关尺寸与支承情况见图8-2-27图8-2-27 次梁的设计尺寸与支撑情况〔1〕荷载计算恒荷载设计值×2.2=6.86kN /m ××(0.4-0.08)×25=1.92kN /m ××(0.4-0.08) ×2×17 = 0.157kN /m 活荷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 q××2.2=20.02kN /m 合 计 g+q =28.96kN /m 〔2〕力计算计算跨度:边跨 取二者中较小值,中间跨 =5.0-0.25=4.75m 跨度差 ×100%=2.53%<10%,可采用等跨连续梁的力系数计算计算简图如图8-2-28所示图8-2-28 次梁的计算简图次梁力计算见表8-7、表8-8。

表8-7次梁弯矩计算表 截 面边 跨 中B 支 座中 间 跨 中中 间 支 座弯矩系数1/11-1/111/16-1/14/(kN.m)(1/11)××2(-1/11)××2(1/16)××2(-1/16)××2 表8-8 次梁剪力计算表 截 面边 支 座B 支 座B 支 座 〔右〕中 间 支 座剪力系数/(kN)××××××〔3〕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其翼缘宽度为:边跨 ==×4870=1623mm<=200+2000=2200mm, 取=1623mm 中间跨 =×4750=1583mm 梁高 =400mm, =400-40=360mm 翼缘厚 =80mm 判别T形截面类型××1583×80×(360-)=389×106N.mm = 389kN.m>62.4kN.m 〔边跨中〕82.6kN.m 〔中间跨中〕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型截面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第一支座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119mm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向钢筋考虑,取=126mm。

次梁正截面与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分别见表8-9与表8-10 表8-9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截 面1BC弯矩/(N.mm)×106×106×106×106(跨中) (支座)      (跨中) (支座) 587 736 382 415选用钢筋4Ф145Ф142Ф12+1Ф162Ф12+1Ф16实配钢筋截面面积(mm2)As=615As=769As=427As=427表8-10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截 面边 支 座B 支 座(左)B 支 座(右)中 间 支 座(kN)(kN)172.8>163.2>163.2>172.8>(kN)55.4<52.4<52.4<55.4<选用箍筋2φ62φ62φ62φ6(mm2)(mm)按构造设置167307400实配箍筋间距(mm)200200不足用补充200200(N)82100>77700<77700>82100>(mm2)   选配弯筋 1Φ14  实配钢筋面积(mm2)    次梁配筋详图如图8-2-29所示图8-2-29 次梁配筋图4. 主梁的设计〔1〕荷载计算恒载设计值××4.75 = 42.4kN ××××25 = 9.9kN 梁侧抹灰〔折算为集中荷载〕××(0.6-0.08) ××2×17 = 0.56kN = 52.9kN 活载设计值 ×××5=100kN 合 计 =152.9kN 〔2〕力计算计算跨度 =6.6-0.12+=6.67m ×)+ =6.64m 取上述二者中的较小者,=6.64m 。

主梁的计算简图见图8-2-30图8-2-30主梁的计算简图在各种不同的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力计算可采用等跨连续梁的力系数进展,跨中和支座截面最大弯矩与剪力按下式计算:,,式中的系数由等截面等跨连续梁在常用荷载作用下的力系数表8-18查得,具体计算结果与与最不利力组合见表8-11和表8-12 表8-11 主梁弯矩计算表表 8-12 主梁剪力计算表〔3〕截面承载力计算主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其翼缘计算宽度为:== =2200mm<=5000mm,=2200mm,并取=560mm,×560=308mm判别T形截面类型××2200×80×(560-)×106N.mm =912.4kN.m>=262kN.m,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考虑布置两排主筋,取=600-80=520mm,×520=286mm 主梁正截面与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8-13、表8-14表8-13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截 面跨 中支 座(kN.m )262-338(kN.m) ×=23(kN.m) 315(跨中)(支座) 22.61<431mm>=286mm需设置受压钢筋(mm2) 390+(mm2)  2678(mm2)1592 选配钢筋2φ25+2Φ202Φ20 , 3Φ25+4Φ20实配钢筋截面面积(mm2)=1610=628 =2729 表8-14 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截 面边 支 座支 座 B(kN)204(N)31200>31200>(N)100000<100000<选用箍筋2φ62φ6(mm2)(mm)417 实配箍筋间距(mm)200200(N)138630>138630<(mm2) 385选配钢筋 2Φ20实配钢筋截面面积(mm2) 628〔4〕附加横向钢筋主梁承受的集中荷载 =52.8+100=152.8kN 设次梁两侧各配3φ6附加箍筋,如此在=2×(565-400)+3×200=930(mm )围共设有6个φ6双肢箍,其截面面积=6××2=340(mm2)。

附加箍筋可以承受集中荷载 =340×210=71400N =71.4kN <因此,尚需设置附加吊筋,每边需吊筋截面面积为在距梁端的第一个集中荷载下,附加吊筋选用1Φ16〔=201mm2>186mm2〕即可满足要求〔5〕其他构造钢筋架立钢筋,选用2Φ12板与主梁连接的构造钢筋,按规定选用φ8200,与梁肋垂直布置于梁顶部主梁配筋详图如图8-2-31所示图8-2-31 主梁配筋图 /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