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281077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对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一)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覆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花之歌节选)(二)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啊!风节选)1这两个片段的相同之处是( )A.这两个片段都是散文诗,语言优美,情感浓重。B.这两个片段的作者都是黎巴嫩的纪伯伦。C.这

2、两个片段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D.以上都是2这两个片段分别写的是什么?片段(一)中“我”指的是_,表达了作者_之情。片段(二)中“你”指的是_,表达了作者_之情。2. 诗词天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_,_。_,_。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内容。2在所填句子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_3. 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_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

3、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描写。_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注释)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1与城南一样,都属于七言绝句的是( )A.长歌行(青青园中葵)B.春晓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根据意思写诗句。一番风雨使昔日艳丽的桃花和李花零落殆尽,而春草不仅没有被摧毁,反而青翠欲滴,显得更加齐整。_3理解诗句,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古诗前两句描绘的是雨中的景色,后两句描绘的是雨后的

4、景色。(_)(2)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雨量之大,雨势之猛。(_)(3)第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进行对比,暗示了桃花、李花虽艳丽但生命力却很弱,青草虽很朴素但生命力顽强的哲理。(_)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描写青草的诗句?请写一写。_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近体诗中的_。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

5、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3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它的原因是什么?_4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_5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那个词用的好?为什么?_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寒食唐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这是一首_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们,却得到皇帝特赐的火烛,享有特

6、权。2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3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_4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5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_7.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月下独酌(节选)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_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思念(舒婷)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

7、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1第一节用了哪些意象?这些各自独立的跳跃着的意象与“思念”有何联系?_2第二节“蓓蕾”、“夕阳”两个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们的含义如何理解?_3第三节表达了什么意思?其诗意表达形式与一、二节有何区别?_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的意思是()A.让,致使 B.奉使命办事的人C.出使 D.使用2结合地域特点和唐代的交通特点可知,“使安西”必定是

8、一段()的行程。A.风光无限B.通畅无阻C.繁荣热闹D.充满艰辛3解释字词。浥:_客舍:_4从诗中可知,诗人送别的时间是_,地点是_,景物是_和_。5“柳”往往让人想起古人的“折柳相送”,诗句中的“柳”是_的象征。6下列哪一项不是诗句所表现出的画面?()A.设宴饯别B.把酒话别C.对酒当歌D.殷殷相送7请你用自己的话替诗人向元二说说这两句诗表达的意思。_8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_之情。10. 朗读古诗,完成练习。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磨”的读音为_,“还”的读音为_,“劲”的读音为_。2第一句用了一个_字,充分表达了竹子的_性格。

9、3第二句写出了竹子生命力_。4理解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_5竹子经历了哪些磨难,仍坚强不屈? _6全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诵竹子,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11. 填空并答题。独在异乡为异客,_。_,遍插茱萸少一人。1把诗句补充完整。2解释带点的词语。独_异乡_3写出诗的前两句意思。_4填空。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全诗抒发了他_。12. 诗词阅读。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时节,表现了强烈的之情。(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词的上片,

10、一个“”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之情。(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_(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_13.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A.清幽明静B.和谐温馨C.静谧悲凉D.热闹祥和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描绘了雨后的秋景,极具画面感。B.“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悲泣声,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同情。C.明月、清泉、竹、莲等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